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藏族的风俗习惯节日

藏族的风俗习惯节日

发布时间: 2020-12-03 19:39:18

1、藏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有啥风俗习惯

一、藏族的风俗习惯有:

1、藏族习惯上有名无姓。名字一般有男女性别之分,通常是两字或四字,多取自佛教经典,因而重名的人较多,分别在名字上加上大、小或本人的特征,也有在名字前面加上出生地、居住地或本人职业以示区别。贵族、活佛在名字前面有房名、官名或尊称,房名是世袭庄园的称号,没有血缘的意义。

2、 藏族男女多蓄辫,喜戴首饰。男子头发编成独辫盘在顶上,也有的剪短如盖。女子成年后开始蓄辫,有的梳成双辫,有的梳成许多小辫披在背上,并在辫梢或特制的发架上挂上饰物。

3、藏族男女都喜戴呢帽或细皮帽。藏族的衣着上身穿绸、布长袖短褂,外着宽肥的长袍,右襟系带。一些农区妇女穿无袖长袍,长袍多用羊毛织成的氆氇制成。牧民男女多不穿短褂,只穿无布面的羊皮长袍,在领口、袖口和衣襟上,缝上细长皮或色布镶边。男女均穿氆氇长靴或牛皮长靴。男子腰间系长带。农区女子多在腰间系一条图案瑰丽的围裙,藏语称“邦单”。

4、藏族通用栽绒毛毯作卧垫和坐垫,盖羊皮被或氆氇被。

5、哈达是藏族一种特制的丝织长巾,在拜访客人时,双手捧上,表示敬意。

6、藏族农区的主食糌粑是用炒熟的青裸或豌豆磨制成面粉,用茶水拌食。藏族人民喜欢酥油茶和奶茶。酥油茶是将酥油与热茶倒入特制的木筒捣拌而成。牧区的主食为牛羊肉。进餐时,使用随身携带的木碗和带鞘短柄尖刀。

二、藏族的传统节日有:雪顿节、大佛瞻仰节、祈祷节、跑马山转山会、望果节。

1、雪顿节

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藏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是藏语译者,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的节日。

2、大佛瞻仰节

是西藏的日喀则僧俗民众每年藏历五月间在扎什伦布寺举行大佛瞻仰节。扎什伦布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第四大寺。在西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为历世班禅的驻锡地。

3、祈祷节

藏族地区最为隆重的既是大型宗教活动,也是民间性的节日活动,藏语叫“莫郎切波”。每年举行两次,一次是在农历六月十五,一次是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正月的祈祷节比夏季的祈祷节要隆重。

4、跑马山转山会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康定一带)等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跑马山转山会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那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

5、望果节

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时间在每年藏历七、八月间,具体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所以,望果节的日程都以乡为单位,根据当地的农作物成熟情况由乡民集体议定。

2、藏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藏族与汉族不同的是,藏族使用的是藏族日历。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着自己民族特别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用于庆祝。藏族的传统节日如下:
1、藏历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
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1027年),藏族开始了藏历年。藏历年是一种节日习俗,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在藏历年中,其饮食风俗习惯,虽然吃的东西不同,但是过的习惯跟汉族是一致的,如大年三十或者二十九,吃年夜饭,出息晚上,大家人再聚到一起,各家要吃面团突巴(古突)。年初一要预祝新的一年好运气,分别再拜年。初二回礼,相互送礼物,并且穿新衣服。
藏历新年期间,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圈儿跳锅庄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钹、锣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为节、欢歌而和,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整个地区沉浸在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在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在牧区,牧民们点燃篝火,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民间还进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等活动。
2、上九节(农历正月初九)
流行于宝兴县一带。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举行。是日,人们汇集到山下,举办灯会和表演狮舞等,尽情欢舞高歌。夜晚,举行别具一格的男女对垒摔跤,结果常常是男败女胜,引起轰堂大笑,将节日活动推向高潮。
3、谢水节(农历三月初六)
流行于冕宁县一带。每年农历三月初六举行。其主要内容是求雨和祈子。是日,喇嘛带上用糌粑做成的青蛙、蛇和癞蛤蟆,每家随去一二人。来到水沟边,喇嘛一边念经一边把糌粑做的动物放到水中。返回时,大家打着雨具,嚷嚷闹闹,表示雨已下起来了。接着,人们去敬一个圆形的塔子。塔内放有一把刀子和一个小锣锅,代表生育。久婚无子的妇女向塔神许愿,祈求生子。敬塔后生了孩子的侬,该日要去敬塔还愿。
4、转山会(农历四月八日)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5、白马歌会(清明节前后)
为白马藏人节日习俗。流行于平武县,每年清明节前后举行。白马藏人能歌善舞,传统的文化活动在汉区的春节期间举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文化的传入,他们萌生了创立自己节日的愿望。有关部门因势利导,于1982年举行办了首届山寨歌会。从此约定俗成每年举办一次。
6、林卡节(藏历五月一日左右)
藏语称“孜木林吉桑”,意为“世界欢乐日”。也有人称之为“郊宴”。是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昌都等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娱乐日。每年藏历五月一日左右举行,节期不定,有些地方长达十多天。届时,藏族群众扶老携幼,带上食品、青稞酒、酥油茶、卡垫、帐蓬,以及各种娱乐用具和乐器,来到幽雅恬静的林卡(藏语音译,意为园林、花园,其中多植柳树,所以民间又把逛林卡称之为“耍柳林子”)。在草坪上、古树下支起白色的帐蓬,围上几块床单或塑料布,铺上卡垫,一边弹六弦琴,一边喝酥油茶或青稞酒,欢聚野宴。有的打扑克,有的下棋、打克朗球或聊天谈笑,还有的在绿草地上欢歌漫舞。此外,节日期间,还要举行一些宗教仪式和骞马、射箭等文体活动。
7、采花节(历五月初五日)
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8、赏花节(农历六月)
又称看花节,流行于马尔康一带。每年农历六月举行,时间一般3-5天,有的地方长达10余天。人们带着食品、帐篷,骑着骏马,成群结队到野外游玩,欣赏山花。他们搭好帐篷,熬好酥油茶,盛满青梨酒,一边吃喝,一边赏花,一边祝福。晚上,燃起篝火,高歌欢舞。节日期间,还要举行摔跤、赛马等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机会。
9、黄龙寺庙会(六月十五日)
黄龙寺庙会是阿坝州藏、羌、回、汉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六月十五日在松潘县黄龙寺举行。座落在阿坝州松潘县岷山南麓丛山中的黄龙寺,它背依海拔5700多米岷山主峰雪宝项,因山顶上的清泉带着钙质飞腾而下,铺满了一条乳黄色、犹如一条黄龙飞腾而下的自然奇景,镶嵌着3400多个大小彩地,它们相互连接、五彩交辉。后人建寺,以庙会吸引邻近省、州、县信众朝拜,逐渐形成民俗节日。
每年农历六月初十起,各地游人或骑马,乘车或徒步,带上炊具、帐篷来到这里旅游。集会上,人们不但要观赏黄龙寺的风光,而且举行藏戏表演、民歌对唱;青年壮士们,还要进行摔跤、射箭等活动。六月十五是节日的高潮,黄龙寺及周围的山腰林间排满各种土特产品,形成盛大的物资交流会。老人们进寺烧香,祈祝祷一生平安。年轻人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10、观花节(农历六月十八)
藏语叫“若木鸟”,是观山的意思,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八举行,一般是以各村寨为主,一起下帐房游耍,每次的活动,少则三四天,多则十来天。过观花节期间,人们向前来参加游玩的客人敬献哈达,并热情地迎进帐房,盛情款待。到了夜晚,男女老少手拉手,在舞队首领手中的串铃伴奏下,围着篝火,踏着优美的舞步,唱着民歌、载歌载舞,以至通宵达旦。
11、赛马会(农历七月一日)
流行于红原县等地。每年农历七月一日举行,节期一天。赛马是是藏族民众十分喜爱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是农牧闲暇之余集合、交流农牧业生产经验的场所,而且是藏族人民精神的展示。在所有民间传承流播的藏族节日中,几乎都少不了赛马活动。赛马不仅以母题形式在节日中显现,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在对马浓郁信仰之上的藏族人民,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民族传统的“赛马节”,并且此项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届时,该县及附近各地藏族群众身着传统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直到赛马场,进行多种形式的赛马活动。有集体比赛速度的,有分队进行接力比赛的,有表演跑马射箭的,有表演赛马技巧的,十分热闹。赛马结束后,人们就互相交换土特产品。
12、沐浴节(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举行,历时7天)
沐浴节,藏语叫“嘎玛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藏族人民按佛教说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优点,即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不损喉,八喝不伤腹。因此七月份被人们称为沐浴的最佳时间。时值夏末秋初,万里高原风和日丽,天高云淡。
无论是城市、农村还是牧区,男女老少全家出动,来到河边溪畔欢度一年一度的沐浴节。届时,藏族人民携带帐篷和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纷纷来到拉萨河畔、雅鲁藏布江边,来到青藏高原千江万湖旁争相下水,尽情在水中嬉戏,游泳。他们在河滩草坪树荫下搭起帐篷,围上帐幕,铺上卡垫。老年人在河边洗头擦身,年轻人在河中洗澡游泳,孩子们在水里嘻戏打水仗,此时的妇女们也毫无顾忌地尽情沐浴,把身体和全家的衣物都洗得干干净净。
休息时,一家人围坐在帐篷里,品尝芳醇的青稞酒和喷香的酥油茶。帐篷里时时飘出阵阵欢声笑语。沐浴节这七天中,人们不仅天天来到河边沐浴,还要把家里所有的被褥统统清洗干净,所以沐浴节既是藏族人民所喜爱的传统节日,又是一年一度最彻底的、群众性的卫生活动。
13、望果节(秋收时期,历时一至三天)
望果节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西藏人民渴望丰收的传统节日。“望果”是藏语译音,“望”藏语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为转圈,意为“绕地头转圈”。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两岸的农村,非常盛行过“望果”节,其他地方也有,但节日称呼有所区别,拉孜、定日一带,称为“雅吉”,即舒服的夏日;工布巴拉雪山周围是半农半牧区,称为“帮桑”,即吉祥草地,时间差不多,都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举行。解放前,藏族是在“鸟王”——大雁南飞的季节到来之前过望果节。望果节是藏族重要的文化现象,关于它的来历、仪式、地或性特色多姿多彩。
相传早在公元5世纪末,藏王布德贡坚为确保粮食丰收向本教教主请教。教主施旨,让农民绕田转圈,由手捧香炉、高举幡杆的人作前导,由高举缠绕哈达的木棒和羊右腿的本教教主领路,领着持青稞穗或麦穗的本村乡民绕地头数圈后,把各种谷穗插在粮仓和神龛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望果”节历时一至三天,于秋收前择吉日举行。每年这天,藏族人民都身穿节日盛装,有的打着彩旗,有的抬着青稞、麦穗扎成的丰收塔,丰收塔上系着洁白的“哈达”,举着标语,有的敲锣打鼓,唱着歌曲和藏戏,有的抬着毛主席像,绕地头转圈,绕圈后,人们携带帐篷,青稞酒,一边说古道今,一边狂欢畅饮,有的还举办传统的赛马、射箭、赛牦牛、骑马拾哈达和歌舞、藏戏比赛。商业部门也组织物资交流,供应民族特需商品和日用百货,收购土特产品。望果节过后,开始了紧张的秋收播种。
14、俄喜节(农历腊月初七日)
为藏族传统节日,流行于木里县一带。节期在每年农历腊月初七日。传说,古时候木里一带很富庶,西藏和云南的八个藏族支系千里迢迢迁来居住,定居那天,是腊月初七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纵情欢乐。以后,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纪念活动,世代相传,成为固定节日。节日前一天,各家忙着准备丰盛的食物。节日这天,全家围坐在一起,举杯畅饮。按习惯,要让猫和狗饱餐一顿,如果它们先吃肉后吃饭,就兆示着来年风调雨,农牧业丰收。夜晚。人们围着一堆堆篝火。对唱山歌和跳舞。

3、藏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藏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一、藏族的风俗习惯有:

1、藏族习惯上有名无姓。名字一般有男女性别之分,通常是两字或四字,多取自佛教经典,因而重名的人较多,分别在名字上加上大、小或本人的特征,也有在名字前面加上出生地、居住地或本人职业以示区别。贵族、活佛在名字前面有房名、官名或尊称,房名是世袭庄园的称号,没有血缘的意义。

2、 藏族男女多蓄辫,喜戴首饰。男子头发编成独辫盘在顶上,也有的剪短如盖。女子成年后开始蓄辫,有的梳成双辫,有的梳成许多小辫披在背上,并在辫梢或特制的发架上挂上饰物。

3、藏族男女都喜戴呢帽或细皮帽。藏族的衣着上身穿绸、布长袖短褂,外着宽肥的长袍,右襟系带。一些农区妇女穿无袖长袍,长袍多用羊毛织成的氆氇制成。牧民男女多不穿短褂,只穿无布面的羊皮长袍,在领口、袖口和衣襟上,缝上细长皮或色布镶边。男女均穿氆氇长靴或牛皮长靴。男子腰间系长带。农区女子多在腰间系一条图案瑰丽的围裙,藏语称“邦单”。

4、藏族通用栽绒毛毯作卧垫和坐垫,盖羊皮被或氆氇被。

5、哈达是藏族一种特制的丝织长巾,在拜访客人时,双手捧上,表示敬意。

6、藏族农区的主食糌粑是用炒熟的青裸或豌豆磨制成面粉,用茶水拌食。藏族人民喜欢酥油茶和奶茶。酥油茶是将酥油与热茶倒入特制的木筒捣拌而成。牧区的主食为牛羊肉。进餐时,使用随身携带的木碗和带鞘短柄尖刀。

二、藏族的传统节日有:雪顿节、大佛瞻仰节、祈祷节、跑马山转山会、望果节。

1、雪顿节

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藏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是藏语译者,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的节日。

2、大佛瞻仰节

是西藏的日喀则僧俗民众每年藏历五月间在扎什伦布寺举行大佛瞻仰节。扎什伦布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第四大寺。在西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为历世班禅的驻锡地。

3、祈祷节

藏族地区最为隆重的既是大型宗教活动,也是民间性的节日活动,藏语叫“莫郎切波”。每年举行两次,一次是在农历六月十五,一次是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正月的祈祷节比夏季的祈祷节要隆重。

4、跑马山转山会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康定一带)等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跑马山转山会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那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

5、望果节

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时间在每年藏历七、八月间,具体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所以,望果节的日程都以乡为单位,根据当地的农作物成熟情况由乡民集体议定。

4、藏族节日风俗习惯

藏族习惯上只称名字。解放前的贵族于名字前冠以房名,名字有男女之分,多取自佛经;房名是世袭庄园的称号,没有血缘的意义。男子发辫盘于头顶,女子发辫披于肩,梳成双辫或小辫,并在辫梢或特制的发架上挂以饰物。男女均戴呢帽或细皮帽,内衣袖长襟短,男着裤,女着裙,外着长袖肥腰圆领、向右开襟系带的藏袍。西藏农区妇女夏秋着无袖袍,前系氆氇围裙,领、袖、衣襟上镶边;男女均系腰带,穿长靴。牧民穿羊皮袍,不缝袍面。僧尼披袈裟。藏族居民的主食为糌粑,喜饮酥油茶;牧民以牛、羊肉为主食,僧尼可食肉。住房建于向阳高地靠近水源处,以石块或夯土筑墙,高二、三层,平顶多窗,有院落,屋内以木板或诹挚铺地;牧民住用帆布或牦牛毛织成的大帐篷。交通运输主要使用牦牛。牦牛体硕毛长,抗寒耐久,为青藏高原特产,有“高原之舟”的美称。水路运输主要使用牛皮船或独木舟。牛皮船是藏族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
解放前的藏族家庭组织以男性为中心,实行严格的阶级内婚制。各聚居区通婚范围颇不一致,有的地区父系亲族间或母系亲族近亲间禁婚,有的地区则父系亲族几代之后可通婚,而母系亲族间不禁。家庭形式有多种,而仍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婚前男女社交比较自由,婚后由男子配合继承财产,女子即便招婿也要从属于男方。一夫多妻制家庭出富有人家外,比例很小。也有一夫多妻制,主要是由于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等经济原因而存在,故不受社会歧视。夫妻离异或再娶、再嫁和私生子女均不受社会歧视,但与“下等人”通婚则造物议。僧人除黄教严禁娶妻外,其余各教派允许结婚;僧人结婚要在本派寺院举行宗教仪式,婚后在寺外安家。藏族通行天葬(即鸟葬),僧人圆寂和某些在林区生活的百姓亦行火化,然而收获季节忌行火葬。此外,土葬和水葬除因条件限制,一般认为是不吉利的。妇女分娩要离开居室或到他处。藏族谒见上层和接待宾客,要奉献一条丝织长巾,藏语称为哈达,回赠时置于奉献人的项下。藏历正月元旦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男女盛装互相拜年。四月十五日相传为释迦牟尼成佛和文成公主到藏的日子,民间有各种纪念活动。七月间,粮食丰收在望,农民背负经卷绕行田垅,预祝好年景。从盛夏到秋收入仓,各地藏族有举家出游野餐数日的习惯。藏族普遍信奉喇嘛教,十月二十五日为黄教创始人宗喀巴逝世的日子,寺院僧尼诵经集会纪念。此外,各个地区和各个教派中,还有一些各自的群众性活动。黄教实行活佛转世制度,前一辈活佛死后由本系统集议,通过占卜查访选定一名幼童,即为活佛转世。

5、藏族的节日风俗有什么!

西藏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藏民族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进藏游客应尊重。
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走进普通藏民的家,切记不可用脚踩门槛;要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对对方的敬重、亲切。主人如请就坐,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此外,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藏族人的头顶。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为这样: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会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马肉、驴肉和狗肉是从来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连鱼肉都不吃。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驴被视为一种很不干净的东西,也不会食用。所以,在西藏千万不能提起吃驴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的旅游景点是寺庙。目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藏民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做“放生羊”,不可对这些羊进行骚扰。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像、照相等。

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对他人不敬。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6、藏族的风俗习惯节日、名居和风俗500字

藏族节日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遥远历史时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藏族的思想意念和审美意蕴造成了自己独特而琳琅满目的节日文化体系。由于佛教对藏族的深刻影响,因而导致藏族节日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藏族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包括了祭祀、农事、纪念、庆贺、社交游乐等诸多项目。若将藏族数量众多的节日分类,大致可划分为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种,当然许多传统节日也有部分的宗教内容,我们在此只能择其主要的,而且在藏区具普遍意义的节日,略作介绍。
雪顿节哲蚌噶丹波章演出藏戏 摄影/维色露珠

1、藏历新年

这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从藏历12月初,人们便开始忙碌过年,家家户户培育青稞青苗,供于佛前双柜之上,以预祝来年粮食丰收。12月中旬,各家纷纷用酥油和面粉炸“卡赛”(果子)。接近年关,每家都要准备一个叫“竹素琪玛”的五谷斗,内装满酥油和拌的糌粑,炒青稞粒,人参果等食品,上插着青稞穗,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洛果”)。这一切都具有喜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两旺的含意。除夕前两天,各家进行大扫除,摆上新卡垫,贴上新年画。

12月29日,人们把灶房打扫干净,并在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从吉祥徽”。傍晚,不论大小家庭都要做“帕吐”(面疙瘩),天黑时,全家依长幼次序就位坐定,开始聚吃“吐巴”。藏族称此为“古吐”,最早起源于民间驱鬼避邪的习俗,仪式颇为隆重,藏语“古”即“九”(表示二十九),“突”即“吐粑”的意思。在这个仪式过程中,必须做两种“帕吐”。其一是具有各种象征意义的面型,如太阳象征富有、威严和荣誉,经书贴象征聪慧、有学识,鼓象征不可靠、两面人等;其二,一些帕吐中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物也具寓意,如石于预示心肠硬;炭预示心黑,辣椒表示嘴如刀,羊毛说明心肠软。吃到这些东西的人,都要即席捞出和吐出,以助除夕之兴。但人们不难发现,藏族在这种朴实无华的古老仪式中,注人了道德的内容,使其成为一种道德教育的方式。

除夕晚上,家家户户把房屋内外打扫干净,室内铺上新“卡垫”,在正屋佛龛前叠放各式“卡赛”(油炸果子)四、五层和各种水果、干果、酥油、砖茶、盐块等物,以表庆祝节日,大门外用石灰粉画上象征吉祥的八瑞相(万字符号)等,家庭主妇煮好“观颠”(放有红糖、碎奶渣、糌粑等的热青稞酒)待初一早上喝,藏历大年初一,全家人一早起来穿好衣服,点燃供灯祭祀神灵后,按辈序排位坐定,首先共饮新年第一杯酥油茶,接着后辈起来向长辈们敬“琪玛”和青稞酒,并献上哈达,祝吉祥如意,然后坐下,大家一起喝热青稞酒,吃麦片和酥油煮的人参果。家庭新年仪式完后,就往左邻右舍祝贺,各家男女青年手拿“竹素棋玛”,提上青稞酒壶,一进门就高喊“吉祥如意,幸福圆满,主妇富态,贵体安康,愿来年仍能福绥欢聚。”然后向全家人献“琪玛”敬青稞酒,主户同样向客人敬茶酒等款待。初一这一天,一般是家人团聚欢度新年,一般互不访问。从初二开始,亲朋好友相互拜年。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牧区牧民通宵达旦尽情歌舞。节日期间,民间还有角力、投掷、拔河、跑马射箭等一系列娱乐活动。

2、逛林卡

藏族是一个十分热爱大自然的民族,他们根据高原气候、环境和生活条件,形成一种独特的民族习惯,即逛林卡。每年藏历五月一日到十五日,人们走出庭院,来到浓荫密布的林卡,塔起帐篷,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15日这天,藏族称“藏林吉桑”,即“世界焚香日”,遍祭神灵。据说因为猴年五月,莲花生降伏了藏地一切妖魔而以志纪念;另据传说,赤松德赞建桑耶寺时,由于时运不佳而屡建不成。莲花生于是创立赆仪神香诵经节,广行焚香祭祀,因此所有逆缘逐渐消失,寺院圆满建成。后来为纪念此一习俗,遂在该月上弦月圆满的吉日(15日)举行盛大焚香祭祀活动。同时这天也是逛林卡的高潮,人们身著盛装,带上酥油茶、青稞酒和各种美味食品到林卡野宴。四川阿坝藏放羌族自治州,藏历五月初四,往往以家庭、家族或寨子为单位外出游玩,大家在野外撑起帐篷,熬起砖茶,备有酸奶等各种食品,唱歌跳舞以至尽兴,当地称此俗为“郎扎格甲”。

3、雪顿节

这是西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 是“宴”之意,从字面解释,“雪顿节”就是“吃酸奶的节日”。后来由于雪顿节活动内容逐渐演变为以藏戏会演为主,故又称其为“藏戏节”。

17世纪以前,西藏的“雪顿”活动是一种纯宗教活动。那时按照佛教的法规戒律,夏季有好几十天禁止僧人出门,要行长净,更安居之事直到解制,在开禁的日子,僧人纷纷出寺下山,世俗百姓要准备酸奶进行施舍,这就是“雪顿”的来源。17世纪中叶,开始增加演出藏戏,并形成固定的“雪顿节”,但宗教和文娱活动的范围仍局限在寺庙内外,在拉萨主要以哲蚌寺为中心。18世纪初,罗布林卡建成并为达赖夏宫,于是雪顿节的活动开始移至罗布林卡,市民及周围民众被允许入园观戏,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节日仪式。旧时西藏,雪顿节的活动方式大致是这样的:藏历6月29日,各地藏剧团一早到布达拉宫向地方政府报到,并举行简单的仪式表演,然后到罗布林卡向达赖致意,晚上回哲蚌寺。6月30号,在哲蚌寺演出一天藏戏。7月1日,来自各地的剧团在罗布林卡进行联合演出。7月2日至5日,由江孜、昂仁、南木林、拉萨4个地方的剧团轮流各演一天广场戏。节日期间,噶厦政府机关放假,全体官员集中在罗布林卡陪达赖看戏,中午噶厦设宴招待全体官员,席间要吃酸奶。拉萨广大市民和郊区农民也穿上盛装,带上吃喝用品,前往罗布林卡观看演出。
4、跑马射箭

跑马射箭是西藏人民普遍爱好的体育活动,流行于广大的农牧区。作为固定节日仪式的跑马射箭活动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它始于后藏江孜地区。绕丹贡桑帕任江孜法王时(1408年),恢复每年藏历4月10至27日为其祖父祭祀的仪式,同时规定28日起开始进行娱乐活动。到扎西绕丹帕时(1147年),娱乐活动中增加了比箭骑射的内容,正式形成江孜的“达马节”(跑马射箭)。17世纪中叶,达玛节中的宗教内容已成为象征性活动,主要是进行大规模的跑马射箭比赛,一般进行3天。从15世纪开始,跑马射箭活动逐渐从江孜传到拉萨、羌塘、工布等地区。拉萨的跑马射箭活动始于五世达赖时期,时间在每年年初传昭大法会结束以后,历时4天。现在最负盛名的是藏北羌塘地区的“赛马节”,每年藏历7月底8月初举行,而羌塘最有名的是当雄草原的“当姆吉仁”,历时5至7天,形式与江孜相仿,首先举行简单的宗教仪式,然后检查验证马匹,接着便举行跑马射箭比赛。广大农牧区群众乘此佳节,广泛从事物资交流,构成赛马节的一项重要内容。

5、沐浴周

每年藏厉7月上旬,在整个西藏的广大农牧区和城乡,都有一个星期的群众性洗澡活动,这就是藏族特有的一年一度的沐浴周。在这7天中,男女老少纷纷来到河溪之中,尽情嬉戏,野宴,每天日出而出,日落而归。据藏族民间说法,初秋之水有甘、凉、软、清、不臭,饮不损喉,喝不伤腹的8大优点,这种归纳,从西藏的自然环境与季节变化角度看,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西藏的沐浴周,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11世纪起,星象学传入西藏,西藏人民根据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进行推算,进一步完善了藏历。这时人们能借助弃山星(金星)的出没来区分春秋季节,每当7月弃山星出现时,沐浴活动揭开帷幕并逐渐进入高潮,弃山星隐没,沐浴活动结束。

6、望果节

这是藏族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望”藏语意为“田地”,“果”是“转圈”,“望果”就是“转地头”。这个节日流行于山南、拉萨、日喀则等农区,没有固定的日于,一般是在农作物成熟之际举行。

望果节,迄今已有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最早流行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谷地带。最初的“望果”活动是一种祭祀神灵以析丰产的仪式,一般是以村落为单位绕本村土地转圈,前有苯教巫师领队作法以收“地气”。8世纪后期,藏传佛教宁玛派兴盛,“望果”活动设带有宁玛派色彩,必须念咒语以祈佑丰产。14世纪始,格鲁派渐居统治地位,“望果”活动便渗透了格鲁派色彩,游行队伍之前要举佛像,背经文。从那时起,“望果”活动成为藏族固定的传统节日,逐渐增加了赛马、射箭、唱藏戏等内容。现在过望果节,男女老少身着新装,抬着用青稞、麦穗搭成的“丰收塔”,敲锣打鼓,唱着歌曲绕田边地头转圈。这天,人们不仅赛马、射箭、唱戏、歌舞,而且还进行丰盛的郊宴。

7、藏族的节日习俗是什么?

藏族节日习俗:

1、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在当地就如汉族人的春节一样,是一个合家欢乐的节日,是藏族人一年中最为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藏历新年到来之际,每家每户会把家里清扫得干干净净,准备“切玛”,制作“卡塞”,备置各种各样的“年货”。受内地的影响,有些地方也会在门窗上贴上年画或者对联。

除夕有年夜饭的习俗,在藏族,有“古突”习俗。“古突”是用面屹塔、羊肉、人参果煮成的稀饭,主妇在屹塔里包有石头、木炭、硬币 、羊毛等物品,吃到屹塔里面包裹着的东西要当场吐出来,石头表示铁石心肠,木炭表示心黑,硬币表示有财运,羊毛表示心地善良,最后大家一起相互逗乐其乐融融。

在藏历新年期间,西藏各地都会举办举重、射箭、骑马、赛跑等文体娱乐活动,在布达拉宫广场还会举办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群众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带上形状各异且富有民族特色的面具,一起载歌载舞,欢庆新年。

2、萨噶达瓦节

每年藏历的四月十五就是西藏有名的萨噶达瓦节,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藏历的四月十五对于对于佛教信众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日子,佛陀(释迦牟尼)的降生、成道、圆寂都发生在藏历的四月十五。

萨嘎达瓦期间,西藏的各大小寺院都会举行各种佛事活动,信徒们去转经道转经祈福。这也是布施的节日,这一天拉萨的大街小巷都蹲满了乞丐,因为这一天是吉祥日,只要你做善事,你的福气就会更多,所以只要乞丐像你伸手了,一般当地人都会慷慨解囊,所以这一天也是“要饭”的的大好日子,甚至萨噶达瓦节被这些内地人称之为“穷人的日子”、“要饭的日子”。

这一天也是比较多禁忌的,比如这一天不可以杀生,主人倒酥油茶给你喝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双手接过来喝。

3、雪顿节

每年藏历的六月三十就是拉萨隆重的雪顿节。“雪”在藏语中是“酸奶子”意思,“顿”是“吃”的意思,所以雪顿节又称之为“吃酸奶的节日”。又因期间有盛大的展佛活动,雪顿节又称之为展佛节,是拉萨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雪顿节期间的活动有:展佛活动,尤其是哲蚌寺的展佛最为隆重,到时拉萨万人空巷,全部涌到哲蚌寺的后山上看展佛,场面甚是壮观;龙王潭公园、罗布林卡届时都会举行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戏汇演,绘声绘色的藏戏表演带你领略西藏独特的民族文化;雪顿节过林卡(过林卡跟内地野炊意思一样)、喝酸奶是不变的主题之一,一家人找个青草地绿水旁,烤烤肉,喝喝酸奶,其乐融融。

4、藏族沐浴节

每年藏历的八月初四就是西藏有名的沐浴节。沐浴节俗称大家一起洗澡的日子,到时男女老少成群结伴一起到河边洗澡,把家里的褥被及一些家具都会搬出来清洗一次。家家户户还会在河边的树荫下搭起帐篷,置办一些美食,好友欢聚一起,举杯畅饮,引吭高歌,热闹极了。我是非常期待过这个节日的,不但可以享受到美食,还可以在拉萨河边看到出水芙蓉的美女呢。

5、燃灯节

每年藏历的十月二十五就是西藏的燃灯节。藏历年的1419年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格鲁派也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成佛圆寂之日,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格鲁派领袖,每年的这一天信徒们都会举行磕头、诵经、灯供仪式等隆重的祭祀活动,久而久之,这一活动成了一个传统节日—燃灯节。

6、吉祥天母节(仙女节)

每年藏历的十月十五就是西藏特别的吉祥天母。吉祥天母节又称之为仙女节,跟内地的三八妇女节一样,不过仙女节期间女士们享受的待遇更优厚。这一天,女士们可以向男士们要红包或者礼物,甚至可以向陌生的路人伸手要红包。由于这一天是特殊节日,出于礼节,大家都会慷慨解囊的。

(7)藏族的风俗习惯节日扩展资料:

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拉萨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地。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约750万左右,中国境内约700万(2016年),藏裔人口保守估计在1000万以上。

8、藏族的节日习俗

藏族节日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遥远历史时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藏族的思想意念和审美意蕴造成了自己独特而琳琅满目的节日文化体系。由于佛教对藏族的深刻影响,因而导致藏族节日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藏族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包括了祭祀、农事、纪念、庆贺、社交游乐等诸多项目。若将藏族数量众多的节日分类,大致可划分为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种,当然许多传统节日也有部分的宗教内容,我们在此只能择其主要的,而且在藏区具普遍意义的节日,略作介绍。
1、藏历新年
这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从藏历12月初,人们便开始忙碌过年,家家户户培育青稞青苗,供于佛前双柜之上,以预祝来年粮食丰收。12月中旬,各家纷纷用酥油和面粉炸“卡赛”(果子)。接近年关,每家都要准备一个叫“竹素琪玛”的五谷斗,内装满酥油和拌的糌粑,炒青稞粒,人参果等食品,上插着青稞穗,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洛果”)。这一切都具有喜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两旺的含意。除夕前两天,各家进行大扫除,摆上新卡垫,贴上新年画。
12月29日,人们把灶房打扫干净,并在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从吉祥徽”。傍晚,不论大小家庭都要做“帕吐”(面疙瘩),天黑时,全家依长幼次序就位坐定,开始聚吃“吐巴”。藏族称此为“古吐”,最早起源于民间驱鬼避邪的习俗,仪式颇为隆重,藏语“古”即“九”(表示二十九),“突”即“吐粑”的意思。在这个仪式过程中,必须做两种“帕吐”。其一是具有各种象征意义的面型,如太阳象征富有、威严和荣誉,经书贴象征聪慧、有学识,鼓象征不可靠、两面人等;其二,一些帕吐中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物也具寓意,如石于预示心肠硬;炭预示心黑,辣椒表示嘴如刀,羊毛说明心肠软。吃到这些东西的人,都要即席捞出和吐出,以助除夕之兴。但人们不难发现,藏族在这种朴实无华的古老仪式中,注人了道德的内容,使其成为一种道德教育的方式。

9、藏族的节日风俗

1、藏历新年
这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从藏历12月初,人们便开始忙碌过年,家家户户培育青稞青苗,供于佛前双柜之上,以预祝来年粮食丰收。12月中旬,各家纷纷用酥油和面粉炸“卡赛”(果子)。接近年关,每家都要准备一个叫“竹素琪玛”的五谷斗,内装满酥油和拌的糌粑,炒青稞粒,人参果等食品,上插着青稞穗,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洛果”)。这一切都具有喜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两旺的含意。除夕前两天,各家进行大扫除,摆上新卡垫,贴上新年画。 12月29日,人们把灶房打扫干净,并在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从吉祥徽”。傍晚,不论大小家庭都要做“帕吐”(面疙瘩),天黑时,全家依长幼次序就位坐定,开始聚吃“吐巴”。藏族称此为“古吐”,最早起源于民间驱鬼避邪的习俗,仪式颇为隆重,藏语“古”即“九”(表示二十九),“突”即“吐粑”的意思。在这个仪式过程中,必须做两种“帕吐”。其一是具有各种象征意义的面型,如太阳象征富有、威严和荣誉,经书贴象征聪慧、有学识,鼓象征不可靠、两面人等;其二,一些帕吐中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物也具寓意,如石于预示心肠硬;炭预示心黑,辣椒表示嘴如刀,羊毛说明心肠软。吃到这些东西的人,都要即席捞出和吐出,以助除夕之兴。但人们不难发现,藏族在这种朴实无华的古老仪式中,注人了道德的内容,使其成为一种道德教育的方式。除夕晚上,家家户户把房屋内外打扫干净,室内铺上新“卡垫”,在正屋佛龛前叠放各式“卡赛”(油炸果子)四、五层和各种水果、干果、酥油、砖茶、盐块等物,以表庆祝节日,大门外用石灰粉画上象征吉祥的八瑞相(万字符号)等,家庭主妇煮好“观颠”(放有红糖、碎奶渣、糌粑等的热青稞酒)待初一早上喝,藏历大年初一,全家人一早起来穿好衣服,点燃供灯祭祀神灵后,按辈序排位坐定,首先共饮新年第一杯酥油茶,接着后辈起来向长辈们敬“琪玛”和青稞酒,并献上哈达,祝吉祥如意,然后坐下,大家一起喝热青稞酒,吃麦片和酥油煮的人参果。家庭新年仪式完后,就往左邻右舍祝贺,各家男女青年手拿“竹素棋玛”,提上青稞酒壶,一进门就高喊“吉祥如意,幸福圆满,主妇富态,贵体安康,愿来年仍能福绥欢聚。”然后向全家人献“琪玛”敬青稞酒,主户同样向客人敬茶酒等款待。初一这一天,一般是家人团聚欢度新年,一般互不访问。从初二开始,亲朋好友相互拜年。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牧区牧民通宵达旦尽情歌舞。节日期间,民间还有角力、投掷、拔河、跑马射箭等一系列娱乐活动。

2、逛林卡
藏族是一个十分热爱大自然的民族,他们根据高原气候、环境和生活条件,形成一种独特的民族习惯,即逛林卡。每年藏历五月一日到十五日,人们走出庭院,来到浓荫密布的林卡,塔起帐篷,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15日这天,藏族称“藏林吉桑”,即“世界焚香日”,遍祭神灵。据说因为猴年五月,莲花生降伏了藏地一切妖魔而以志纪念;另据传说,赤松德赞建桑耶寺时,由于时运不佳而屡建不成。莲花生于是创立赆仪神香诵经节,广行焚香祭祀,因此所有逆缘逐渐消失,寺院圆满建成。后来为纪念此一习俗,遂在该月上弦月圆满的吉日(15日)举行盛大焚香祭祀活动。同时这天也是逛林卡的高潮,人们身著盛装,带上酥油茶、青稞酒和各种美味食品到林卡野宴。四川阿坝藏放羌族自治州,藏历五月初四,往往以家庭、家族或寨子为单位外出游玩,大家在野外撑起帐篷,熬起砖茶,备有酸奶等各种食品,唱歌跳舞以至尽兴,当地称此俗为“郎扎格甲”。
3、雪顿节
这是西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 是“宴”之意,从字面解释,“雪顿节”就是“吃酸奶的节日”。后来由于雪顿节活动内容逐渐演变为以藏戏会演为主,故又称其为“藏戏节”。 17世纪以前,西藏的“雪顿”活动是一种纯宗教活动。那时按照佛教的法规戒律,夏季有好几十天禁止僧人出门,要行长净,更安居之事直到解制,在开禁的日子,僧人纷纷出寺下山,世俗百姓要准备酸奶进行施舍,这就是“雪顿”的来源。17世纪中叶,开始增加演出藏戏,并形成固定的“雪顿节”,但宗教和文娱活动的范围仍局限在寺庙内外,在拉萨主要以哲蚌寺为中心。18世纪初,罗布林卡建成并为达赖夏宫,于是雪顿节的活动开始移至罗布林卡,市民及周围民众被允许入园观戏,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节日仪式。旧时西藏,雪顿节的活动方式大致是这样的:藏历6月29日,各地藏剧团一早到布达拉宫向地方政府报到,并举行简单的仪式表演,然后到罗布林卡向达赖致意,晚上回哲蚌寺。6月30号,在哲蚌寺演出一天藏戏。7月1日,来自各地的剧团在罗布林卡进行联合演出。7月2日至5日,由江孜、昂仁、南木林、拉萨4个地方的剧团轮流各演一天广场戏。节日期间,噶厦政府机关放假,全体官员集中在罗布林卡陪达赖看戏,中午噶厦设宴招待全体官员,席间要吃酸奶。拉萨广大市民和郊区农民也穿上盛装,带上吃喝用品,前往罗布林卡观看演出。
藏 族 服 饰
藏族女子多爱在颈项上佩戴各色饰物,有用式样不同的古海贝化石串成的项链(名为“丝”),也有用彩珠、海贝化石、绿松石等混串而成的项链,还有各式骨制、珠宝、蜡珠等长短不一的饰品。在这些项链中间常常悬挂著一个制作精美的金属小盒,叫作“嘎乌”。 嘎乌的形状不一,一般为银质或铜质,盒面上镶嵌有玛瑙、松石,雕刻有多种花纹图案。嘎乌的裏面装有佛像或活佛、喇嘛的神物以及护身符等。嘎乌是由佛盒演变而来,现已成为藏族女子必不可少的重要饰物,认为佩戴上它可以护身。佛珠也是藏族不离手的宗教饰物。佛珠有一百零八颗,用线绳穿连起来,既可以戴在颈上,也可以挽於手腕。在普遍信仰藏传佛教的广大藏族农牧民中,无论男女老幼,大都身佩或为佛像、或为经文、或为“舍利丸”的“护身符”,并装入精致的佛盒或珍贵的呢革包中,佩於腰间或系於颈上,以求随时得到佛的护佑,避免灾祸。它同时也成为一种颇具藏族特色的装饰品。

10、藏族的风俗习惯

一、婚姻风俗。

藏族传统婚姻形式多样。一夫一妻制最为常见,占婚姻总数的60%-80%,在农区和民族杂居区可达95%以上。其中最普遍的是男子将女子娶进家中。有女无男的家庭亦可给女儿招赘。

除一夫一妻制外,藏族传统上还存在着一妻多夫制 和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家庭,一般是长兄结婚,之后弟弟加入家庭,生下的子女称长兄为父亲,其余为叔叔。

两兄弟共妻最为常见,此外还有多兄弟共妻和朋友共妻的情况。一妻多夫制避免了兄弟分家,使财产和劳动力都不会被分割,还降低了税役压力,也为社会所普遍认可。

一夫多妻制与之类似,多是姐妹共夫,姐姐先赘婿,然后妹妹加入家庭。这两种婚姻形式在藏族中占一定比例,但在安多比较少见。

二、葬俗风俗。

天葬台上聚集的秃鹫

藏族有多种不同的丧葬习俗,其中最普遍的是天葬,此外还有 土葬、水葬、火葬、塔葬等。

天葬是藏族独特而普遍的葬俗,人死后停尸数日,送往天葬台,由天葬师肢解尸体,分离骨肉,拌以糌粑,再发出信号,呼唤秃鹫来食,以食尽为佳,说明生前无罪孽。

土葬一般不用棺材,将尸体用布包好后置入挖出的坑穴中,再将土填平,一般不修坟包。

水葬即将尸体抛入湍急的水流中,有整体葬和肢解葬两种。

火葬即将尸体焚烧。塔葬是最高级的葬式,用于大活佛、大喇嘛,将尸体火化或脱水保留肉身后,葬入灵塔,以求永存。此外一些地方还有楼葬、树葬等较罕见的葬式。

不同地区对不同葬俗有各自的看法。

如卫藏地区多认为土葬最为卑贱,用于因麻风、天花等传染病而死的人,或强盗、杀人犯等,而康区等地的一些地方则有土葬的传统。

又如卫藏多认为水葬是乞丐、赤贫者等所用,但康区的一些地区则以水葬为传统葬俗。

又如火葬在卫藏地区一般只在高僧、贵族中进行,在一些地方则普遍运用。

三、节日风俗。

藏族有丰富的节日文化。有学者依据藏族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将其分为7类:宗教节日、农事节日、牧事节日、纪念性节日、文体游乐节日、庆贺性节日和岁时节日。

藏历新年属于岁时节日,是藏族十分隆重的节日。各地藏历新年的时间并不一致。

大多数地区在藏历正月初一过年;后藏一些地区在十二月初一过年,称为“农事新年”;普兰县在十二月初一过年;工布地区(今林芝县、米林县)在十月初一过年。

各地藏族庆祝藏历年的方式不尽相同,总而言之,都是通过各种庆祝活动和仪式来迎接新的一年,驱散邪魔,祈求好运、安康、丰收。新年的庆祝常持续半个月之久。

望果节是农区的农事节日,日期不定,多在农作物成熟之际、大雁南飞前举行。“望果”( འོང་སྐོར་)在藏语中是“巡视田地”“转地头”的意思。

其共同形式就是绕着田地转圈,不同地方还会增加念咒、抬“丰收塔”等内容,并举行歌舞、游戏等活动。

萨嘎达瓦节属于宗教节日,每年藏历四月十五举行。它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意在纪念释迦牟尼的诞辰、成道、涅盘。节日的主要活动是转经。

达玛节是牧区的牧事节日,流行于江孜一带,每年藏历五月举行。达玛节的主要活动是赛马和骑射比赛,另有歌舞、市集等。

雪顿节最初是宗教性的节日,是藏民向僧侣供奉酸奶的日子,故称“雪顿”( ཞོ་སྟོན་),即“酸奶宴会”之意。

雪顿节后来发展为艺术节日,主要活动是在藏历七月一日时,在拉萨的罗布林卡上演藏戏和歌舞表演,全民盛装,观看演出。

四 、服饰风俗

藏族传统服饰的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藏族一般内穿衬衣、衬裤、围裙,外套袍子。袍子很长,男袍等身,女袍长过身体。

袍子很长,男袍等身,女袍长过身体。穿袍子的时候,先将袍子提起(男袍下摆提到膝盖,女袍下摆提到脚面),然后束上腰带。

因此上半身非常宽松,衣襟很大,可以当成口袋来装东西。藏区天气情况复杂,气温变化快,而藏袍可以适应不同情况:热的时候脱掉上半身一边袖子,甚至两边袖子;但下半身总是穿着,方便随时席地而坐;夜里冷的时候则用肥大的袍子当被子来盖。

藏民爱戴帽子,喜穿牛皮靴,还常佩戴各种头饰和首饰。质地上以皮革和氆氇为主。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都有各自的服饰风格。

五、饮食风俗。

藏族的食物主要是肉类、奶制品和粮食,蔬菜吃得很少。肉类食物最主要来自牦牛,其次是羊和猪,既吃肉也吃内脏。乳制品除新鲜牛奶外,还有酥油和酸奶等。

酥油类似黄油,是将鲜牛奶稍稍发酵反复搅拌得到的半凝结状油脂,多用来打酥油茶。

最常吃的主食是糌粑,是藏族的特色食物,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一般拌上酥油茶、捏成团食用。最主要的饮料是酥油茶和青稞酒。

藏人忌食马肉、狗肉、鹫鹰肉蛋和鱼虾。不过少数地方亦有吃鱼的传统,年轻人中吃鱼的比例也在逐渐上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藏族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