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桂东民族风俗

桂东民族风俗

发布时间: 2021-02-27 13:39:25

1、我爱广西的作文一百字

《我爱广西》

我是东北人,生长在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南疆,是全国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的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全境南北宽约610公里,东西长约750公里,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46%,居全国第九位。总地势是四周高,中间低称“广西盆地”。全区山地、丘陵、台地约占74.6%,平地、水面约占25.4%.广西是全国河流密度较高的省(区),河流总长度约34000公里。大陆海岸线全长1595公里。广西气候温和,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6~22.7℃之间,大部分地区没有严冬,年无霜期330~350天。

①风景名胜
奇山秀水的迷人景色、亚热带情韵的北部湾滨海风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中越边关风情,使广西成为令人神往的旅游观光度假胜地。来广西旅游的时间四季皆宜,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致。
桂林是中国四大旅游热点之一。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闻名于世,有“山水甲天下”的美称。闻名中外的北海银滩具有沙白、滩平、水净、浪软的特点,形成天然的优良滨海浴场。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广西还有凭祥、东兴为代表的神秘独特的边关风情。(全自治区有风景名胜区、点400余处,形成桂林、南宁、柳州、桂东南和海滨等5个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桂林漓江、桂平西山和宁明花山;国家级旅游渡假区有北海银滩;自治区级旅游渡假区有桂林桃花江、防城江山岛、灵川清狮潭、龙胜温泉、玉林佛子山、桂平西山、合浦星岛湖、北海涠洲岛和荔浦丰渔岩等)。 广西历史悠久,文化古迹遍布各地,有7处国家级和220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桂林的桂海碑文、柳州的柳候祠、太平天国起义遗址、邕宁顶狮山贝丘遗址、恭城孔庙、邓小平百色起义旧址等都是著名的名胜古迹。当您饱览了广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后,再去领略古代中国人民留下的文化瑰宝,无疑是旅途中一种别样的体验。
②民族风情
广西的壮、苗、瑶、侗等11个少数民族,都保留着自己传统的节日和风俗。少数民族一般穿家织的土布,上面有姑娘们亲自手绣的各种精美、复杂的图案,色泽艳丽,款式多样。姑娘们喜戴银制饰物,耳环、项圈、手镯、银钗、银扣等,看上去光彩夺目。人民豪爽、纯朴、热情、友善、崇尚美德,并且能歌善舞,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每逢节日或者祭祀,会举行各种盛大的活动,人们穿上最隆重的服装,唱歌、跳舞,热烈的气氛会让观众深深迷醉。如果您来广西旅游,在游览山水风光时,还可观赏民族风情表演和亲自参加各种民族风俗活动。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和桥是广西民族风情旅游四绝。
壮族的歌--壮族人民善于以歌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劳动,抒发思想感情,所以广西又被称为“歌的海洋”。青年男女恋爱唱情歌,婚嫁唱哭嫁歌,丧葬唱哭丧歌,还有互相盘考比赛智力的歌,宴请宾客唱劝酒歌和节令歌,祈神求雨唱祈祷歌,教养儿童唱儿歌和童谣。每到春秋两季,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会集到特定的场所对歌,这种歌会形式称为“歌圩”,亦称“歌节”。
瑶族的舞--广西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居住着一支保持了瑶族古老文化及习俗的瑶族同胞。他们的歌舞民族色彩极为浓厚,其旋律、歌词、服装、舞姿、形象与道具均独立构成。18种舞蹈尤以长鼓舞、捉龟舞、黄泥鼓舞、盘古兵舞、八仙舞、胡碟舞等最为盛行。每年在中国农历十月十六日、七月初七、六月初六等瑶族节日都可以看到各种瑶舞的表演。
苗族的节--苗族以节日多、场面大而出名。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每年有苗年节、芦笙节、拉鼓节、芒歌节、新禾节、斗马节等众多节日,纪念丰收、祭祀等。节日中可以听到动听的芦笙曲和看到优美的芦笙舞表演,到苗寨旅游或作客,可以享受到拦路歌、拦路酒、拦路鼓、挂彩带、挂彩蛋、打酒印等众多苗族好客习俗的款待。
侗族的楼--柳州附近的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楼是我国闻名的木建筑。侗族的楼,广义包括居民鼓楼、风雨桥、凉亭、寨门、水井亭等几种木结构建筑,侗族视积德为人生一大善事,所以喜欢修桥、铺路、建楼,为子孙后代留下有益的东西。风雨桥是侗族的象征,桥身建筑不用一枚铁钉,全是榫头结合,高超的建筑技艺令人惊叹不止。近年来,侗族的建筑艺术展,更是轰动了北京,轰动了全中国,人们称赞侗族的“楼”艺术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③风味饮食
在游山玩水之余,你可以饮食购物。城市里商场、饭店林立,饮食、购物很方便,在饭店可以吃到精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菜肴,但最有趣的,莫过于在游览时品尝当地的特色菜肴。广西北边喜吃辣味,南边则喜清淡,到海边旅游时,还可以吃到又便宜又新鲜的海鲜,各地有各地不同的风味。如少数民族喜用油茶待客,油茶以茶叶、糯米、花生、生姜、葱花等原料,或炒或炸或煮,然后汇合冲泡而成,油而不腻、香气宜人,且具有健胃暖身的疗效。此外,还有桂林的米粉、啤酒漓江鱼,柳州的螺蛳粉,河池的环江香猪,北海的各种海鲜等等

2、广西名风名俗100字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南疆,是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的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全境南北宽约610公里,东西长约750公里,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46%,居全国第九位.总地势是四周高,中间低称“广西盆地”.全区山地、丘陵、台地约占74.6%,平地、水面约占25.4%.广西是全国河流密度较高的省(区),河流总长度约34000公里.大陆海岸线全长1595公里.广西气候温和,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6~22.7℃之间,大部分地区没有严冬,年无霜期330~350天.
①风景名胜
奇山秀水的迷人景色、亚热带情韵的北部湾滨海风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中越边关风情,使广西成为令人神往的旅游观光度假胜地.来广西旅游的时间四季皆宜,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致.
桂林是中国四大旅游热点之一.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闻名于世,有“山水甲天下”的美称.闻名中外的北海银滩具有沙白、滩平、水净、浪软的特点,形成天然的优良滨海浴场.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广西还有凭祥、东兴为代表的神秘独特的边关风情.(全自治区有风景名胜区、点400余处,形成桂林、南宁、柳州、桂东南和海滨等5个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桂林漓江、桂平西山和宁明花山;国家级旅游渡假区有北海银滩;自治区级旅游渡假区有桂林桃花江、防城江山岛、灵川清狮潭、龙胜温泉、玉林佛子山、桂平西山、合浦星岛湖、北海涠洲岛和荔浦丰渔岩等).广西历史悠久,文化古迹遍布各地,有7处国家级和220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桂林的桂海碑文、柳州的柳候祠、太平天国起义遗址、邕宁顶狮山贝丘遗址、恭城孔庙、邓小平百色起义旧址等都是著名的名胜古迹.当您饱览了广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后,再去领略古代中国人民留下的文化瑰宝,无疑是旅途中一种别样的体验.
②民族风情
广西的壮、苗、瑶、侗等11个少数民族,都保留着自己传统的节日和风俗.少数民族一般穿家织的土布,上面有姑娘们亲自手绣的各种精美、复杂的图案,色泽艳丽,款式多样.姑娘们喜戴银制饰物,耳环、项圈、手镯、银钗、银扣等,看上去光彩夺目.人民豪爽、纯朴、热情、友善、崇尚美德,并且能歌善舞,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每逢节日或者祭祀,会举行各种盛大的活动,人们穿上最隆重的服装,唱歌、跳舞,热烈的气氛会让观众深深迷醉.如果您来广西旅游,在游览山水风光时,还可观赏民族风情表演和亲自参加各种民族风俗活动.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和桥是广西民族风情旅游四绝.
壮族的歌--壮族人民善于以歌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劳动,抒发思想感情,所以广西又被称为“歌的海洋”.青年男女恋爱唱情歌,婚嫁唱哭嫁歌,丧葬唱哭丧歌,还有互相盘考比赛智力的歌,宴请宾客唱劝酒歌和节令歌,祈神求雨唱祈祷歌,教养儿童唱儿歌和童谣.每到春秋两季,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会集到特定的场所对歌,这种歌会形式称为“歌圩”,亦称“歌节”.

3、写一篇作文名叫我家乡优美约地方。

生长在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南疆,是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的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全境南北宽约610公里,东西长约750公里,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46%,居全国第九位。总地势是四周高,中间低称“广西盆地”。全区山地、丘陵、台地约占74.6%,平地、水面约占25.4%.广西是全国河流密度较高的省(区),河流总长度约34000公里。大陆海岸线全长1595公里。广西气候温和,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6~22.7℃之间,大部分地区没有严冬,年无霜期330~350天。 ①风景名胜 奇山秀水的迷人景色、亚热带情韵的北部湾滨海风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中越边关风情,使广西成为令人神往的旅游观光度假胜地。来广西旅游的时间四季皆宜,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致。 桂林是中国四大旅游热点之一。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闻名于世,有“山水甲天下”的美称。闻名中外的北海银滩具有沙白、滩平、水净、浪软的特点,形成天然的优良滨海浴场。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广西还有凭祥、东兴为代表的神秘独特的边关风情。(全自治区有风景名胜区、点400余处,形成桂林、南宁、柳州、桂东南和海滨等5个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桂林漓江、桂平西山和宁明花山;国家级旅游渡假区有北海银滩;自治区级旅游渡假区有桂林桃花江、防城江山岛、灵川清狮潭、龙胜温泉、玉林佛子山、桂平西山、合浦星岛湖、北海涠洲岛和荔浦丰渔岩等)。 广西历史悠久,文化古迹遍布各地,有7处国家级和220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桂林的桂海碑文、柳州的柳候祠、太平天国起义遗址、邕宁顶狮山贝丘遗址、恭城孔庙、邓小平百色起义旧址等都是著名的名胜古迹。当您饱览了广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后,再去领略古代中国人民留下的文化瑰宝,无疑是旅途中一种别样的体验。 ②民族风情 广西的壮、苗、瑶、侗等11个少数民族,都保留着自己传统的节日和风俗。少数民族一般穿家织的土布,上面有姑娘们亲自手绣的各种精美、复杂的图案,色泽艳丽,款式多样。姑娘们喜戴银制饰物,耳环、项圈、手镯、银钗、银扣等,看上去光彩夺目。人民豪爽、纯朴、热情、友善、崇尚美德,并且能歌善舞,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每逢节日或者祭祀,会举行各种盛大的活动,人们穿上最隆重的服装,唱歌、跳舞,热烈的气氛会让观众深深迷醉。如果您来广西旅游,在游览山水风光时,还可观赏民族风情表演和亲自参加各种民族风俗活动。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和桥是广西民族风情旅游四绝。 壮族的歌--壮族人民善于以歌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劳动,抒发思想感情,所以广西又被称为“歌的海洋”。青年男女恋爱唱情歌,婚嫁唱哭嫁歌,丧葬唱哭丧歌,还有互相盘考比赛智力的歌,宴请宾客唱劝酒歌和节令歌,祈神求雨唱祈祷歌,教养儿童唱儿歌和童谣。每到春秋两季,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会集到特定的场所对歌,这种歌会形式称为“歌圩”,亦称“歌节”。 瑶族的舞--广西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居住着一支保持了瑶族古老文化及习俗的瑶族同胞。他们的歌舞民族色彩极为浓厚,其旋律、歌词、服装、舞姿、形象与道具均独立构成。18种舞蹈尤以长鼓舞、捉龟舞、黄泥鼓舞、盘古兵舞、八仙舞、胡碟舞等最为盛行。每年在中国农历十月十六日、七月初七、六月初六等瑶族节日都可以看到各种瑶舞的表演。 苗族的节--苗族以节日多、场面大而出名。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每年有苗年节、芦笙节、拉鼓节、芒歌节、新禾节、斗马节等众多节日,纪念丰收、祭祀等。节日中可以听到动听的芦笙曲和看到优美的芦笙舞表演,到苗寨旅游或作客,可以享受到拦路歌、拦路酒、拦路鼓、挂彩带、挂彩蛋、打酒印等众多苗族好客习俗的款待。 侗族的楼--柳州附近的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楼是我国闻名的木建筑。侗族的楼,广义包括居民鼓楼、风雨桥、凉亭、寨门、水井亭等几种木结构建筑,侗族视积德为人生一大善事,所以喜欢修桥、铺路、建楼,为子孙后代留下有益的东西。风雨桥是侗族的象征,桥身建筑不用一枚铁钉,全是榫头结合,高超的建筑技艺令人惊叹不止。近年来,侗族的建筑艺术展,更是轰动了北京,轰动了全中国,人们称赞侗族的“楼”艺术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③风味饮食 在游山玩水之余,你可以饮食购物。城市里商场、饭店林立,饮食、购物很方便,在饭店可以吃到精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菜肴,但最有趣的,莫过于在游览时品尝当地的特色菜肴。广西北边喜吃辣味,南边则喜清淡,到海边旅游时,还可以吃到又便宜又新鲜的海鲜,各地有各地不同的风味。如少数民族喜用油茶待客,油茶以茶叶、糯米、花生、生姜、葱花等原料,或炒或炸或煮,然后汇合冲泡而成,油而不腻、香气宜人,且具有健胃暖身的疗效。此外,还有桂林的米粉、啤酒漓江鱼,柳州的螺蛳粉,河池的环江香猪,北海的各种海鲜等等

4、汉族民族风俗习惯及民族习惯?急急

敬天法祖,崇尚自然。汉族的民族服装又称汉服或华服。喜欢配玉已至于华夏文明又称玉文明。汉族因为文化和地域分部风俗统一各地又存在很多差异。可以搜汉民族传统节日看看。百度贴吧吧里的贴子。

5、介绍一下桂东客家文化

桂东客家文化显魅力(一)桂东地区有客家人40余万,桂东各县客家人,由于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在风俗文化上也体现出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的特点。我们试图就桂东客家人的风俗文化作一简要的述略,为客家研究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些调查材料,为推进客家研究深入进行贡献薄力。

南北融合的节日风俗

广西桂东地区客家人长期与瑶、壮等兄弟民族聚居生活,形成多彩的节日文化。春节、元宵、清明、六月六、中元、中秋、冬至、送灶王等节,是客家人的传统节日,居住在桂东各地的客家人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一)牛王节。桂东客家人历来以农为本,以耕为主,对牛有特殊的感情,昭平、蒙山一带的客家人,把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定为“牛王节”。昭平客家人四月初八这一天,家家杀鸡杀鸭、酿制糯米甜酒、男女青年披红挂绿载歌载舞欢度节日。是日,所有的牛都“放假”,免去一切耕作,受到主人的敬奉。蒙山客家人各家各户在这一天把牛牵到河边洗刷得干干净净,割来嫩草饱吃一顿,还备上三牲祭品祭牛王社、祷告牛王神对牛庇护、不要降灾降病于牛。昭平客家人各家各户在当天下午带上鱼肉酒果等祭品到牛栏旁拜祭,“招牛魂”。拜祭结束后将部分祭品给牛喂吃。传说远古时,牛的祖宗诞生于四月初八这一天。四月初八过“牛王节”,桂东地区富川、钟山、岑溪、藤县客家人均有此习俗。

(二)春节。这是桂东客家人一年内最隆重的大节,节日期间用鸡鸭鱼肉招待客人,舞龙、舞狮唱大戏,走亲访友热闹非凡。而年初一是各地客家人共同忌荤日。蒙山客家人年初一这天,以南粉、木耳、黄花菜三味作素菜,也不准吃粽子,据说剥了粽叶吃粽子,今年养的鸡就不会长毛。贺县客家人还规定年初一也不能入菜园摘菜,否则菜园会惹虫。昭平客家人大年初一不仅不准杀鸡吃鸡,还不准骂鸡。蒙山客家人初一这天讲话还要注意“彩头”,如“用完了”要说成“用喜了”,小孩子不慎打烂碗碟不能打骂,要说“落地开花”或“岁岁平安”,客家人媳妇去挑第一提水要带上纸钱买新年水。贺县客家人还有年初一不得划火柴生火的禁忌,只能以年三十晚保留于灶内灰中的火子引火,年三十晚上保存火种,称“留种”,以所留火种生火表示香火延续之吉。贺县地区客家人也有部分是年初二忌荤的。

(三)元宵节。蒙山、富川客家人也叫灯节。富川灯节从正月初十至十五,历时六天。初十为上灯日,十五为下灯日。除了观舞龙舞狮看戏外,主要就是观赏花灯。蒙山客家人则称吊灯,正月十五在厅堂中央吊起,只有当年家里添有男丁的人家才能在厅堂吊灯,叫“添灯”,以感谢神灵赐子和求神灵保佑子,同时也显示家丁兴旺和光宗耀祖。近年来,富川客家人与当地各族群众已打破了只有生男孩才能上灯的规矩,届时,各自在所属的街道神楼挂上署有“贤儿XX”,“贤女XX”的走马灯、莲花灯、八角灯、鲤鱼灯等。各式各样的花灯争妍斗艳,大放异彩,极其壮观,显示了客家人对生儿育女观的文明。

(四)二月二。桂东地区客家人称“二月二”为土地节,客家人迁徙定居后,都要在村边修建土地庙。每年农历二月二这天,客家人备下煮熟的三牲祭品,带上香火蜡烛、纸钱等供品到村边土地庙祭供。祭供人向土地庙顶礼膜拜,场面肃穆,土地节祭土拜神,以求得土地神明庇护,得以安居乐业。贺县客家人在土地节做糍粑要放棠犁叶,传说是吃了不怕雷公叫。

(五)清明节。这是客家人一个较大的节日,一来上坟祭扫已故先人,二来遥祭远在异地祖宗。这是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贺县客家人清明一定要做艾糍和发糕。发糕寓意兴旺发达,添丁发财;艾糍有“方兴未艾”之意,蒙山客家人清明上坟,最喜欢有新友来,叫做“做丫”。

蒙山客家人做清明,杀鸡时要滴“鸡血纸”,将“鸡血纸”用土坯压在坟头和后土上,先放坟头后放后土,烧香摆供也如此先后。供罢,三牲供品要留部分带回家,叫做“带福归家”。供完坟山,做清明的人要直路回来,不可把供品带入他人之屋,不可在他人家中将供品与他人共吃,以免福入他人之屋,更不可在他人家中将供品与他人共吃,以免福入他人之家。做清明回来,要将供品摆到灶君牌位前,这才算把“福气”带了回来。

(六)炮期。各地庙宇都定有会期,抢花炮活动在会期期间举行,客家人称之为炮期。广西的壮族、瑶族、汉族等都有抢花炮的习俗,抢花炮的内容、方法大同小异。

桂东地区昭平北陀客家人的炮期源于明末,每年农历正月初十龙庙会举行。传说在明朝万历年间,为纪念陈方部将王、扬、欧、亚四人打了胜仗,为了庆祝胜利,四人开怀畅饮而死,远近群众都在正月初十举行大规模祭祀活动,遂形成炮期。北陀客家人炮期与其他不同的是,所设的几个“子炮”均为该龙庙的王、扬、欧、亚四人神像。每年举行一次,哪个村抢到哪个神像就由哪个村带回去供奉,第二年抬回来再重新抢。届时,各村都派出精壮人员参与抢夺。抢到的则是本年炮主。抢炮者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各村送神队伍旗幡飘扬、八方鼓乐喧天,围观群众更是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过去,蒙山客家人参加抢的花炮分有丁、财、贵、寿四种。由各庙宇公推出负责人主持。每三年一次。附城福善庙是五月二十八日,西河邓庙是八月十六日,新圩观音庙会是二月十九日。抢花炮前还有烧香磕头、请神保佑仪式,抢何种花炮庙会前早就定下。如是抢保佑添丁花炮,无男儿的就想法去抢,家境富裕就出钱请人去帮抢。家境贫寒的就组织亲友去帮抢,经过拼抢,得主请人把花屏抬回家中,放于大公堂之左,舞狮八音队伍紧随,鞭炮齐鸣,得主夫妇跪拜于花屏前。抢炮进屋仪式方完成,三年期满,得主又将花屏送回庙中,准备下届的炮期。
现在桂东地区客家人炮期,一般只放炮而不抢炮了,以防引起纠纷械斗。

6、严肃换届纪律,市县有哪些大招

今年是换届年,也正值湖南各市县换届的关键时期,为严肃换届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各市县纷纷放出换届纪律“大招”,从前期的预防督查,到出台新规、谈心谈话、发放宣传册、签订承诺书等举措,教育、警示、预防、监督、查处多个措施并行。记者根据三湘风纪网“换届风气监督”专栏统计,在各市县部署换届纪律的大招中,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警示漫画、短信、“口袋书”多样宣传
“真没想到,这么严肃的东西,还可以用漫画的形式来展现,通俗易懂,一目了然。”资兴市黄草镇前程村老欧说。郴州资兴市以漫画艺术形式制作了“九个严禁”“九个一律”“郴州市换届纪律八不准”海报和漫画宣传手册。
安化县则在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全县300多名党代表都收到来自安化县纪委发送的换届纪律提醒短信。
短信、“提醒卡”、“口袋书”成为换届选举各市县的一种常规的提醒、警示方式。比如嘉禾县在换届期间印发“九个严禁、九个一律”换届纪律明白卡10000余份,发送换届纪律短信100余条,悬挂宣传标语135条,电子显示屏播放宣传标语30余条。衡东县纪委(监察局)制作4000余张“换届纪律提醒卡”。
预防全省半年谈心谈话11.7万人次
桂东县委书记谭建上的办公桌上,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他与干部谈话的点滴,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谈话要点。掌握了什么情况,发现了什么问题,全都一一列出。
谈心谈话制度成为换届期间各市县书记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县两级党委书记和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主要负责人严格按要求开展专题谈话,做到班子成员必谈、主要领导干部必谈、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和重点岗位干部必谈、负责换届工作人员必谈。“通过谈心谈话,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性观念,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桂东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刘真说。
上半年,全省共开展谈心谈话11.7万人次,专项培训25.5万人次,有效预防了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承诺万名干部“签字背书”严守换届纪律
“本人承诺:严格执行‘九个严禁、九个一律’的换届纪律规定,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正确对待进退留转,自觉接受监督,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9月8日,参加邵阳市大祥区第五次党代会的各位代表在报到的时候每人都签订了这样一份承诺书。
签订承诺成为湖南各市县换届的一项重要纪律。比如,常德市澧县换届前,该县、镇(街道)班子成员、县直单位领导干部等1万多名干部签订《严肃换届纪律承诺书》,通过层层“签字背书”压实严守换届纪律责任。而常宁市组织2000余名干部签订坚决拒绝违规收送红包礼金公开承诺书。
纪律
派会风会纪督查组与代表“同吃同住”
“会场内监督很严,会场外监督不松,这样的会风会纪监督确实周密、严厉,让代表们少了一些干扰,有更多的精力真正投入到大会上来。”张家界武陵源区协合乡代表团的代表钟高峰深有感触地说。
缺席、迟到、早退,换届纪律要求越来越严,规定越来越细,各市县也出台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规定。
换届期间,永顺县纪委、县委组织部根据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地方特色,制定了“六个不准”换届纪律要求,明确规定统一安排食宿的参会代表不准在非规定的地点食宿,晚上10:30之前必须回驻地宾馆休息;不准饮酒;不准发“包包烟”、土特产等物品;不准出入休闲娱乐场所;不准以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拉选票或散布谣言;不准无中生有,捕风捉影,捏造事实举报党员干部,干扰换届秩序。
9月5日,张家界市永定区党代会报到当天,9个代表团驻地监督员向所有代表宣读了“三大纪律、27条禁令”。

永定区委组织部和区纪委联合抽调40人,分成2个巡视督察组和9个会风会纪驻地督查组全程驻团驻会监督,采取每个团“纪委1常委+1干部”的模式,与代表“同吃同住”。通过会前清点代表到会情况、睡前查房清点代表住宿情况,重点监督是否存在拉票贿选、说情打招呼等违纪行为。
潇湘晨报记者陈张书

7、广西方言的其他方言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湘语主要分布在桂北全州、灌阳、资源、兴安4个县,在贺州等地还零星分布着人数不多的湘语方言岛。在内部差异不大,彼此可通话。使用人口150万左右。俗称“湖南话”、“湘语”。历史上,这几个县曾先后隶属长沙郡、零陵郡、湖广地区,直到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和二十八年(1395年)才改隶为广西桂林府。严格说来,4个县原本隶属湖南,后来才划归广西的,广西的湘方言是因为这几个县行政区划的改变而归入广西。广西的湘方言属老派湘方言,语音上突出的特点是古全浊音声母保留浊音读法,保留中古全浊声母约80%。保留《广韵》声母分清浊的格局,也显示出中古浊声母的分化情况。以全州湘语为代表。声母24个,其中全浊声母7个,分别是[b]、[d]、[g]、[ʣ]、[z]、[ʥ]、[ʑ],韵母34个,声调4个。如全州话“爬”、“度”、“曹”分别读[ba]、[]、[dzau]。词汇上也有一些方言词,如“日头火”(太阳)、“邋遢水”(脏水)、“红毛泥”(水泥)、“麦根豆”(豌豆)、“冰棒大人”(媒人)等。
全州年轻人与老年人所说的湘语稍不相同。年轻人所说的湘语与桂林话、普通话相似之处颇多,老年人所说的湘语与桂林话、普通话相似之处比较少。广西境内湘语对桂北平话也有影响。 民族多元文化的载体
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的复杂局面是历史形成的,是几千年来各族人民不断交流、融合的结果。早在先秦远古时代,壮族先民就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如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内以壮族为主的壮语人口约1550万,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回溯春秋时代,楚国的势力达到南海,汉语言进入广西,中原民族与广西的百越民族开始了历史开创性的文化对接。第一次高峰是秦汉时期实现首次中华大一统,设立桂林、象、南海三郡,征发百万军民戍守南疆,形成广西最早的独立的汉语方言———平话。到了唐宋时期,平话成为广西各民族比较统一使用的公共通用语。广西农村的粤语就是在平话的基础上形成的。
此后历朝戍边政策的需要,或者改朝换代的社会大动乱时期,大批汉、瑶、苗等民族迁徙、定居广西,各种方言得到极大的丰富、交融。元明之际,特别是贵州布政司的设立,西南官话即古柳州话取代平话成为广西的公共通用语,局部流通于桂中和桂北,清代形成桂林话。大量移民迁入是明清时期,人口来源主要是广东和福建,带来了粤语、闽语、客家语。而在桂北的全州、资源、灌阳等地,保持了较多的湘语特色。
“中国的吉普赛人”——瑶族从隋唐时期逐渐进入广西,瑶语是中国最复杂的民族语言之一,有勉语、布努语、拉珈语三个语支。宋元时期苗族迁入广西,苗族支系之多,为中国少数民族之最,有黔东、湘西、川黔滇三个语支。苗瑶不同支系的语言不同,即使在同一支系内部,语言也有很大的差异。元朝,回族迁入;明清时期,仫佬、毛南族形成,水、京、仡佬族迁入,达到民族语言与汉语方言第二次接触、融合的高峰。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汉语方言深深地影响着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少数民族的语言也影响着汉语方言。
方言,是各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种方言都承载了所属民族的文化渊源、变迁和思想价值体系。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学科以方言作为研究的重要切入点,方言是破解古文字、地名、民间文学、民歌、地方戏剧等文化事象的密码,往往能令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客家人对自己母语的保存意识较强,以客家语为荣,小孩子在家中必须用客家语交流,因此广西客家语内部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各地客家语可以相互通话,这是研究客家人独特文化传承机制的突破口。
方言与普通话的“对话”
各色方言毕竟是几千年封闭自然经济的产物。社会在变迁,改革开放在持续深化,信息时代把人与人的距离拉近,人们的交际范围不断拓展,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加强,社会的客观发展要求推广普通话,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普通话普及的速度和质量前所未有。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因地制宜,确立了“分阶段、分区域、分层次”的“推普”工作思路,采取先中心城市后向县城及偏远地区铺开;先抓窗口行业,然后全面辐射;先抓教师和师范毕业生及公务员的“推普”测试,然后再扩展到各行各业的做法。每年9月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如今已是第八届;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人员需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这些基本措施,我区“推普”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取得突破性的实质进展。
正确认识和处理推广普通话和民族语言的关系,国家法律法规给予了明确的指引。《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通用语言文字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义务教育法》等均对语言文字、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有具体规定。
方言在“推普”潮流中保持着自己应有的语言和文化地位。语言没有优劣、尊卑的分别,推广普通话是使人们具备双语的能力,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不是简单地“统一”语言,更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实现语言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
适度的方言发展空间
广西作为一个民族自治区,大约80%的人是双语者。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民族政策,广西实施双语制,既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也同时使用全国通用的汉语和汉语方言。双语现象和双语制体现着民族平等、团结和互助的国家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的发展。
方言是方言区的人们继承母文化、感情沟通的工具,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凭借。曾几何时,雪村一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带着“俺们那嘎”的东北味传唱大江南北,它的流行,得益于方言的揉入。一些网民自发成立方言网站、录制方言歌曲,“壮族在线”网站就是典型代表,民间宣传和保护方言的合法合理行为,值得尊重。不少旅游景区,能够用少数民族语言哼上几首山歌、民歌是导游的必修课,这能拉近游客与少数民族风俗的距离……方言与文化传播的关系,不是为了推广方言,扩大方言的流通范围,而是发挥方言具有生动、鲜明、灵活的语言表现力,更好地挖掘地方文化、乡土文化的魅力,使之更容易被大众文化所理解、所接受。方言需要适度的发展空间,过分炒作方言、抬高方言的地位,或者贬损方言,使之低级趣味化的行为,都必须反对和制止。 方言是指一个地方的语言,不一定是没有文字的语言,广西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方言的种类实是甚多,在广西的每一个小区域都分布着好几种不同的方言,方言在广西已成了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但这种方言文化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没落。
一提到壮族,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壮族人就一定会说壮话,非也!据老一代前辈们说,连他们都不会说壮语,甚至连壮族的服装都没有穿过,更不用说会唱刘三姐的山歌了。方言。可想而知,一个偌大的广西该会有多少种的方言的存在啊!
至于粤语,一般广西与广东大多数汉族人都会说粤语,不过广西人与广东人说的粤语是有所差异的,广西称粤语为白话,把粤语更简单化,更通俗了。
方言是一个民族是代表,它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但往往也会给后代带来一种无形的后遗症。学校的老师都是用当地的方言来教书的,苦得我说的普通话,依然带有很浓的广西方言,例来广西人说的普通话在外人看来一向是二流的,但愿未来的人不会重走这样的老路。
方言在某一个时期确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种文化,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方言有一天会将被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汉语方言,基本上是西南官话桂柳话和粤语白话两分天下的格局。凭借着在官场及文教方面的优势,西南官话桂柳话成为桂北、桂中和桂西的强势方言,因使用人数居广西汉族第一。它不仅是官话人之间的交际用语,而且是官话人与其他汉族支系之间的交际用语,还是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及少数民族之间的族际语。而粤语,凭借着在商业上的优势地位,成为桂东的强势方言。在西南官话与粤语交汇的地区,如右江流域、柳江流域,甚至出现西南官话、粤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职能分工的现象。如西南官话用于政府机关,粤语用于集市,而壮语则用于壮族人之间的交流。
相对于西南官话和粤语,平话的使用已显出衰微的态势。根据张均如、梁敏两先生的研究,西南官话和粤语进入广西之前,平话方言曾是广西的权威方言,是广西南北各地汉族人以及汉族人与土著民族之间的主要交际用语,当然也是当时官场和文教商业上的用语。而这两种方言进入广西之后,平话方言的分布区域被它们侵蚀,桂南平话和桂北平话之间失去了联系而各自发展,造成今天的桂南片和桂北片之间内部一致性差,使用范围逐步萎缩的局面。
客家人对语言传承十分重视,自古有“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之说。在客家人聚居区,客家方言成为支系内部的交际用语自不必说。散居在桂北和桂西的客家人,迁入二三百年仍使用客家方言是寻常的事,以至于在桂北和桂西一带形成星罗棋布的客家“方言岛”。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客家方言曾是太平天国的“国语”。太平军及随军男女以广西籍客家人为主体,客家方言居“国语”的地位,太平天国的文书多用客家方言。如“丁冬”(喧闹)、“乃埋”(提携帮助)、“大伯公”(土地神)、“手指甲”(喻小事)、“安名”(起名字)、“打生打死”(死去活来)、“自把自为”(自作主张)等词语都见于太平天国的文书。
湘方言和闽南方言,由于分布范围狭小,其交际功能多限于本支系汉族人之间。而且由于受到强势方言的影响,使用的范围也呈萎缩之势。 广西的语言富矿得天独厚。开采这座语言富矿,至少有四个方面的意义:一,为广西推普工作服务。通过研究广西汉语方言,找出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指导方言区人民事半功倍地学好普通话。二,通过研究广西汉语方言,可以为汉语史研究提供鲜活的材料。三,广西是语言接触十分频繁的自治区,深入研究广西的语言关系,可以促进语言接触理论的研究。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广西汉语方言承载了广西各支系汉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加强对广西汉语方言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可以为文化广西的建设做出贡献。

8、汉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一)花灯节

中国汉族岁时节日风俗。蕴涵生育风俗文化。流行于桂东岑溪、富川等县,已有百多年历史。时间为农历正月初十,凡上一年添有男孩之家,要到社庙挂花灯。灯用竹篾扎架,外糊花纹纸,上写吉祥谜语,内点油灯,逐日添油。

挂灯者众,社庙自然形成灯棚。添丁之家同日饮花灯酒,外公外婆给小宝宝送去衣服、背带、玩具,亲友、邻居赠衣服和红包致贺,共饮同欢。正月十六落灯。

(二)查日子

中国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

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

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三)贺郎歌

中国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

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

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四)坐红堂

中国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

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

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五)讨钥匙

中国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

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

(六)看屋

中国汉族婚俗之一,农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

男方设宴款待。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当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

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有些地方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

(七)黑房抢亲

中国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贺县一带。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男女迎亲队伍到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男青年破门而入。

女伴掷沙子挥竹枝抵抗。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排除干扰。如两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

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4个)女子轮流背新娘到郎家。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演变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

(十)拜堂彩语

中国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

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

中国汉族岁时节日风俗。流行于桂东北灌阳一带。时在农历七月初七。当地民间传说,是日晚织女将与牛郎相会,白天她梳妆打扮,胭脂香粉撒得满天飘香,故名。

届时妇女们取出衣服及箱子暴晒,并用盆装水,水中放几根青草以示百药,置户外晒温,叫做“晒香水”。据说穿了“香日”晒过的衣服,洗了“香水”可防瘟疫,促健康,并能使夫妻更加融洽恩爱,犹如牛郎织女一样。民间有“七月香,晒笼箱”之谚。


(8)桂东民族风俗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所以风土人情多姿多彩,丰富异常。

中国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等。

中国汉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自古以来农业人口一直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尚农风俗源远流长。从远古起,中国汉族就视农业为本业。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提出了“以农业为本”的主张。

他说:“仓禀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韩非子·诡使篇》。在尚农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汉族社会形成了“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商君书·画策篇》。

“男耕女织”可说是一幅典型的中国汉族社会风土人情画。只是到了现代,特别是解放后才有了较大的变化

9、对广西民俗文化探究的论据和论证

广西特色文化探究来源:24期中青班 作者:赖富强 点击数:519发布时间:2011/5/3 9:52:55
广西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地貌、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多民族聚居区以及不同时期的变迁和发展,孕育出广西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丰富多彩。
一是山水文化。美甲天下的广西山水,构筑了广西特色山水文化的灵魂。从历代文人墨客的山水诗词到纵览千年的各类石刻,从徐霞客的八桂足迹到现代人的广西游记,从千百年的传说到漓江画派的出现,都体现了广西山水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广西寻找山水文化的体验,让人身心愉悦,领悟倍升。经过历史的沉淀,广西有非常经典的山水文化。比如桂北山水文化,这一由桂林山水为主题的经典组合,除了三山两洞一条江(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芦笛岩、七星岩、漓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烙印和传奇故事外,还有桂林王府的独秀峰、兴安灵渠、桂海碑林等许多地方所沉淀的丰富山水文化,让人在山水中体验文化,在文化中领会山水,从而使心灵得到升华。体验到“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等许许多多的山水文化。而古今中外的名人在游漓江时兴奋和感受,更成为这条被誉为“天下最美的江”凝聚出山水文化的灵魂。又比如徐霞客广西足迹的山水文化。《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文学、地理学名著。在《徐霞客游记》的60多万字中,描述和记载广西部分就达到其三分之一还偏多的21万字,这给广西的山水文化留下了十分丰厚的一笔。1637年农历闰四月初,徐霞客由湖南入广西,历游全州、兴安、桂林、永福、柳州、柳城、融县、象州、武宣、桂平、陆川、玉林、北流、容县、贵县、横县、邕宁、南宁、隆安、天等、大新、崇左、扶绥、宾阳、上林、忻城、宜山、河池、南丹等地。1638年农历三月底,从南丹入贵州。徐霞客在广西整整一年,走遍广西大部分地区。《游记》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他是第一个系统地考察研究广西溶岩地貌的学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他对岩洞、石钟乳、伏流、落水洞、漏斗洼地等的成因都作了科学的解释 。想要与古人进行对话式的山水文化体验,徐霞客在广西的足迹路线是理想的选择。红水河奇石文化是广西山水文化的精华之一。红水河是珠江水系西江上游的干流,因流经红色砂贝岩层水色红褐得名。沿途群峰夹谷,河床深邃。红水河石天下奇。近年来,红水河因产奇石而闻名于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叫绝。红水河奇石是被激流漩涡“啃咬”出来的,红水河仿佛一位才艺高超的雕刻大师,把一块块毫无生命的石头,雕刻成一块块百态千姿、晶莹坚硬、栩栩如生、饱含生命色彩、人见人爱的奇石。不管大小轻重,品位高低,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主题、情调和风格,且各领风骚,互不谦让,令人感叹。 红水河石造就了广西的奇石市场,造就了广西的奇石文化,使红水河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奇石之河”。近年来,赏石成为一种时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奇石文化也越来越普及。奇石也成为许多收藏家的青睐之物。沿广西红水河出发,可作令人意想不到的奇石文化的深度体验。
二是历史文化。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广西文化的精华所在。远古文化、史前文明、古镇古村、抗战文化等等,遍及八桂大地,在这茫茫史海中如何选择历史文化的精华,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必须根据出土文物、考古发现以及各地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遗产)的挖掘状况,才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广西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远古文化与史前文明在八桂大地星罗棋布,是广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的地方就有许多。如“柳江人”遗址的白莲洞,位于柳州市南郊莲花山上,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著名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提议筹办的我国第一座洞穴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博物馆,陈列了大量的古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化石。大约距今5万年以前“白莲洞人”已经会缝制衣服,用火和熟食,构成的白莲洞文化。白莲洞文化及附近的在人类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白莲洞遗址已经成为中外人类学家关注的科研场所、科普课堂和旅游胜地。而在80万年前的地层发现的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有石器加工场、用火遗迹等,表明有一群晚于80万年前的古人类在百色盆地活动,这些古人类曾在这里制作工具,在寒冷的冬天燃起篝火取暖或者烧烤食物。如位于百色市右江区的大梅遗址、田东县的坡洪遗址、田阳县的那赖遗址。证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士提出的所谓“两个文化圈”的理论是不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先后在来宾、柳州、柳城、桂林、荔浦、百色、灵山等地发现10多处重要的古人类及脊椎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广西已成为国内继北京周口店之后又一古人类研究的热点地区。其中重要的发现有麒麟山人、柳江人、白莲洞人和甑皮岩人4处古人类化石产地及百色古人类文化遗址、南宁顶蛳山遗址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左江远古文明”。 在连亘左江数百公里的悬崖峭壁上,一幅幅用赭红颜料平涂的人物、动物、器物画像。画面一般距离江面20-40米,最高的达120米左右。画像大小不一,有的3米,有的仅四五十厘米。据1985年的综合考察,左江流域崖壁画已发现79个地点、178处、280组。宁明花山崖壁画,以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图像众多而居左江崖壁画之冠,是左江崖壁画的代表,这里已建成较好的旅游景区。体验广西的历史文化,广西博物馆是一个很好的场所,除出土文物及考古发现外,还有许许多多各类别的历史文化,如铜鼓文化、非物质文化等等。近年来,广西古镇古村的开发成为体验历史文化之旅的重要景点景区。素有“梦境家园”之美称的昭平黄姚古镇,保存着目前全国最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之一。古镇按照九宫八卦图布局建筑,始建于宋朝开宝年间,明清时期得到大发展。现在的古镇保留了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透视出悠久的历史和昔日的繁华。钦州灵山的大芦村是广西目前较大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之一,房屋结构功能齐全,明末清初岭南豪宅的建筑风格明显,显露出强烈的宗法制度观念意识。古宅依山傍水,古静幽深,藏有文天祥手迹等大量的文物珍品,见证着历史的辉煌,最宝贵的是这里藏有三百多副明、清时期创作的传世楹联,有着珍贵的人文历史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所以又有“中国楹联第一村”之誉。南宁的扬美古镇建于宋代,是当时方圆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也是辛亥革命党人黄兴、梁列亚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地,有著名的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等景点。广西的古村古镇很多,如玉林的高山村、兴业的庞村、富川的秀水村、灵川的大圩镇、靖西的旧街等,各地都有较好的保护和开发,是体验广西历史文化的理想之地。在广西抗战文化方面,有许许多多的整理和挖掘,在此难以一一罗列。抗战时期,桂林作为国统区的文化之都,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教育界人士,他们当中有郭沫若、茅盾、巴金、柳亚子、夏衍、田汉等。这些文化界著名人物来到桂林后,与桂林的同行们一起兴办各种社会团体,通过电台广播、发行报刊杂志、举办各种展览和文艺演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南宁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国民政府发动反攻的决策与日本侵略军当局发动“一号作战”计划硬碰硬的结果,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此战为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的光辉战例,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是确实值得后人敬仰的浓彩一笔。
三是民族文化。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此外还有25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并富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是广西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以“唱、跳、吹、斗、踩”五大特色为代表符号的广西民族文化,渗透到广西各地的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人们体验广西民族文化的最重要方面。“唱”,即唱山歌,是岭南少数民族尤其是壮族传情达意的重要生活方式。“跳”,即跳舞,是广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跳”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壮族、瑶族、彝族都跳铜鼓舞,侗族、苗族、彝族都跳芦笙舞等等。“吹”,即吹奏,如吹芦笙,甚至吹树叶。这是广西多个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其中尤以广西的苗族与侗族最为典型。“斗”是广西多个少数民族传承的民俗活动中,“斗”动物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斗马、斗牛、斗鸡、斗鸟、斗狗等。“踩”,即踩堂、踩高跷、踩火海刀山。 在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体验中,刘三姐文化是其精华所在。在刘三姐的出生地宜州,在刘三姐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的柳州、桂林,都有许多能够深度体验刘三姐文化的景点景区,如宜州的流河寨、柳州的鱼峰山、桂林的刘三姐风情园等等。桂北少数民族风情文化线路是对广西民族文化的经典体现。柳州—融水—三江—龙胜—桂林 ,集中了岭南地区民族文化的“风情四绝”。 “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桥”,构成了最经典的岭南“风情四绝”,叫人无比赞叹。当然,广西的许多少数民族自治县、自治乡都是民族文化的蕴藏和体验之地。最能体现广西民族文化的是常年不断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各地大大小小的节日就有330多个,平均下来几乎是天天都有节庆。
四是宗教文化。广西的宗教文化可分为原始宗教文化和外来宗教
文化两大部分。广西民间在每年固定时间举行的祭祀仪式,大多保留着原始宗教的形态。特别是一些世俗化的民间祭祀活动,主持人往往是公众推选出来的有权威的中老年人或是在当地有影响的所谓神职人员。如桂西南一带在每年的正月或八月间举行的“祭月请神”,通过祭祀月神,请月神以“神魂附体”,请月神下凡与人们对话等。这种仪式较多的保留着早期氏族社会宗教活动的遗风,即宗教活动是全民的,是由民族首领所主持的。在桂西北的东兰、凤山、南丹、天峨等地,每年的正月初一举行以青蛙为崇拜对象的宗教祭祀仪式。届时,全村的男女老少到四周寻找青蛙,最先找到青蛙者鸣炮报讯,这位第一个找到青蛙的人便是当然的祭祀主持人。而在靖西一带,每年举行祭祀鸡血藤和铜锣的活动,由村人推举出村中德高望重者主持向祖先神灵献祭,然后再长者的带领下,众人围绕着放在木桩上的一条粗大的鸡血藤,一边敲响铜锣,一边跳起粗狂的舞蹈,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历史上广西先民虽然没有统一和严密的宗教组织和教义,但民间对自然神、对祖先的祭祀包括对远祖以至故去的亲长的供奉、祭祀形式,各兄弟民族大同小异,按岁时祭祀之外,还举行一些各地自己世代相传的族群习俗活动。比较有影响的是梧州的龙母庙,是广西最大的原始宗教场所。广西的外来宗教主要有道教、佛教、天主教以及儒教等。桂东地区是体验广西宗教文化的最主要线路,从梧州—玉林—贵港,有影响的宗教旅游胜地很多。道教文化方面,中国有道教三十六洞天,其中,广西有三个洞天,占全国道教洞天总数的十二分之一,都在桂东地区。根据道教洞天的排位,广西的洞天分别排在第二十、二十一和二十二位。它们分别是:容县的都峤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仙人刘根治之。桂平的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南海之南也,又云和州含山县,是白真人治之。北流的勾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属仙人钱真人治之。佛教文化方面,桂东地区在岭南一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桂平西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又称思灵山。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之称。这“半边山”就是指桂平西山。西山有水汽洗濯,又似天外之云,无尘埃污染,再有古树参天,清泉甘洌,怪石嶙峋,石径曲幽,有“人间仙境”之美誉。广西佛教协会的驻地就在桂平市的西山,这里虽然离桂平市城区不到两公里,却是一处非常幽静的修行之地。西山是广西最早的佛教传播地之一,早在唐朝时,就有人在山上的岩洞里出家修行;宋代时营建了上寺——南华古寺,清朝顺治年间修筑了下寺——洗石庵。近现代以来,中国佛教界的多位高僧曾在西山的寺庙中担任住持,他们当中有全国知名高僧、曾任广西佛教协会秘书长、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巨赞法师和现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的释觉光法师;著名佛教大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释宽能法师自1949年来到下寺洗石庵主持佛事,一直到1989年圆寂,再也没有离开西山,1989年涅槃时,还留下了三颗舍利子,这不仅说明大师是有道高僧,还证明了西山是佛教的吉祥之地。“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是中国人对年长者过生日的祝福语,就出自贵港市的南山上,岩壁上尚留“不老松”摩崖石刻。座落于此地南山寺是千年古寺,岭南名刹。宋仁宗皇帝亲书“景祐禅寺”匾额赐给南山寺。因此,南山寺又名景祐禅寺,寺里还有非常珍贵的菩提树。梧州的四恩寺,是岭南现代第一寺,气势恢宏,以“报三宝恩、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为寄托。除桂东地区外,广西较有影响的宗教文化场所还有上林的莲音寺、柳城的开山寺、柳州观音禅寺、桂林的栖霞寺、阳朔的鉴山寺以及被誉为“楚南第一名刹”的全州湘山寺等等。儒教文化方面,恭城文庙是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创建于明朝永乐八年,寺庙建筑飞檐高翘,重檐歇山式,琉璃瓦盖,金碧辉煌。历代以来,每年的春仲月(农历二、八月),都要在大成殿举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南宁孔庙也是体验儒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天主教文化影响方面,广西主要集中在北部湾的北海、钦州、防城等地,尤其是涠洲岛,岛上居民大部分信仰天主教,天主教是这里惟一的宗教。在1860年前后,法国传教士踏上了涠洲岛的土地,开始在这里传播天主教,发展教徒,建造了“涠洲天主教堂”,也传播了天主教的宗教文化。此外,伊斯兰教文化在广西也有零星的传播和影响。
五是海洋文化。广西的海洋文化集中在北部湾沿海地区,对广西海洋文化的体验,主要在海上丝路文化和南珠文化方面。“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开辟的通往东南亚,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波斯等地的海运航道。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中原及南方沿海地区的商贩就把陶瓷、布匹、丝绸等商品装船,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发往斯里兰卡、印度等地,再转运至埃及、罗马等国,而东南亚及欧洲商人则通过这条航道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等异域珍品。“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与西北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一起,成为连接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桥梁。在广西合浦县一个名为“古城头村”的地方发现了西汉时期的船步(即现在的码头),这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码头。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证实了广西合浦一带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当时,这里是繁忙的国际贸易港口,中国南方出产的丝绸、瓷器从这里装船运往东南亚和波斯地区,而西域运来的毛织品、琉璃制品等在这里登岸,销往全国各地。南珠文化方面,北部湾所产的珍珠被历代的皇亲贵族所宠爱,《西厢记》、《红楼梦》等名著中关于贵妇人的描写,往往都离不开合浦珍珠。公元前100多年的汉代,合浦、钦州、防城一带就已盛产珍珠,历代皇帝都派人到此地采集,有“白龙珠城”、七池八寨之说。采集最盛期是明弘治12年,年产珍珠最高达28000多两。合浦珍珠曾几经兴衰,却一直以“西珠(欧洲)不如东珠(日本),东珠不如南珠(合浦)”的“南珠”闻名于世,其中“夜明珠”和当地所属营盘珠被誉为世界珠王,因而合浦有珠乡之美称。这里还流传着“珠还合浦”的故事。
六是福寿文化。福寿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追求长寿、福气和好远人皆有之。广西的福寿文化除了与全国的一致性外,又有其独特的地方福寿文化。广西作为一个生态大省和长寿福地,广西的福寿文化更多体现在养生体验方面。经过多年来中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多届国际长寿养生研讨会的举办,广西的福寿文化具有更广的视野和更深的造诣。广西的福寿文化之旅,首推广西巴马县、凤山县一带的盘阳河流域,这是世界公认的长寿之乡,长寿人口比例高居世界著名长寿地区之首。巴马、凤山的长寿老人多生活居住在盘阳河一带。在这条河流两岸,你只要随便走走,就可以遇见百岁老人。百岁兄弟、百岁姐妹、百岁夫妻在这一带也不罕见,盘阳河也因此被世人誉为“世界长寿之河”。巴马也是至今唯一荣获《世界长寿之乡》国际证书的地方,每年慕名而至的国内外游客数以万计,他们在盘阳河畔休闲养生,使这里的福寿文化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传播,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养生理念和福寿文化知识。在桂林的永福县,众多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中,福寿文化别具特色,被列为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永福县素有“福寿之乡”的美誉,其深厚的福寿文化的底蕴中,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性,又有地方文化的个性。永福的福寿文化可分为福文化和寿文化。其代表便是县城凤山顶上的“福”字石刻和百寿镇百寿岩中的“百寿图”石刻,这是永福县福寿文化的标志。此外,还有沿海地区东兴一带的滨海福寿文化和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南宁大明山的福寿养生文化,都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体验广西福寿文化的好去处。
七是饮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文化作为大众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广西的饮食文化体现在其多元化、特色化、健康化和时尚流行化等方面。广西的饮食文化之旅可渗透到八桂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一些最偏远的地方,往往都有意想不到的美食和独特的饮食文化。从大体上分,广西的饮食文化可分成桂北饮食文化、桂南饮食文化、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北部湾沿海饮食文化。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和多文化共存发展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不同的餐饮文化,也有不同的饮食习俗。长期以来,广西各地不断创造和保存着各自原有的地方菜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口味独特的广西菜,也叫桂菜。不管到广西的哪个地方,甚至是某个县某个乡,都会有一两种美食或一两道名菜让人怦然心动,叫人永生难忘。广西菜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绿色、保健、长寿,在于其土生土长的原生态。正所谓“健康美食,吃在广西”。但同时,广西人接纳外来的饮食文化也是不遗余力的。根据广西各地的居民分布状况和生活习惯,粤菜、湘菜、川菜、东北菜、潮州菜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风味菜,在广西各城市都很有市场,首府南宁更是全国各地多路菜系和东南亚菜系荟萃融合的地方。但一般来说,桂北地区吃湘菜比较普遍;桂东桂南地区则比较流行粤菜。尤其是北部湾沿海地区,所吃菜系与广东粤菜相差无异。广西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是时尚流行化,在南宁、柳州、桂林等较大城市,往往每年大家都喜欢集中吃一两个菜似的。

10、汉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一)花灯节

中国汉族岁时节日风俗。蕴涵生育风俗文化。流行于桂东岑溪、富川等县,已有百多年历史。时间为农历正月初十,凡上一年添有男孩之家,要到社庙挂花灯。灯用竹篾扎架,外糊花纹纸,上写吉祥谜语,内点油灯,逐日添油。

挂灯者众,社庙自然形成灯棚。添丁之家同日饮花灯酒,外公外婆给小宝宝送去衣服、背带、玩具,亲友、邻居赠衣服和红包致贺,共饮同欢。正月十六落灯。

(二)查日子

中国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

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

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三)贺郎歌

中国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

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

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四)坐红堂

中国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

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

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五)讨钥匙

中国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

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

(六)看屋

中国汉族婚俗之一,农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

男方设宴款待。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当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

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有些地方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

(七)黑房抢亲

中国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贺县一带。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男女迎亲队伍到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男青年破门而入。

女伴掷沙子挥竹枝抵抗。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排除干扰。如两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

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4个)女子轮流背新娘到郎家。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演变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

(十)拜堂彩语

中国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

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

中国汉族岁时节日风俗。流行于桂东北灌阳一带。时在农历七月初七。当地民间传说,是日晚织女将与牛郎相会,白天她梳妆打扮,胭脂香粉撒得满天飘香,故名。

届时妇女们取出衣服及箱子暴晒,并用盆装水,水中放几根青草以示百药,置户外晒温,叫做“晒香水”。据说穿了“香日”晒过的衣服,洗了“香水”可防瘟疫,促健康,并能使夫妻更加融洽恩爱,犹如牛郎织女一样。民间有“七月香,晒笼箱”之谚。


(10)桂东民族风俗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所以风土人情多姿多彩,丰富异常。

中国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等。

中国汉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自古以来农业人口一直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尚农风俗源远流长。从远古起,中国汉族就视农业为本业。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提出了“以农业为本”的主张。

他说:“仓禀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韩非子·诡使篇》。在尚农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汉族社会形成了“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商君书·画策篇》。

“男耕女织”可说是一幅典型的中国汉族社会风土人情画。只是到了现代,特别是解放后才有了较大的变化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