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的节日风俗
1、永州有哪些民风民俗
永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古城,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比如自然景观的九嶷山、舜皇山、阳明山等,都蕴育了不同的文化,景色真的不错,我都去过,感觉开发力度不够,但是资源保存的力度还OK可能是因为宣传少人去的少。还有因为柳宗元贬居于此,现在的零陵古城的古文化气息非常丰厚哦,你可以上网查查图片瞧瞧。
我曾摘录了一些关于这些方面的文章你可以看看,
永州,古称零陵,风景优美,素以“锦绣潇湘”驰名中外,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它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山脉起伏,气候宜人,常留有文人墨客的足迹,为永州地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之时,如何挖掘旅游文化的潜在价值,将其转化为旅游产品,进而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是开发永州市旅游文化的关键所在。
永州市文化遗产能从一些方面反映当时永州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当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重视它,就是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意识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物质,即可以帮助我们能动的改造永州社会,创造更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永州市的发展无碍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所以开发和保护永州市文化遗产能帮助我们发展永州。了解永州的历史文化可以增强我们市民的自豪感,大力提高永州的文化文明,同时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也是有极大意义的。
2、永州的习俗?
永州是以汉族和苗族为主城市。汉族习俗基本与其他地方一样,苗族有自己的习俗,比如服饰、歌舞及一些节日,不过这些习俗并不是全民性的,所以到了永州也觉着在习俗上与其他地方并无不同。
3、永州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每逢春节,永州地来方,一般人自家香案灯烛,穿戴新装。凌晨,燃放鞭炮,叩拜天地祖先,祈求当年吉祥如意。
初一至初三三天,男女老少说话必须讲究喜庆。为保证出言吉利,除夕对小孩千叮万嘱,并用红纸书写“童妇之言,百无禁忌”之类的话,贴于厅房。一些地区用稻草擦拭幼童嘴巴,以示小孩新年乱说的话不算数。
大麻地区村民春节凌晨即在除夕一直燃烧旺盛的炉上撒一把食盐,以盐着火的爆炸声,表示“百无禁忌”之意。为图吉利,初一到初三此三天不扫地,不往外倒垃圾。
拓展资料: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货、扫尘、贴年画、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烧炮竹、烧烟花、掼春盛、年例、祈福、逛庙会、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
4、永州有什么特色节日习俗?
应该是元宵节
5、永州春节的习俗
永州人过年,大年三十要先“封岁”。
所谓“封岁”(也称分岁、坟岁、拜年坟),就是接老祖宗回家过年。“封岁”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同时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之兴旺发达。
“封岁”的祭祀仪式相当隆重。大年三十上午开始,下午达到高潮。当天家族中的男男女女(老社会时女孩不去封岁,如今子孙后代扯着长龙封岁是一个家族人丁兴旺的表现)带上米饭、鱼肉、纸钱、纸花、香烛、鞭炮、酒水、公鸡等祭品,来到已故长辈和先祖的墓地。
先将墓地周围的杂草锄除,给祖坟添土,并挑选一位最有出息的晚辈在先祖的坟顶上插上摇钱树。接着按程序举行祭祀仪式:家中年长者在先祖坟头压上纸钱,再在墓碑前点上香烛,供上米饭、鱼肉等祭品,宰杀公鸡并将“血食”淋洒在纸钱上和墓地石碑前,然后焚烧纸钱。
烧过纸钱后,由年长者告诉先祖们,今天是大年三十,亲人们请他们回家过年来了。并由这位年长者向祖先汇报一年来晚辈们的得失。有的家里娶了媳妇,有的添了子孙,有的子女考上了大学,有的升职,有的发财,这时都要向祖先表达谢意;有的家里不顺不睦,有的多灾多难,也要祈求祖上庇佑来年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接下来亲人们就在先祖坟前按辈份大小依次行礼跪拜、磕头许愿,祈求先人英灵保佑。最后是燃放鞭炮与长辈和先祖们一起辞旧迎新,请他们回家过年。
6、永州有什么特色节日习俗?
小元宵
时间:农历正月初五
地点:宁远、蓝山、道县、新田等县
介绍:宁远、蓝山、道县、新田等地瑶族,以农历正月初五为“小元宵”节。这天,各家都要摆出过年的好酒好菜(荤菜),开怀畅饮。当天晚上,有条件的村还要举行对歌舞龙活动。到正月十五日的大元宵节还显得热闹。小元宵过后即投入劳动生产。
赶鸟节
时间:农历二月初一
地点:江华县
介绍:瑶族多在山上居住(有所谓“无山不瑶”之说)。我国南方山上树木繁茂,鸟类群聚,因此,瑶民与鸟关系密切,感情深厚。所以,瑶山传承着与鸟有关的风俗和传说就比较多。农历二月初一,繁忙的春耕还未开始。这一天,江华瑶族民众穿上本民族的节日盛装,愉快地开展喂鸟、比鸟、歌鸟等活动,欢度敬鸟节。不停地默念着传统的“祝词”,早饭以后,男女老少成群结队,高高兴兴地去赶“鸟会”。
传统的鸟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于奇特的魅力。一般都有比鸟、歌鸟两项活动。“比鸟”,是甲、乙两方把各自的鸟笼挂在一起,双方的鸟便会搏斗起来,越斗越凶猛,越斗越精彩,观看的人们不断喝彩,斗赢一方的鸟主自然更是高兴,其鸟获得的赞美也更多。
“歌鸟”更富于情趣。主要是以鸟为由,以歌为媒,男女青年对唱瑶歌,选择伴侣,自由恋爱,缔结良缘。
斗牛节
时间:农历四月初八
地点:江永县
介绍: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江永县瑶族姑娘流传的“斗牛节”。名为“斗牛”,实为姑娘会友,参加的都是未出嫁的成年姑娘,又称“姊妹节”、“女儿节”。这一天瑶家姑娘穿上美丽的服装,邀朋约伴,成群结队,选择当地风景幽美的山林或溪泉水边进行。在“斗牛”集会时,各人的“三花”食品,互相品尝,评论一番,谁的花样图案精巧玲珑,新奇美观,就会受到称赞、推崇。在“斗牛”集会中,除了唱山歌、讲传说故事和游乐嬉戏外,还谈个人生活情趣、婚姻计划等。“斗牛节”的游戏主要有“画眉跳圈”。
尝新节
时间:农历六月初六
地点:江华县
介绍: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早稻开镰收割之前,江华瑶山家家户户先打下今年的新禾谷,做成新米饭,摆酒设宴,欢度瑶家传统的“尝新节”。
尝新节的宴席上,酒肉、新米饭要先敬祖宗,再将一些肉饭喂狗,请狗“尝新”,然后一家大小才能随便吃喝。为什么尝新之前要先将些肉饭喂狗呢?相传早先人间没有稻谷,瑶人先祖便派狗上天取谷种。狗在玉帝的谷仓里打了个滚,沾满了一身的谷种,然后返回人间。不料在渡天河时,狗身上的谷种全被河水冲走,只剩下狗尾巴上的几粒。就是这几粒谷种,使人间有了稻谷,并且稻穗长成了狗尾巴状。为感谢狗的功绩,瑶族同胞便在每年新禾收割之际的六月初六,将第一碗新禾米让狗“尝新”。
送懒节
时间:农历六月初六
地点:宁远北部、新田等县
介绍:农历正月初三是宁远北部、新田等山区瑶家的“送懒”节,这天各家都要把春节期间抛丢在室内的瓜壳、果皮、鞭炮纸悄、杂物垃圾,打扫干净,挑到村外焚烧,一路上要燃放鞭炮,谓之“送懒”。焚烧前,要点烛化纸,烧香祭拜,意喻新年伊始,家家户户都要干干净净,讨一年的吉利兆头。此俗今少有沿袭。
盘王节
时间:农历十月十六日
地点:江华、蓝山、宁远、江永等县
介绍: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海内外的瑶胞都十分重视这一民族祀典。盘王节也称“跳盘王”或“调盘王”。在湘南、湘西南的江华、蓝山、宁远、江永等县瑶族地区,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聚居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盘王节。他们唱的歌是以《盘王歌》为主的乐神歌;跳的舞则是每人手拿长约80厘米的长鼓群舞,一般为双人或四人对舞。
7、永州春节的所有习俗
永州人民在长期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礼节。与外地人的交往间,以及邻里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夫妻妯娌之间等,都注意讲究礼貌,以礼相待。特别是热情好客,礼貌待客,已成为永州人民的传统习惯与美德。无论节日或者平时,熟人或者生客,路过或者久居,到了永州各地,均有宾至如归之感。主人为尽地主之宜,往往尽其所有,热情招待客人,使客人吃得高兴,住得舒服,过得愉快。即使家境较为贫困的,也要千方百计借钱借米,用以款待客人,而决不在客人面前稍露窘境。
永州各地接待客人的礼节,大体可以分为汉族地区和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两种不同类型。
汉族地区的礼节大致相同。客人一到,主人便会起身相迎,主动让座,递水送茶,问寒问暖。即使客人是路过或办某件事情,并非专程作客,热情的主人也会执意挽留用餐。但是,在坐位、喝酒、用菜各地颇多讲究。客人若懂得当地规矩,主人则会更加高兴。
坐 各地习惯大致相同。主人给客人让座时,一般都会将凳椅等擦一下,再搬给客人坐。如果凳、椅有灰未擦,客人不要自己去擦或用口吹灰,否则主人心里就不高兴,认为客人嫌弃他。如遇节日喜庆,酒席座位往往有上席、下席、陪席之分。上席一般在房内神龛一方,有的地方则以靠壁一方为上席,在坪子里摆席,则以北面为上席。客人一般应按主人的安排就座,主人一般都将最尊贵的客人安排在上席。
酒 永州各地农村,绝大多数人家都有自己酿酒的习惯。招待客人,一般都用家酿米酒,一时无酒的,也会借酒或买酒进行招待,有“无酒不成敬意”之说。喝酒时,主人会殷勤地频频劝酒,斟酒之后,把酒壶放在自己旁边,并将壶嘴向着自己。客人开怀畅饮,主人就高兴,否则就会认为你“见外”。但客人不要去拿酒壶,更不要掀开酒壶看酒的多少。如果客人不能再喝了,在主人斟酒时,将手捂住酒杯就行了,或将酒喝干后把杯子放在一边,主人一般不会勉强。
菜 永州各地农村款待客人,往往尽其所有,把最好的菜拿出来。款待客人的菜式,鱼和鸡鸭讲究较多。鱼是各地常见的一道菜。在春节期间,酒席上的鱼象征年年有“余”,多数地方的习惯是只看不吃。有的地方没有鱼,就用木或竹雕成鱼形,浇上佐料来代替鱼。不知这一习惯的,往往投箸于鱼,从而闹出笑话,主人心里也不高兴。一般时候,鱼多在酒足之时上桌,客人可照吃不误,但有“鱼到酒止”之说。鸡、鸭也是款待客人的常见菜式。但用鸡、鸭的什么部位招待客人,各地颇多讲究。道县、宁远、新田一带,鸡头俗称“凤冠”,鸭头俗称“龙头”,象征尊贵。招待客人时,鸡鸭之头往往让与客人,表示对客人的极大尊重。如果客人不止一位,则让与客人中的贵客。如果没有生客在场,则让与席中辈分最高或年纪最长者。客人接受主人夹来的鸡、鸭之头,主人就高兴;若不接受,主人则会再三相让。江永、冷水滩区、芝山区一带农村则不然,用以招待贵客的部位是鸡、鸭尾部,俗称鸡屁股、鸭屁股或“鸡翘”、“鸭翘”。他们认为鸡、鸭尾部多肉少骨,是最肥美的部位,从而相沿成习。当地人外出作客,往往也以能吃到鸡、鸭尾部为荣。东安、祁阳一带,则以鸡、鸭胸肌肉及其内脏招待贵客。鸡、鸭之爪、璞,俗称“抓钱手”,多为主人自己食用。而鸡、鸭之翅膀,象征远走高飞,鹏程万里,多为青年人食用,这些习惯各地基本一样。同时,无论到谁家做客,客人一般不得将菜汤喝光,不得刮食锅贴(俗称焦锅),否则主人会认为客人嫌饭菜不足,挖了自己的“底子”。
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瑶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礼。腊肉、山珍野味和土特产,是瑶家待客最常见的菜式。客席上,金黄厚实的腊肉奉为上品,主人会热情地把大块腊肉夹给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欢,都应当接受,这样主人才会高兴。瓜箪酒是瑶家招待客人的特制酒。这种酒用糯米制成。它酿成糊酒后,掺上清泉水或凉开水,饮用时用瓜瓢舀出倒在碗里,连液带渣一起喝下。酒度不高,香甜可口。用餐时,由家里最年轻的姑娘斟酒盛饭,主人则频频向客人夹菜敬酒。此时,客人不必拘束过谦,应大大方方开怀畅饮。这样,主人认为客人看得起瑶家,就会越发高兴,倍加亲热。如果拘谨见外,反而不受欢迎。到瑶家做客,还要懂得当地的禁忌,否则会引起主人的反感。这些禁忌主要是: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