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济南清明风俗

济南清明风俗

发布时间: 2021-05-13 09:27:56

1、济南的春节习俗有什么?

1、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祭灶节,又称灶王节或灶神节,民间把这一天称为“小岁”或“小年”。人们认为灶神为掌管一家兴衰福祸的“一家之主”,“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济南人会在这一天进行祭灶送神仪式,以保佑全家平安、吉祥。

2、逛庙会

济南民间素有新春登高祈福的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子,很多市民以登高的形式,到寺院礼佛,求的是灭障消灾增加福慧,表达的却是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3、请家堂

济南的年俗中,请家堂是一项重要的习俗。济南人家,除夕这天大都要“请家堂”——— 即举行仪式把逝去的先祖、亲人请回家过年。供上水饺,跪拜祖先,取下“家堂轴子”,再到街上为祖先送行。它所表现的,实际是民众对先祖亲人深深怀念之情意。

(1)济南清明风俗扩展资料

济南人过除夕,也有许多禁忌:

1、除夕和初一这两天不能随便串门,更不能在别人家里吃饭,就是嫁出去的闺女也不例外,说是怕被吃穷了。

2、初一扫垃圾时只能由外向里扫,否则就会把财气扫出去。

3、除夕夜一宿不能熄灯,否则鬼祟入侵,一年不顺利;家中老人故去不足一年(有的说三年)者不能出门拜年,以免给别人带来晦气。

4、年三十不能动剪子,否则来年会有血光之灾。

5、除夕和初一不能打孩子,否则会与孩子一年不合,年初一不能做活,否则会劳累一年。

6、初一不能吃面条,据说吃了面条一年麻烦不断。

7、过年期间打碎盘碗之类的器具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征兆,万一不小心打碎了,要赶紧说一声“岁岁(碎碎)平安”来破解。

参考资料:人民网-老济南春节年俗

2、山东人的风俗有哪些?

山东人的民风俗有那些?
山东风俗(一) 破五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为“破五”节。这一天不准妇女串门,串门不吉利。《清裨类钞》载:“正月初五日为破五,妇女不得出门。”这天各家都吃水饺,意为用水饺包起来,以求吉利。如今虽说人们对妇女串门不讲究了,但这天吃饺子却成了各家习惯。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又叫“灯节”在济南,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景象极为壮观。每到此时,各大公园、厂矿企业及大街小巷,均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入夜,宫灯、纱灯、鱼灯、花篮灯、跑马灯……光华四射,美不胜收。   尤其一年一度的趵突泉灯会,更是独具特色。各式各样的花卉灯、鸟兽灯、走马灯、故事灯、谜语灯等或富丽堂皇,或古朴典雅,或灵巧别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这一天,家家户户盛行吃元宵。   此外,元宵节前后,济南的街头巷尾,到处是踩高跷的,跑旱船的,舞龙灯的,舞狮子的。人们把一些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强烈的爱憎和美好的愿望融入这种富有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中,增加了节日的欢快气氛 “龙抬 头”   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俗叫“龙抬头”,意为龙兴治雨,风调雨顺。清朱蠡尊《日下旧闻考》载:“都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这一天,市民早起,炒“蝎子爪”(即豆子腌泡后)吃,以避免虫咬蝎蜇;老男少儿都理发,以视精神,免除灾病;农村盛行用炉灰“打囤”,预祝丰收。这些习俗已被人们延续至今。 清明习俗   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气,并留下了很多有趣的习俗。在济南保留至今的有“踏青”、“扫墓”、“荡秋千”、“插柳”与“植树”。 踏青 踏青,古时也叫远足或远游,现在则叫春游或郊游,它是“清明”时节的主要习俗。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承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济南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每到清明节,春光灿烂,风和日丽,人们南登千佛,北游明湖,郊游、泉边,游人如织。这种春游的习俗,一直保留到现在。 扫墓 清明扫墓,在阳历四月初五、六日,市民都携纸、香和供品上坟祭祖,为祖坟添土,追念祖先。据说这一习俗由来已久,从秦代就开始了,汉代继承秦制未变。到了唐代,扫墓才固定在清明举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一诗中写道:“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就是描写郊野扫墓情景的,到了宋代,人们都在清明日拜扫祖墓,京都人士倾城出郊,四野如市。在今天,清明节这天已成为人们缅怀英烈、掉念去世亲人的日子。

3、济南各地的习俗

节日的习俗传统节日春节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建国前,民间习惯将除夕(农历腊月三十,小月二十九)与正月初一连在一起,谓之过年。一进入腊月便开始买菜、打酒、杀猪、宰鸡准备过年。腊月二十三祭灶后开始蒸制节日食品,节日气氛越来越浓。除夕,迷信传说百神下界,清晨贴春联或门神。上午各家携纸香到村口请先祖回家,在堂屋设祭,近逝者安牌位,先逝者开家堂,俗谓轴子。在庭院设位供天地,厨房供灶神。中午全家团聚,改善生活,名曰团圆饭,县东部主食为饼,寓意年年翻身(县西部晚饭食饼)。傍晚,悬彩灯,各家儿童由家人领到门前或胡同口燃放鞭炮,以驱年怪;在门前烧谷秸,称为照庭(传说早年贫民刘猛除夕夜奔家探母,人们感其孝,遂燃柴为其照路)。入夜,家人陪家堂并围坐一起,饮酒叙谈,称为守岁。午夜,燃鞭炮以示辞旧迎新。正月初一,清晨食迎春饺子,饭前晚辈给长辈行叩拜礼,长辈则用纸包钱给儿童,谓之“压岁钱”。饭后,邻里间互相拜年,逢长辈皆热情问候:“起得早?”、“过年好?”、“发财?”等。全日穿新衣,改善生活。下午日落前携纸香及供品将除夕日请回的先祖送回茔地。除夕日,有债务的贫苦人家多为躲债出走,年后才敢回家,即富人过年,穷人过关。节后自初二始,乡邻挚友互相宴请吃酒,并携礼物走亲拜年,时半月方止。建国后,实行公历纪年,旧历年改为春节,旧时节日中的迷信活动多数已废止,其它如穿新衣、放鞭炮、吃水饺及走亲访友等仍存。城镇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多放假三天,正月初一以团拜形式庆贺新春。
阳公忌农历正月十三民间谓之“阳公忌”,旧时群众认为是日不吉利,无特殊事项多不串亲,不外出。建国后,此俗消失。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群众谓之正月十五。旧时,民间有点岁灯、扮秧歌等活动。建国后,点岁灯之习渐失,扮秧歌常盛不衰,1979年以后堪为民间盛事。有秧歌的村庄,从正月初四五开始组织演练,十五前后相互串村表演,优秀节目还汇集县城或乡镇驻地表演,省、市有关领导及专家前来参观指导,盛况空前。
填仓日正月二十五日为填仓日。是日日出前,农家以草木灰在院中画囤形,象征粮仓,中间放五谷少许,谓之填仓,后燃鞭炮,以祈五谷丰登。建国后,此俗在农村尚存。
春龙节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俗语谓“二月二龙抬头”,预示着春雨即至。旧时农家多用木棍敲击炕沿并改善生活。建国后,迷信习俗多数废止,改善生活之习尚存。
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相传是为祭祀介子推而设。是日禁火寒食,民间有培坟土祭祖扫墓、踏青野游及荡秋千之习。秋千多于节前扎制,节后拆除,谓之“悠(忧)前不悠(忧)后”。建国后,寒食日农家祭祖扫墓习俗尚存,部分群众改烧纸哭坟为向祖坟献花圈。国家机关及各群众团体多在清明节时拜谒烈士陵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旧时,食粽子,贴钟馗像,门檐插菖蒲、艾枝,院中洒雄黄酒,驱“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毒,小孩佩戴长命锁、艾虎以除灾异及不祥。建国后,插艾枝、食粽子之习少见,其它活动皆停止。
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日又称天贶节。旧时民间在此日晾晒书籍、衣物等。建国后,此俗废止。
入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是日食凉面谓之能防暑,此俗相沿至今。
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日为乞巧节。是日晚,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在银河相会,青年女子多在院中设供,乞求织女传授纺织技术。建国后,此俗渐止。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群众称为“七月十五”。旧时,多用初熟五谷及新鲜瓜果祭献祖先。建国后,祭祖遗风尚存,群众多于是日改善生活。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群众称为“八月十五”。民国期间有拜月、亲朋月下欢宴、互送瓜果与月饼的习俗。建国后,拜月之习逐渐消失,其它如全家欢宴、赏月、食月饼等风习犹存。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旧时,书香之家多登高饮酒,农家老人野游散步。建国后,上述习俗淡薄。1987年山东省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后每年是日,县、乡老年组织多举行庆祝会或开展老年文体活动。
十月一农历十月初一日为秋祭,旧时剪纸为冥衣到墓前焚烧祭祖,俗谓送寒衣。建国后祭祖之习仍存,有的改为敬献花圈。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为腊八节,民间谓之腊八日。旧时,农家多用五谷及红枣等熬粥供佛。建国后,迷信活动停止,但由于腊八粥营养丰富,许多人家仍喜欢于是日熬食。近年来,不少家庭是日用醋泡蒜,名为腊八蒜。成品色微绿,味酸辣,多作春节食水饺的佐料。
送灶旧时,农家厨房都供有灶神,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是送灶神上天言事的日子。是日晚,将黄草、大豆置于灶台前,以示为灶神喂马;用麦芽糖、枣糕供奉灶神(以此为供品,意为粘住灶神嘴,以防其上天言坏话)。祭时念“上天去言好事,下界来带金银,马腚上拴个娃子来”,并烧掉灶像。自此日始,各家清扫院落,洗衣理发,准备过年。建国后,供奉灶神废止,但讲究卫生之习犹存。
新节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宣布规定了一些新节日,每逢新节日来临多举行庆贺活动。
新年阳历1月1日为新年。是日,各党政机关及工厂、学校放假,举行团拜会、电
影晚会等形式庆贺。群众家庭改善生活,亲友间互赠贺年片。
国际妇女节阳历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是日,县、乡妇联多组织妇女座谈会、先进妇女事迹报告会及电影晚会。
植树节阳历3月12日为植树节。是日,群众栽花种草、植树造林开展绿化活动,全县植树造林活动渐达高潮。
国际劳动节阳历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是日,各级工会通过组织工人代表座谈会、举办电影晚会等活动进行庆贺。
国际儿童节阳历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是日,县妇联、教委、团委、县委宣传部等党政机关组织各学校及托幼组织举行儿童歌咏比赛及电影晚会等活动。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阳历7月1日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是日,全县各级党组织举行先进党员事迹报告会、党员座谈会及上党课等形式纪念党的生日。
建军节阳历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节日前后,全县广泛开展拥军爱民活动。是日晚,县城各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驻军举行电影联欢会。
教师节阳历9月10日为教师节。节日前后开展尊师重教活动。
国庆节阳历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日。庆祝活动较为隆重。是日,各党政机关、工厂、学校等升国旗,门口悬彩灯、彩旗,在街道张贴庆祝标语。县、乡多举行报告会、纪念会。群众改善生活,以示庆贺

4、济南的风俗

济南比较特别的风俗有以下四个:

破五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 “破五”节。这一天不准妇女串门,串门不吉利。这天各家都吃水饺,以求吉利。如今虽说人们对妇女串门不讲究了,但这天吃饺子却成了各家的习惯。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又叫“灯节”。在济南,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景象极为壮观。每到此时,各大公园、厂矿企业及大街小巷,均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入夜,宫灯、纱灯、鱼灯、花篮灯、跑马灯……光华四射,美不胜收。尤其是一年一度的趵突泉灯会,更是独具特色。各式各样的花卉灯、鸟兽灯、走马灯、故事灯、谜语灯等或富丽堂皇,或古朴典雅,或灵巧别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这一天,家家户户盛行吃元宵。此外,元宵节前后,济南的街头巷尾,到处是踩高跷的,跑旱船的,舞龙灯的,舞狮子的。人们把一些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强烈的爱憎和美好的愿望融入这种富有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中,增加了节日的欢快气氛。
“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俗称“龙抬头”,意为龙兴治雨,风调雨顺。这一天,市民早起,炒“蝎子爪”(即豆子腌泡后炒食)吃,以避免虫咬蝎蜇;老男少儿都理发,以视精神,免除灾病;农村盛行用炉灰“打囤”,预祝丰收。这些习俗已被人们延续至今。
清明 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气,并留下了很多有趣的习俗。在济南保留至今的有“踏青”、“扫墓”、“荡秋千”、“插柳”与“植树”。踏 青:踏青,古时也叫远足或远游,现在则叫春游或郊游,它是清明时节的主要习俗。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承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济南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每到清明节,春光灿烂,风和日丽,人们南登千佛,北游明湖,山野、泉边,游人如织。扫墓:清明扫墓,在阳历四月初五、六日,市民都携纸、香和供品上坟祭祖,为祖坟添土,追念祖先

5、济南传统风俗习惯

?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