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古代民俗画展示嫁妆

古代民俗画展示嫁妆

发布时间: 2021-05-14 11:58:54

1、民俗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2、传统民俗十里红妆,究竟所指的是什么?

“十里红妆”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嫁妆真的有十里那么长吗?这其实是古代一种夸张的说法了!从南宋开始,女孩子出嫁的时候,大家抬的花轿、以及装嫁妆的箱子都是红色的。加上南宋的经济发达,老百姓比较富裕,大户人家的嫁妆就更多了,抬嫁妆的人走在路上,远远地望过去是一片红色,于是就有了“十里红妆”的说法。

红妆成了嫁妆的代名词,现代社会中,嫁妆的攀比现象仍然很严重,虽说没有十里红妆那么夸张,可是频频报道某某地方,嫁妆中的金银首饰是用公斤来算的,是使用箩筐来挑的。我们今天不来讨论谁家的嫁妆多,只说嫁妆怎么挑?有人说,那还不容易,直接往车上抬呗!其实,既然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还保留了抬嫁妆的习俗,那么咱就是讲究人儿,抬嫁妆可没那么容易哦。“礼节”没到位,嫁妆都不能出门!

红妆成了嫁妆的代名词,现代社会中,嫁妆的攀比现象仍然很严重,虽说没有十里红妆那么夸张,可是频频报道某某地方,嫁妆中的金银首饰是用公斤来算的,是使用箩筐来挑的。我们今天不来讨论谁家的嫁妆多,只说嫁妆怎么挑?有人说,那还不容易,直接往车上抬呗!其实,既然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还保留了抬嫁妆的习俗,那么咱就是讲究人儿,抬嫁妆可没那么容易哦。“礼节”没到位,嫁妆都不能出门!

下面我们逐一来分析:

抬嫁妆的用品

一、红绳

红绳用于将箱子、被子等捆绑在一起,以方便抬嫁妆的人挑出门或抬上车。这个系红绳的过程其实不难,真正难的是如何系住红色的大脚盆(关于为什么要有红色脚盆,上一篇文章有说明:终于知道“压箱底的钱”是啥意思了!解读女孩出嫁如何置办嫁妆?)大家知道,盆子是个圆形的,那么如何才能稳稳的系住呢,其实源于农业社会中捆绑箩筐的技巧,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

二、扁担

很多地方还保留着挑嫁妆出门的习俗,扁担通常是男方挑嫁妆的人准备,在扁担两头包上红纸。女方家人有可能会将扁担藏起来,等到要挑嫁妆出门的时候,可以找新郎要红包。当然这只是习俗中为了喜庆热闹,并不是有意为难新郎。

三、红纸或红毯

用来垫嫁妆中的被子、箱子等。

“发嫁妆”的过程

提前订好了“发嫁妆”的吉时,一般在中午12点之前。发嫁妆之前,所有的嫁妆都归置整齐,红绳都已经系好,嫁妆下面都垫上了红纸。最前面的嫁妆,一般为子孙桶,桶内有红花生、红枣、桂圆、鸭蛋、柏树枝、筷子等等。也有的是挑的脚盆,也就是聚宝盆。那么这第一担嫁妆挑出门可不简单,过去讲究的是送嫁妆,现在大家都简化了,就在家门口进行:由新娘的兄弟来挑这第一担,送到门口,新郎家的兄弟再接过来,继续挑到嫁妆车上,期间不能落地,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两边挑的人,都需要给红包,还是大红包哦。

还有一种习俗,我们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的,第一个抬出门的嫁妆,是陪嫁箱;新娘家人会提前将新娘的一件旧衣裤放在嫁妆箱里,待到出门的那一刻,新娘的弟弟会快速跑上前去,迅速的将箱子里的衣裤拿出来,用自己的上衣包裹住,揣在怀里,然后马上锁上箱子。

(大家可以想一想关于这个习俗的寓意,为什么要从嫁妆里拿一件旧衣裤出来?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与我讨论,记得点击关注哦)

新郎的弟弟将箱子的钥匙拿走,给新娘的妈妈保管。然后等着最后新郎新娘出门的时候,要找丈母娘要钥匙,需要给个大大的红包哦。抬嫁妆的过程,有的地方习俗是每一样嫁妆出门,都要给红包,不过有的地方简化了,重要的嫁妆才给,比如箱子、子孙桶等。

其实我们的传统习俗中,还是有很多的好玩的地方,比如还有的地方,给抬嫁妆的人脸上涂上红色等等。“十里红妆”也被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大家也不要过于摒弃,觉得有些东西是封建迷信,每个地方习俗不同,我们还是出于一种尊重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婚礼上的喜庆氛围,大家就是为了图个热闹吧。

3、古代订婚习俗有哪些

我国古代的婚姻礼仪,有“六礼”之规。“六礼”指的是什么呢?六礼即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通俗讲就是分别指求婚、合八字、定婚、送聘金聘礼、择定婚期、迎娶。这六礼定下了婚姻的基本程序,虽然,经过时间的推移,有了一些改变,但仍为历代遵行。 清末民初,一般人家陪嫁被絮、对枕、衣着、橱柜、箱凳、梳妆台、桌椅、脚盆、马桶、蚊帐等物。无论贫富,嫁妆中必有马桶一只,内装红枣、花生、桂圆、桔子之类,又称“子孙桶”,以兆出嫁女“早生贵子”。现代厦门居民的婚俗,在农村地区依然沿袭了一部分改头换面后的旧时习俗。
“送嫁妆”是婚俗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十分隆重。女家在嫁女前夕或数日,将陪嫁物品送至男家。婚期前夜或当日清晨,男女双方要举行“上头”的成人礼。在将结婚之时,将儿女的头发梳理为成年人的发式,称为“上头”。新娘在“上头”之前,还须请“好命人”来“挽面”,即用纱线绞去脸上的汗毛。这种现象在厦门一些农村地区依然存在。 旧时习俗,“迎娶”是婚事中的高潮,最为热闹。结婚之日,男家张灯结彩、户内外贴喜联、窗贴喜字和吉祥图案,门口张贴大红双喜字。迎娶新人的花轿队伍阵容庞大,还有媒人、吹鼓手等,一路燃放鞭炮。到新娘家后,媒人要敲门三次,送开门人红包三次才开门迎客,俗称“打门娶新娘”。现代迎娶花轿换为小汽车,但敲门三次拿红包后才开门的习俗城乡多有沿袭。
旧习俗中的拜堂仪式,即拜“天地、高堂”及“夫妻对拜”的习俗在现代婚礼中依然存在,只是跪拜改成鞠躬了。“闹洞房”又称“耍新娘”,旧时民俗认为新婚“不闹不发,越闹越发”,以此增添喜庆气氛,又有为新人驱邪避凶,使新人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之意。但有时会过于粗俗野蛮。现在闹洞房的形式文明了许多。 婚后第二天,新娘早起向公婆请安“拜茶”。第三天的回娘家“做客”,及当晚回男家,娘家送童子鸡(寓意传宗接代)连头带尾的甘蔗(寓意从头甜到尾)等吉利果品,婚礼至此结束。厦门有些家庭还有这种习俗。 总之,有些传统婚俗在现代婚礼中依然保留着,只是换了一种新的形式、内容。在一些比较偏远的乡村,传统婚俗则保留得比较完整。

4、出嫁都有什么习俗?

全国各地婚俗
山西北部地区(以大同为代表),婚俗的一项——倒宝壶。结婚那天去娶新娘的时候新郎要带些两瓶红酒,到了女方家里后,娘家人要把瓶里的酒倒掉,然后用绿豆把酒瓶装满,这也就是所谓的宝壶。晚上客人都走光的时候,只留下几个朋友,如果新郎有姐夫的话就让姐夫倒宝壶,如果没有姐夫的话可以让一个朋友顶替。晚上12点的时候,新郎新娘坐在床上盘腿而坐,并且要把两人的衣服边对齐抓紧,绿豆要倒在衣服上不能撒了。姐夫手拿宝壶,开始倒,宝壶口是有筷子或者其他物体堵上的,只有一个小口,这样瓶子里的绿豆就会出得慢而且少,再加上姐夫手的操作,绿豆经常会卡住出不来,这时姐夫就会假装打电话一样和其他在场的朋友联系,问宝壶爷咋了,这个接电话的就会出个小节目,并且说“宝壶爷有点不高兴了,想看看新人的表现。这对新人要表演得让大家都满意了,姐夫就会松松手,让绿豆再掉几颗。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闹洞房,倒宝壶就象个节目主持人一样把整个过程串起来,如果朋友兴致很高的话,就会一颗颗的倒,这样就会进行很长时间了,甚至通宵了。
上海婚俗
-- 新娘换鞋离娘家 一路红伞到夫家
所谓各处乡村各处例,中国不同省份及籍贯的人士在举行婚礼仪式时,也别有其独特的嫁娶习俗。虽然部分有趣味的传统礼仪已因文明发展或简化婚礼而被省略,但这些陈旧有趣的婚礼习俗仍甚具阅读价值。假若你的另一半与你拥有不同籍贯,也可借此机会,一窥他家乡一些特殊、有趣的嫁娶仪式。
上海古时的风俗十分注重传统,繁复的六礼仪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迎亲也按足传统办事,一丝不苟,由于旧时年青男女并无自由见面及恋爱的机会,由提亲,订下婚约以至婚礼期间都有赖媒人当中间人,联络男,女两家及协办婚礼仪式,所以迎亲后必定要给媒人送上媒人利是,以答谢其促成姻缘之恩。
在旧时的农村里,不是所有人家都能负担为新娘子做裙衫的经济负担,所以不少农村姑娘出嫁时,都会身穿红色长衫或大红套装,代替裙衫。
新郎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羹(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蜜无忧生活的愿望。
在送嫁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以保护她不受妖邪入侵。
女司仪在新娘出门时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如果女家无设宴款待亲友,又或发出邀请时有所遗漏,事后要向这些亲友派喜糖(即印有"喜"字样或红色包装的糖果)代替,以示正式通知各人女儿已出嫁。
福建婚俗
----手帕一方定终身 带副碗筷到夫家
订亲必须由男方本人由父母陪同上门,聘礼相当简单,并当众交送女方,女方回赠一条手帕,这样就算订下终身。
出嫁前夕,新娘会由姐妹伴宿守夜,一则叙旧话别,二则取个"旺气"兆头。次日中午女家办"送嫁酒",散席后,母、婶、姑和姐妹围着新娘,抱成一团大哭,送嫁不得放鞭炮。
新娘出门时多穿上裙装,但也可用全套红色衣裙代替。
新娘的嫁妆越多,代表女方的家底越厚。为了让女儿嫁得风光,女方会预备数量多而贵重的厚礼,于出嫁当日随新娘之后浩浩荡荡地送到男家,有时候送礼的队伍会由好几辆车和一大群亲友组成,场面壮观。
在新娘嫁妆中,除传统的中式礼仪用品及金器外,并包括家庭电器,大型家具甚至单车或电单车等,全由女家送出,另外新娘也会带一副新碗筷,以示从现在起,她就要寄在婆家吃饭。
新娘进门后,要向男家家中所有亲属敬茶,即使是几岁小孩也有份儿,次序按辈份年岁而定,敬茶时,长辈会送赠金器(多是戒指)予新媳妇。而向女性长辈敬茶时,会将一个发夹夹在长辈的头发上,并回赠一只戒指。
完成大婚仪式后,便会设宴招呼亲朋邻里,传统上,男、女家会分别设宴,如男家于婚礼当晚摆酒,女家则于翌晚设宴,遇有亲朋众多或同村乡里甚多时,婚宴可能连续数天。
嫁后第三天,夫妻双双回门,一般不留宿,待婚后满月,娘家再请他回去长住十天半月,叫做"玩满月"。
次年正月,娘家请春酒,新娘会与夫婿一同出席。新女婿上门后,娘家房族亲戚轮番摆宴请酒。事后,新女婿回赠每家一包红枣或冰糖,以示答谢,至此,嫁娶过程才算全部完结。
安徽婚俗
----前夜新郎宿女家 新娘新郎对换鞋
在安徽合肥地区,在婚礼中仍保留有一些古代习俗。在结婚前一夜,男家要宴请族中各人,然后新郎要拜祖宗,父母及长辈,拜毕,以新郎为首的迎亲队伍便会响着锣鼓,向新娘家进发。
迎亲队伍到达女家门前,女家照例紧闭大门,要新郎大放鞭炮,称"催门炮",妇女家亲友便向新郎索取"启门钱",即开门赏钱,再向新郎再三请求,新郎才会随他们进屋内。
当夜女家会设盛宴招待新郎,与亲友共饮。在举宴之前,新郎要先叩头拜见宾客,同时还要拜见女家长者,叩头吉计其数,当晚新郎会宿于岳家。
次日早晨(即婚礼吉日),新郎的迎亲随从在女家门前大放鞭炮,称为"催妆",新娘整妆完毕,便会与新郎一起出发往男家。
在出门时,新娘会放声大哭,表示不愿离开父母,家人亦会大哭表示惜别。在啼哭声中,新郎的兄弟或至亲送她先行,称之"送亲"。
新人来到男家门前,男家会请两位儿女双全的妇人,将新郎和新娘的鞋对换,因为"鞋"与"偕"同音,故此举有"白头偕老"的象征。
新郎进男家门时,亲友会口念吉祥语句,手向地下撒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子,叫做"撒喜果"。之后进行的拜天地,交拜,喝合酒等婚仪,则与其他地区大同小异。
青岛婚俗
青岛旧的风俗礼仪很多,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繁琐的风俗礼仪也已被革弃,下面是笔者对目前青岛婚俗部分略记,供有兴趣者参考:
新娘出门不要回头招手
新娘出门不要哭泣,一方面是不吉,另一方面会破坏化妆
下车时,新郎和新娘要从同一侧下,不要分开下,否则不吉
有身孕的不宜参加婚礼
在新娘家吃饺子时,碗内要留下双数
北京婚俗
-- 新郎虚箭射新娘 同房先要吃饺子
按照传统的方式北京地区人士说亲时,要先托媒人往女家问名,将男女生年属相相合,只要双方生肖并无相冲,即可合婚。
婚约确定后,男家便要择吉日,带备红柬(婚书)举行订婚礼,男家要给女家送上衣物,首饰,洋酒及果饼等礼物,叫"过礼",但这只是"小定礼",婚期前一个月,得送"大定礼",一般是吃的,穿的,及洋酒及活鹅,样样俱全。
至吉日临近,男家还要给女家送上"催妆"礼,计有猪羊肉,干面,年糕等。其中"肉"是要女家割离骨肉,让女儿出嫁,年糕则是女儿出嫁后步步登高之意。
女家在男家"催妆"后,便要立即将嫁妆送往男家,以装设新房。
新娘到达男家进门前,新郎会手持弓箭,于新娘脚下虚晃三下,借以驱除邪妖,之后新娘跨过火盆,方可进门。
然后,新郎新娘双双拜天地,入新房"坐帐",并一起吃"子孙饽饽"(饺子)及长寿面,并饮交杯酒等。
婚后第三天,新姑爷陪伴新媳妇回门,叩拜岳父母。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
这是流传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谣。"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三月初三,在槟榔树下,芒果林中,小河溪边,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动听的歌曲,抒发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寻求自己的意中人。
随后,小伙子拿起弓箭、鱼叉到河溪里抓鱼,姑娘们在溪边烤筒饭和煮鱼,直到太阳落山才散去。如果小伙子相中心爱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箫、树叶吹着婉转动听的曲调,来到姑娘的"隆闺"(女青年自住的茅房)外唱开门歌。如果姑娘不唱闭门歌,便会开门走出来,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里点燃篝火对歌跳舞,互表爱慕之情。这时,姑娘听了小伙子的求爱后,便羞答答地拉起小伙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轻,而且很有礼貌,小伙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绝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则表示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爱。
"咬手"定情后,他们便各自拿出最心爱的手信,如戒子、耳环、竹笠、腰篓之类的礼品,互相赠送,作为定情物,以示终生相伴。
山东婚俗
山东临沂结婚仪式,系就庭前设礼案,奏乐,由司仪人入席宣:“男女宾人席”男女族主婚人人席男女族全体人入席。证婚、介绍人入席,而南立。男女宾相引新郎、妇人席,俱面北立。 奏乐。证婚人读证书,并为新郎新妇交换饰物。新郎、妇行结婚礼,东西向立。双鞠躬。奏乐。 主、征婚人致训、箴词,新郎、妇谢证婚、介绍人,三鞠躬。 男女宾代表致颂词、赠花,两鞠躬。奏乐。 新郎、新娘致谢词,三面鞠躬。

外国婚俗
巴厘岛婚礼
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享有“神仙岛”的美誉,这里许多人的婚礼在建于17世纪的克兰比坦王宫举行,新人穿着当地传统服饰参加婚礼,仪式由当地的祭司主持。婚礼后,新人还可以到海滩上翩翩起舞。
法属波利尼西亚婚礼
在法属波利尼西亚,举行婚礼前,男女双方先会受到当地人载歌载舞的欢迎,接着必须分开,各自为婚礼做准备。新娘将被打扮成塔希提公主的样子,而新郎则搭乘独木舟赶赴婚礼现场。双方在婚礼主持人面前相聚,身边响起宗教音乐,这一场景令人终生难忘。
夏威夷婚礼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天堂般的夏威夷举行婚礼。在那里,结婚的各项手续十分便捷,有专人为新人操办。婚礼上,新人们每人在脖子上挂上一个用鲜花编织的花环。
泰国婚礼
在泰国举行婚礼,新人将接受数百朵鲜花的夹道欢迎,当地人还会献上饮料和水果,迎接新人。新娘将穿上当地的民族服装参加婚礼,而婚礼结束后,新人将一起观看民族舞蹈表演。在泰国也有佛教婚礼,由9位僧侣共同出面主持。
拉斯韦加斯婚礼
拉斯韦加斯也是个好地方。你可以登上该城的“艾菲尔”铁塔第50层,婚礼在你步入玻璃观光升降梯那一刻便已经开始了。如果你愿意,婚礼也可以在直升机上举行。
墨西哥婚礼
在墨西哥能体验到土著人维乔尔人的婚礼。新娘穿上维乔尔人传统服装,同新郎在酋长面前许下相爱一生的誓约。婚礼上,新人要接受洗礼,喝用发酵过的玉米制成的饮料。仪式结束后,新人要抱在一起,象征性地一同躺在席子上。

5、婚礼习俗中送嫁妆有哪些讲究

1.男方家要迎以鼓乐,"送嫁装"是非常谨慎的,如果是有钱人家嫁女儿,正好可以趁着"送嫁装"的机会来夸口富饶,有的人还会陪送土地和店铺,陪送土地的办法,是由几个人抬着几块土坯。

2.如果送店铺的话,就是把店铺的招牌拿下来,一起抬到男方家。男方收到这些嫁装以后,新郎还要去女家"谢妆"。谢妆还要行叩首礼,磕完之后就回家。

3.要在送嫁妆的每一个箱子的四角上放上一个红包,有的人会包铜元,也有人包角票的,这也是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来决定的。

4.要准备两个红色桶,也叫子孙桶,桶外面用大红布包裹,桶里面放8样物品。比如红花生,红枣,桂圆,五个红鸭蛋等。另外一个桶装满米,在上面放一些红枣,桂圆等。两个桶上面都要放柏树枝还有红喜字。

5.红色脸盆,盆中要放新娘帮公公,婆婆买的皮鞋和袜子还有帽子两个人各一份。鞋子里面还要放袜子,花生等。

6.床上用品准备2套,一般都是传统的红色结婚被子。代表喜庆。

6、古代一副嫁妆多少抬

古代一副嫁妆六十四抬。

嫁妆,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丈夫家去的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其所送的嫁妆也会不同。

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来形容嫁妆的丰厚。旧俗在婚期的前一天,女家将置办的奁具雇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为之铺陈,俗称“铺床”或“发嫁妆”。“铺床”尽管不在婚姻六礼之列,但长期以来却是汉族婚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富家嫁妆惊人,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日常所需无所不包。发嫁妆的队伍绵延数里,故称“十里红妆”。“发嫁妆”往往成为富贵大户人家摆阔夸富的大游行。

(6)古代民俗画展示嫁妆扩展资料

送嫁妆的原因有二:

1、为了女儿过得更好些,贴补家用,或以备应急。

2、尽量给女儿争取在男方家的地位,嫁妆多可以显示女方家有经济实力(尽管普通老百姓家庭是东拼西凑的)。所以经常看到古代女人非常重视自己带到男方家的嫁妆:如手镯、玉器等。以上两点是符合经济人成本收益分析或效用最大化的。

妇女在结婚时带到她丈夫家里的钱、物。亦称“陪妆”、“妆奁”。发送后,女方即准备嫁妆,某些大户人家当女儿出生时还特地酿酒,装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称“女儿红”,待出嫁日,让亲友分享。嫁妆穷富悬殊,厚薄不一。

因女子在母家无财产继承权,贵族官僚嫁女时,除接受男家人大量聘礼财物外,尚须以大量财物赠女带往夫家,以此为荣耀。历代统治阶级嫁女竟尚奢侈,自梳妆镜匣(奁)中脂粉、膏泽、钗梳等物,至衣被用品、金银器皿、珍玩宝物,无所不陪。

7、古代为什么有“陪嫁棺材、寿衣”这种民俗,蕴含着母亲对女儿什么心愿?

棺材,亦称寿棺、枋、寿枋、老房、四块半、十大块,是承载人类遗体的柜子,通常在葬礼中使用。装着遗体的棺材称为灵柩。棺材可以用不同的物料制造,最常见的以木制造,一般有柏木、松木、楠木、柳木、桐木。棺材以在农村最为实用,几乎每位农民死后都会用棺材装殓尸首,也有人由于其他原因死后要被火化了,但是也会在死前让子孙将自己的骨灰装在棺材里,他们都喜欢这种土葬的方式,以保存尸首的完整,寓意深远。

寿衣,装殓死者的衣服,是指为亡人穿戴的衣服,老年人生前就做好死后要穿的衣服,美称寿衣,寓为健康长寿之意。目前市面上分古装、现代装以及一些地区特有的款式,布料一般采用腻子、印花布、丝绸等,做工精美,是中国文化习俗的不可或缺一部分。

大家不要觉得当时陪嫁棺材很晦气。棺材谐音“升官发财”,有棺材陪嫁,寓意夫家不久就会走运发财,为的是讨一个喜头。最重要的是,古时人们对于“死”后的安身之所非常重视。不仅墓葬之地要先进行风水堪察,就连棺材也决不能马虎打造。公婆如果看到儿媳的嫁妆里有棺材,不仅不会觉得不详,还会觉得亲家十分知礼、周到妥帖。

其实我倒不觉得棺材、寿衣晦气。但是也不喜欢,因为看到棺材就会想到去世的人,还会想起从小就害怕的僵尸,所以更多的是害怕。陪嫁棺材和寿衣,我觉得蕴含着母亲希望女儿以后能过上好的生活,生活幸福美满,并且在人生的最后更能由一个美满的结束。

8、嫁妆的意义是什么?

1、嫁妆的意义之一是女方家的脸面,地位的体现。尤其是在城市一些比较有实力的娘家或者是小康之家的父母都希望已自己的经济财力能给嫁出去的女儿多一些的后援支持,尤其是男方已经买了房子,那么女方父母也就会尽可能多的现金陪嫁让自己的女人嫁过去之后在婆家更有地位。

2、嫁妆的意义之二是延续古老传统,改变嫁妆内容,比如我们地方的风俗会让娘家带一些被褥、箱子之类的东西,毕竟现在住宅和家具的改变很多已经不实用了,所以父母可以购买新人需要的家具、家电当嫁妆。

3、嫁妆的意义之三是女方认可年轻人的婚姻,并且想为他们的生活减轻一些负担,就会陪嫁比如房子的首付之类,虽然也是钱,但是初衷和想法的不同,意义也就有所改变了。

4、嫁妆的意义之四是希望新人之后可以过的幸福美满,这时候,因为家庭背景和实力的缺乏,即使没有那么多的物质表达,可却又是哪家父母都是这样的心愿吧。

(8)古代民俗画展示嫁妆扩展资料

嫁妆是女子出嫁时,娘家为新娘准备的结婚用品,如车子房子、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其所准备的嫁妆也会不同。在古代嫁妆是女人和丈夫的私人物品,又称为“陪嫁”。

嫁妆是给新娘子的,属于新娘子的私人财物,婆家是无权动用和干涉的,如果要动媳妇的嫁妆,必须得到媳妇的同意,而媳妇如果不同意也是正当的。在古代,侵占媳妇的嫁妆是很恶劣的行为,对名声很不利。

9、汉朝婚嫁习俗

婚嫁之日,夫家接受宾客祝贺,摆置酒筵招待宾客。宾客往往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西汉杨晖在酒宴上“拂衣而喜,顿足起舞”。

周代以前,结婚仪式并不热闹。《礼记·郊特牲》云:“婚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婚礼不贺,人之序也”。显然,上古把婚礼视为幽阴之礼,不奏音乐,人们也不祝贺。直到汉初,有些地方官吏囿于周礼,也禁止人们在婚礼时相贺。然而,结婚始终是“大吉也,非常吉也”(《公羊传》文公三年)的喜事,在秦汉这样热衷享乐的时代,婚礼不贺的状况不可能持续下去。到汉宣帝五凤二年八月,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酒食相贺召。由是废乡党之礼,令民亡所乐,非所以导民也。……勿行苛政。”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政令的形式对婚礼不贺的否定,从此婚姻相贺便逐渐传袭下来。
闹新房的习俗是婚礼始举乐的最突出的表现,此俗正始于汉代。“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可以不讲传统礼仪,男女可以随便嬉戏。甚至有酒醉出格的举动。据记载,汉代汝南有个叫杜士的人娶妻,大家前来祝贺,喝了许多酒。他的一个叫张妙的朋友在闹新房时开玩笑,把杜士捆起来捶20下,又把杜的手足高悬于梁,杜竟一命呜呼了。
闹洞房之前,还有一举乐的现象——撒帐,此俗亦起于汉代。据《戊辰杂抄》:撒帐始于汉武帝。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饮合卺酒,预戒官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多得多子也。

撒帐礼
撒帐是中国传统婚礼上的一项礼仪,它最初的意义是辟邪煞,保佑新婚夫妇。撒帐以兆得子的习俗始于西汉,现在一些地方仍保持着这种撒帐习俗,撒的东西不仅有枣子、荔枝、栗子、桂圆和花生,也有用五谷和红纸屑的。这种习俗表达了人们对新人未来生活的良好祝愿,同时也不免有避邪煞的观念。从而,撒这一习俗实际上成了新人的护身符。
送贽礼
新郎拜别父母后,来到新娘家。他手上还捧着一尊铜雁,这是贽礼,要送给新娘父母的。贽礼是指拜见时赠送的礼物,而女婿以雁为贽礼,是表示今后对新娘要诚信和尊重。
醮子礼
新郎父母正襟端坐,新郎向父母行拜礼。父亲赐酒,新郎接受赐酒一饮而尽。父亲还得向儿子说一些鼓励的话,才算结束醮子礼。

10、古代的人结婚习俗有哪些?

结婚前夕
祭拜:男方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举行。

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

结婚当天
祭祖:男方出门迎娶前,应先祭祖。

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六的倍数最佳。

燃炮:迎亲礼车应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祝。

食姐妹桌:新娘出发前要与家人一起吃饭,表示别离,大家要说吉祥话。

请新郎:礼车至女家时,一男童持茶盘恭候新郎,新郎下车后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家。

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好之后,应持捧花给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姐妹或好友应刻意阻扰,经新郎哀求后以九九九元红包礼成交,喻长长久久。

盖头纱:新郎予捧花后,将新娘头纱放下并挽出大厅。

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别,新郎行鞠躬礼即可。

出门: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走,进入礼车。

礼车:应悬挂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著萝卜,意有头有尾。礼车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饰。

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于茶盘给新娘回赠红包礼。

不说再见: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时,绝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泼水: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将扇子掷至窗外,谓弃坏性子;掷扇后应哭几声,且在礼车后盖竹筛象征繁荣。

迎娶队伍以竹筛为先,青竹连根带叶,竹端系猪肉一片,防邪神白虎。

燃炮: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应燃炮竹。

摸橘子:由拿著两个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轻摸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牵新娘:新娘下礼车时,由男方一福气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入厅。

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故新人应横跨门槛过去。

新娘入厅后要跨过火盆踩碎瓦片。

敬茶:将新娘介绍给家中长辈认识。

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进洞房:以竹筛覆床,桌上置铜镜压惊,新人共同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同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掀开新娘面纱,合饮交杯酒、吃甜汤,象征早生贵子。

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

观礼喜宴: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

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於门口端喜糖送客。

吃茶:由男方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红包。

闹洞房。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