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古墓的风俗

古墓的风俗

发布时间: 2021-07-28 03:45:02

1、清朝古墓都有什么陪葬品。我们这里有座山好多清朝没有后人祭拜的古墓。

怎么的,,你想去挖???呵呵..........这个东西很难说,,要看墓葬人的地位,,地位高的就有比较好的陪葬,金银器、高档瓷器、珠宝、玉器、漆器之类;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也就是一些普通瓷器,铜钱之类的普通东西,,还有一点就是和各地的风俗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地方就是再穷的人都要有玉,

2、求一本关于古代古墓结构和墓葬习俗的书

大礼安魂:中国古代墓葬制度

【作者】霍巍著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书号】9787540831486

【上架时间】2007-12-12

【出版日期】1998年7月

中国墓葬史(套装上下册)

内容简介

《中国墓葬史(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考古学成为一门具有科学意义、独立的学科,应该从十八世纪开始,具体地讲,1760-一1840年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考古学的发展。中国最初的考古学属于“舶来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学术知识的传播,西方的考古学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传到了中国。1927年开始的周口店发掘和“北京人”的发现,1928年开始的殷墟发掘和甲骨文的发现,揭开了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在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全国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上,中国考古学者通过讲学,将西方先进的考古方法和技术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学术有机结合,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五十年来,中国考古学沿着这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取得了很大成绩。

3、唐朝重视墓葬建设,关于墓葬有什么风俗习惯?

隋唐五代在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地区,北魏以来的墓葬制度。经隋代,至於盛唐,一脉相承。当时贵族官僚的大墓,都是采用斜坡式的墓道。包括一段很长的隧道,隧道顶部开天井,两壁设龕。

墓穴多采用砖室,土洞墓已降为低级官吏或平民所用。一般的官僚,其墓室都为单室。二品以上的大官,除主室以外,有时还设简单的前室。成王李仁墓、章怀太子墓及“号墓为陵”的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则都有前後两室。

唐代帝陵除少数是“积土为陵”的以外,大多数都是“依山为陵”。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以梁山的主峰为中心,筑平面略呈方形的内城,四面各开一门。门外置石狮,石马和石人。

南面的朱雀门是正门,入门即为献殿。自南面远处第一道门阙至内城的朱雀门,神道长达3公里,两旁列瑞禽、瑞兽、马、武将、文臣以及外国首领的石雕像,并树“述圣记”碑和“无字碑”。

(3)古墓的风俗扩展资料

唐代从公元618年建国,至公元907年灭亡,历时289年。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乾陵),除昭宗李晔( yè)的和陵和哀帝李柷(zhù )的温陵分别在河南偃师和山东菏泽外,其余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陕西省乾县、礼泉、泾阳、三原、蒲城、富平6县,东西绵延100余公里。

几乎与渭水汉九陵成平行一线。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载,昭陵和贞陵周围一百二十里;乾陵周围八十里;泰陵周围七十六里;定、桥、建、元、崇、丰、景、光、庄、章、端、简、靖等13陵周围四十里;献陵周围二十里。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曾对18陵进行整修,树立题碑。

唐十八陵分布于渭北六县:依次为乾县的高宗和武则天乾陵、僖宗靖陵;礼泉的太宗昭陵、肃宗建陵;泾阳的宣宗贞陵、德宗崇陵;三原的高祖献陵、敬宗庄陵、武宗端陵;富平的中宗定陵、懿宗简陵、代宗元陵、文宗章陵、顺宗丰陵;蒲城的睿宗桥陵、玄宗泰陵、宪宗景陵和穆宗光陵。

唐的大陵制度沿袭汉代,是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动乱岁月,将堆土为陵转变为依山为陵的产物。

唐代290年的历史中先后出现了20位帝王,除去末代两帝不在陕西安葬外,其余都葬在长安以北的塬上,地跨号称“唐十八陵”。陵区一般可以分为3个部分:陵山、陵园(内外城)、下宫和陪葬墓群。

陵山的选择必须要巍然独特、气势俊秀,站在山陵之巅向南近可以俯视整个陵园,向远可以眺望泾、渭大川。

当初,唐德宗的葬礼有日本使者参加,他跟随到了嵯峨山,看到其气势壮观,深为震撼,回国后广为传颂,后来把京都近郊一座山命名为“嵯峨山”,太子的宫邸亦称“嵯峨院”,及至太子即位便是历史上的“嵯峨天皇”。

4、清朝古墓有陪葬品特别的多,大部分都有什么?

有的,普通一些的,可能会有钱,瓷器之类的,各类工艺品啦等等,主人生前喜欢的物品, 大多都是墓主人生前享用过的和死后享用的东西。像以下的,就是王公贵族奇珍异宝。

慈溪夜明珠 ,慈禧太后死后葬于清东陵定东陵,随葬有大量的珍宝,包括闻名中外的夜明珠在内。慈禧死后,夜明珠含于其口中,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寝陵被军阀孙殿英指挥的军队所盗。后辗转流落到宋美龄手中,被当做鞋饰,随即不知去向。

九龙宝剑,乾隆皇帝陪葬宝剑。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古董玩家兼藏家莫过于大清的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又当了4年太上皇,64年间广收名画古帖、珍异古玩。死后这些奇珍异宝与之同埋裕陵的地下宫殿中。这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当属放在他身边的一柄九龙宝剑。然而,这件国宝被军阀孙殿英盗出东陵后,颠沛流离,下落不明,成为历史之谜。

荣宪公主墓,公主头戴赤金凤冠,身着珍珠团龙袍服。缀满宝石、珍珠的凤冠,佩以金丝点翠和形状各异赤金孔雀步摇,衬以“岁寒三友”和“喜葛登梅”等金碧辉煌的金簪,富丽堂皇,光彩照人。在众多雍容华贵的装饰品中,“众星捧月嵌猫宝石金钗”以金为托,珍珠作星,猫眼宝石嵌在正中,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最为引人注目。“珍珠团龙袍服”由十万余颗珍珠串乡成八团祥龙图案,四周间以祥云和海水江牙。绚丽多彩的花纹和纯洁高雅的珍珠,组成了这件珠光闪烁、世所罕见的袍服,向世人展示了荣宪公主生前的风采。

青铜的灯台:常被制成灯奴的形状,双膝跪倒手托宝盏,亦是贵族墓中常见之物。
空槽钺:具有滇国特色的古代武器。
凸刃斧:具有滇国特色的古代武器。
雀翎玉衣:金丝穿成的玉衣。

例如有以下案子:

“古墓传说” 5男子挖开村民家清代祖坟偷走陪葬品
四川在线消息(省公宣 四川在线记者 陈俊)一次闲聊中,在资阳市安岳县李家镇水竹村附近承包鱼塘的冉某,听说水竹村有座古墓,里面有值钱的陪葬品,就打起了盗墓的主意……今年12月,冉某与4名盗墓同伙先后落网,被盗的陪葬品清代陶瓷枕头也被警方追回。目前5人已被刑事拘留。
清代祖坟被人撬挖 墓地已有200余年历史
5名盗墓人被刑拘 陪葬品清代陶瓷枕头被追回

再有,2011年

【解说】近日,在贵州遵义县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发现一座清朝古墓,精美的陪葬品让在场人员惊叹。
10月19日上午,遵义县文物部门在龙坑镇桂花社区的建设工地上发现一座清朝古墓。桂花社区总支书记穆文平告诉记者,由于曾经有人在附近耕地时捡到首饰等物品,所以他们肯定这是个古墓。
【同期】遵义县龙坑镇桂花社区总支书记 穆文平:肯定是个古墓,因为在我们这曾经有同志耕地的时候捡到首饰、金银这方面的东西,所以我们就马上向我们政府文管处报告,请求他们来验证,到底这个墓,是怎样的墓。
【解说】记者在现场看到,古墓外围是砖石结构,砖石上均烧制有“清故任母张恭人某某”等字样,内墓墓棺是木制结构。墓室呈东西向,墓主为女性,身长1.6米左右,骨骼保存完好,头戴金饰镶玉朱雀冠,脚垫镏金碧玉莲花台,胸前挂的佛珠等随葬品清晰可见。据考古专家初步推测,墓主生前应是官宦富有人家,从墓葬结构及砖石风格看,它应该属于清朝晚期。
据专家介绍,这个古墓墓葬的形制和随葬品在贵州实属罕见,这对研究晚清遵义的丧葬习俗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是黔北历史考据具有说服力的实物依据。
(李敏、黄莉莎、李强 报道)
( 责任编辑:张月琳 )
( 2011年10月25日 13:20:38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

5、陕西发现完整汉墓出土大量文物,古人下葬有什么习俗文化?

 最新的考古发现——我国陕西省在西咸新区发现一座保存完整的西汉墓葬,这一座古墓葬有着非常多的出土文物并且可喜的是保存的情况良好,种类也多,包括有鎏金青铜器、玉器、铁器等。

 丧葬的习俗文化流传至今,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因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丧葬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丧葬仪式是越来越精简、丧葬程序是越来越减化。

 古人下葬非常讲究。在我国,生老病死中的“死亡”一直都是非常严肃的话题。在礼仪传统上更是有很多的讲究,经过这么长的一段时间的演变,已经慢慢形成了我国中华民族独特的丧葬文化。首先是仪式,一般来说,仪式是要根本地域、家族的不同,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的就是随着逝去的人一起的,会有陪葬品。因为古代的人们认为生老病死是一个循环,“死亡”是会使得逝去的人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那么应该使得他们能够拥有跟这个世界同等规格的生活用品、生活水平,所以会给逝去的人陪葬品,表达对逝去的人的尊敬。

 还有的就是被称为“寿木”的棺材。为逝去的人举办一场体面的葬礼,也是古代人的丧葬习俗之一,这样是在表达对亡者具有缅怀爱护之情。棺椁制度早在我国的周朝就已经有了,《礼记·檀弓上》记载:“天子之棺四重,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为了能让逝去的人安眠,保佑后代兴旺发达,福荫后代,一般都会挑选一个风水宝地安葬,这样的做法是为了保佑后代。

6、古墓历史资料

楼上所言差矣。推荐LZ去看鬼吹灯﹑迷宗之国。因为呀,盗墓的比考古的更了解古墓。开玩笑的,鬼吹灯里祥尽的记载了中国古代格地的墓葬风俗,建造结构。伴随着故事情节阅读起来相信也比那些文献更有趣,又能加深印象。

7、中国古代墓葬风俗

墓葬俗称山坟,古墓葬是清代以前的墓葬。古代葬俗因时代、地方的不同而有差异,有土葬、火葬、水葬等。常见的多是土葬。
中国古墓葬墓与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事物。“墓”是指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葬”则是指安置尸体的方式。在考古学上,二者常被合称为“墓葬”。在墓葬中﹐往往还包含着各种随葬的器物。自古以来,由于受“祖先崇拜”以及“事死如生”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丧葬十分重视。因此,墓葬资料所提供的就不仅仅是埋葬习俗和墓葬制度本身,往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风俗、宗教、观念等方面的情况。所以,墓葬所展现的埋葬习俗与埋葬制度常常被视为当时社会的缩影,墓葬研究就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明、清时期的墓多数有碑,易于识别;清朝九品官以上的墓较多,一般墓碑上刻有其官职;一经发现都要及时上报。明清以前的墓则很难在墓地表面分辩出来,因此在开发推土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明、清时期多灰砂墓;明清以前多土坑墓、砖室墓。葬具多为木棺,也有瓮棺、陶棺、石椁、石棺;有的因各种原因,下葬后又将死者遗体挖出来重新装棺或装在陶罐里,移到别的地方埋葬,俗称移(迁)葬,又叫二次葬。
在旧石器时代,由于人类经常利用天然洞穴作为住所,故也常利用天然的洞穴或岩棚作为墓地以安置尸体,如山顶洞人的墓就与住所处于同一洞穴之中。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由于生产力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便开始有意识营造各种形式的墓,墓葬及埋葬习俗更加流行且形式多样,而且明显具有制度化的特点。
中国所发掘的3000余座母系氏族公社墓葬表明,史前时代的葬俗因时代、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在墓形、葬式、葬具等方面显示出不同的特色。尽管如此,史前时代各文化共同体一般都是以氏族制度为基础的,因此在埋葬制度方面往往也存在着一些符合氏族制度的共同原则。在新石器时期,人们掘坑埋尸已成为黄河流域最普遍的葬法,出现了氏族公共墓地,有单人葬、多人葬、二次葬等葬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出现了成人与婴幼儿分葬及等级埋葬制度。到原始社会末期土坑式墓葬从黄河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东南沿海、东北地区,出现了男女合葬,男子仰面直身和女子侧体屈身表明父系氏族的社会结构特征,墓坑也更加规整,通过墓葬规模大小、葬具的有无或质量以及随葬品多寡优劣等来体现身份等级的差异更加明显。
如龙山时代,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氏族公共墓地原则普遍存在的同时,因等级差异而存在的不同等级分葬现象更显突出,甚至还因聚落的等级差异出现了不同规格的贵族墓地,其中以良渚文化的情况最为清楚。反山和瑶山遗址都是良渚贵族墓地,但反山墓地的规格明显高于瑶山墓地;另外,还有不少规格低于瑶山的良渚贵族墓地。中原地区陶寺墓地也存在不同等级分葬现象,墓葬规格可分为三类七、八个等级。

8、考古队员在开挖古墓时,为什么要烧香做法?

考古学家之所以在挖古墓前烧香做法,有两点原因:一、尊重传统文化;二、祭拜土地公。

很多人发现,考古专家在挖掘古墓前会先烧香做法,其实这并不是因为迷信,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国家,在漫长的岁月沉淀中,积累了很多风俗和文化传统,《诗经》中记载,凡是祭祀都要烧香做法,到了后来,烧香祭拜也变成一件隆重有仪式的事情。

在挖掘古墓前,不止考古学家会烧香做,其实,就连那些盗墓贼在进入古墓前也会烧次香祭拜,这其中也包含着我国的文化知识。 

我国文化渊远流长,从古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一些风俗习惯确实需要我们一直传承流传下去,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死者为大。”意思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死后,就应该获得别人对他尊重,就应该事事以死者尊,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烧香做法便是代表着对死者的尊重,其实,也是给人们的一种心理安慰。

在我国的民间习俗中,土地公通常被认为是福德正神或灶神,专门负责帮人们驱邪、避难,通常作为人们祈福许愿的对象。书中记载,只要是和土地有关的事情都归土地公所管,包括地里农作物的生长,五谷的丰收都在他的管辖之内,而古墓通常埋置土中,所以人们为了挖掘能够更顺利,所以就会烧香做法进行祭拜。

据记载,曾经也有考古学家并没有在挖掘前烧香祭拜,但是,之后却出现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那些参与挖掘的考古专家或死或伤,都遭受了意外,后来,这些考古专家在挖掘之前,都必须虔诚地祭拜后方才进入,目的也就是让墓主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他的敬意,这些算是对死者的尊重。

9、唐朝墓葬的风俗习惯

隋唐五代在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地区,北魏以来的墓葬制度。经隋代,至於盛唐,一脉相承。当时贵族官僚的大墓,都是采用斜坡式的墓道。包括一段很长的隧道,隧道顶部开天井,两壁设龕。

墓穴多采用砖室,土洞墓已降为低级官吏或平民所用。一般的官僚,其墓室都为单室。二品以上的大官,除主室以外,有时还设简单的前室。成王李仁墓、章怀太子墓及“号墓为陵”的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则都有前後两室。

唐代帝陵除少数是“积土为陵”的以外,大多数都是“依山为陵”。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以梁山的主峰为中心,筑平面略呈方形的内城,四面各开一门。门外置石狮,石马和石人。

南面的朱雀门是正门,入门即为献殿。自南面远处第一道门阙至内城的朱雀门,神道长达3公里,两旁列瑞禽、瑞兽、马、武将、文臣以及外国首领的石雕像,并树“述圣记”碑和“无字碑”。

(9)古墓的风俗扩展资料

唐代从公元618年建国,至公元907年灭亡,历时289年。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乾陵),除昭宗李晔( yè)的和陵和哀帝李柷(zhù )的温陵分别在河南偃师和山东菏泽外,其余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陕西省乾县、礼泉、泾阳、三原、蒲城、富平6县,东西绵延100余公里。

几乎与渭水汉九陵成平行一线。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载,昭陵和贞陵周围一百二十里;乾陵周围八十里;泰陵周围七十六里;定、桥、建、元、崇、丰、景、光、庄、章、端、简、靖等13陵周围四十里;献陵周围二十里。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曾对18陵进行整修,树立题碑。

唐十八陵分布于渭北六县:依次为乾县的高宗和武则天乾陵、僖宗靖陵;礼泉的太宗昭陵、肃宗建陵;泾阳的宣宗贞陵、德宗崇陵;三原的高祖献陵、敬宗庄陵、武宗端陵;富平的中宗定陵、懿宗简陵、代宗元陵、文宗章陵、顺宗丰陵;蒲城的睿宗桥陵、玄宗泰陵、宪宗景陵和穆宗光陵。

唐的大陵制度沿袭汉代,是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动乱岁月,将堆土为陵转变为依山为陵的产物。

唐代290年的历史中先后出现了20位帝王,除去末代两帝不在陕西安葬外,其余都葬在长安以北的塬上,地跨号称“唐十八陵”。陵区一般可以分为3个部分:陵山、陵园(内外城)、下宫和陪葬墓群。

陵山的选择必须要巍然独特、气势俊秀,站在山陵之巅向南近可以俯视整个陵园,向远可以眺望泾、渭大川。

当初,唐德宗的葬礼有日本使者参加,他跟随到了嵯峨山,看到其气势壮观,深为震撼,回国后广为传颂,后来把京都近郊一座山命名为“嵯峨山”,太子的宫邸亦称“嵯峨院”,及至太子即位便是历史上的“嵯峨天皇”。

10、扫墓的习俗

扫墓习俗: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清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