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海南文昌风俗

海南文昌风俗

发布时间: 2022-01-23 06:26:12

1、文昌习俗有哪些,要长的

文昌文化 文昌市位于海南省的东北部,是海南省所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这里不仅是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文化古城,也是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的新兴城市。文昌市全境呈半月形,三面环海,各种资源丰富,自然景色优美,其中东郊椰林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椰树婆娑,椰果累累,独特的椰乡风情让人叹为观止,文昌也获得了“椰子之乡”的美誉。文昌也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文昌人民勤劳善良,坚强勇敢,有一百多万的华侨侨居海外。文昌市自汉武帝元封年就有置县历史,经历了两千一百多年的悠悠岁月,悠久的历史积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孕育出无数历史名人,文昌市有着“将军之乡”的美誉,诞生了将近两百位的将军,其中包括共产党大将张云逸和国民党将领陈策;这里还是孙中山夫人宋庆龄、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故乡,宋氏家族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深远影响,故而也是公认的“国母之乡。 【传统舞蹈】文昌盅盘舞是一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独特艺术魅力的传统民间舞蹈,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是海南民间舞蹈中的一朵奇葩。文昌盅盘舞在文昌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最初只是在纪念冼夫人的“军坡节”期间演出,经过逐渐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种娱乐性舞蹈,每逢节日或喜庆日子都会表演,非常热闹。盅盘舞的主要道具是盅、盘、筷、匙等,演员分为生、旦、丑三个角色,表演时旦角执瓷盅,上下而舞,婀娜多姿,生角执瓷盘和筷子,与旦角配合,丑角执彩扇和匙,演员翩翩起舞,手中道具相互撞击,声音清脆悦耳,舞蹈气氛热烈欢快,表演时还有锣鼓等乐器伴奏,盅盘舞是海岛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所产生的,舞蹈表现力丰富,演员技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传统艺术】文昌市的民居建筑注重装饰,一般都有绘制壁画的习俗,使房间更为典雅庄重。文昌壁画的题材较为广泛,但是根据不同的地点也有区别,一般的住宅里不会绘制人物像,在祠堂祖庙里人物画较为常见,在住宅里绘制的都是民间较为流行的吉祥物,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例如“喜鹊登梅”象征着喜上眉梢,“松竹梅”象征着高尚品德,“金鱼和海棠”象征着金玉满堂,还有象征富贵的牡丹花和延年益寿的松鹤等,民居住宅中有一些壁画是用纸灰泥做成的浮雕,使造型更具立体感,栩栩如生,非常独特。壁画所用的颜料配制独特,色彩经久不褪,艺人是用一种当地山坡上的具有自然色的粉石,用赤糖米酒等调配均匀而配制成的颜料。
【传统技艺】文昌市椰子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了整个海南省将近一半,是著名的“椰子之乡”,以椰子壳为原料,雕刻成的工艺品就是椰雕,椰雕是当地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椰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唐代就有相关记载,距今已有一千多年,还曾作为贡品进入中央,有“天南贡品”的称号,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椰雕工艺逐渐成熟,此后,历代艺人不断创新丰富,使得椰雕技艺成为了一种有着独特民族风格的特色工艺。椰雕作品造型古朴,雅致,质地轻巧,雕刻手法多样,有平面浮雕、通花浮雕、立体浮雕、贝壳镶嵌雕刻等,椰雕品种丰富,有餐具、茶具、画屏、挂屏等,将观赏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充满浓郁的海南风格。
【传统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民俗节日,在过节期间各地都流传有不同的民间习俗,文昌市元宵节传承了中原元宵节闹灯的习俗,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变革,充满乐趣,富有当地特色。在文昌,每到元宵节夜晚来临,百姓都会手执花灯巡游全村,形成一个长龙,送灯队伍沿途还要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并进行盅盘舞的表演,这就是文昌当地的元宵送灯习俗,当地人把它当做是春节的继续,人们巡游完村子,就要将花灯挂在共庙内外,最有趣的是,当花灯挂好,缺钱缺丁的人家便会争夺财丁兴旺人家的花灯,把它当成吉祥物,文昌市也有一些地方巡游完全村后将花灯收集起来一起燃烧,红色的火光与洁白的月光交相辉映,景色壮观。

2、海南文昌的风土人情??

不是我夸我自己。文昌人真的太棒了。

3、文昌的家乡习俗 (过年的)

新年第一顿吃白糖配饭

说到文昌过年的习俗,娘家在文昌市翁田镇九良乡罗马村的杨女士滔滔不绝:“我出嫁20多年了,但记得可清楚呢!大年初一不能杀鸡。一家老老小小围坐在桌前,吃新年第一顿饭——白糖配饭。”

“白米饭配着白砂糖,嘴里嚼着甜味,寓意来年甜甜蜜蜜”,杨女士说起来甜滋滋的。吃饭之前,还有“拜公”的习俗。家里人把专门准备的咸鱼、“椰点心”等摆上八仙桌,一家人祭祖之后,才开始一天的新年活动。
罗豆镇南山村的符奶奶已经70多岁了,她说,大年初一不能大声说话,怕叨扰了神灵;也不能扫地,那会把新年的运气扫走。他20多岁的孙子符先生对风俗感受很深:老一辈人很注重习俗,大年初一不能使用剪刀、针等利器,我们现在也都严格遵守。
约定俗成全村共同燃放爆竹
杨女士所在的村子大年初一要燃放三次爆竹。第一次,全村指定一个专门的人在特地的时间点燃爆竹,然后,全村各家各户依次燃放,在全村形成大循环。“每当这个时候,全村的爆竹声连成一片,响个不停。”杨女士对此记忆深刻。第二次,是“拜公”结束后,家家户户按照各自的时间,点燃爆竹。最后一次,则是吃完新年团圆饭,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等待爆竹再次点燃。“一般家境越富裕,爆竹声响得越久。”杨女士说道,“每年我们都会注意着哪家的爆竹响得最久,哪家近年进账最多。”
传统的农村,传宗接代的概念很深。符奶奶说,每年家里都要“送灯”到祠堂,有男孩的人家才有资格举行的仪式。因为“灯”和“丁”谐音,“送灯”也意味着希望人丁兴旺,香火旺盛。
体育赛事丰富春节假日
作为华侨之乡的文昌,春节期间华侨或政府会出资举办各种体育比赛。排球,是文昌人最爱的体育项目。“每当举办排球比赛,各家携家带口出现在球场,为运动员加油助威,也是增加家庭过年氛围的好方法。”符先生说。虽然他对传统的一些仪式并不热衷,但是,体育比赛是他每年过年必关注的事情。
正月说话的禁忌;比如初一不杀生、不扫除洗涮、除了鼓捣吃的其他一切家务停顿、择吉向吉时串门拜年;初二祭牙疆,完了媳妇们抢着到水井汲水,第一个到水井打水的要在井头放下少许的钱,保佑本家一年平安顺利,回娘家;初三扫赤口,免一年口舌是非;元宵偷青、过桥;端午吃粽子洗龙水放风筝;进入七月前要理发;七月初七乞巧;七月半白天不许小孩子出村子,特别不能到山坡上水塘边玩耍,晚饭后家里烧香燃炮,门外插香引路,把鬼们引领到它们该去的地方;中秋舂米做粑粑庆团圆,老人接天露洗眼……好多好多!
以上来自http://bbs.city.tianya.cn/new/TianyaCity/content.asp?idWriter=0&Key=0&idItem=189&idArticle=555593

看到这个问题好久没有人来回答,很好奇,于是在网上找了一些,希望能够对你有用!

4、海南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海南的汉族人较多..
基本就和大陆没什么不同
有点像广东人
民族风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远古时代,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民族风情质朴、敦厚,长久以来就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艺著称于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树的空隙间用竹篱笆围成小块菜地,各色蔬菜娇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特色活动
海南民俗节庆活动: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彝、侗、瑶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习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们世代聚居在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区及西南部,现有人口130余万。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我国南方的壮族和布依族有着密切的渊源。黎族又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于山谷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村寨周围长有茂密的树木或刺竹。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船形茅草屋”,传说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来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庆佳节,黎族男女要相互对歌或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每年农历“三月三”是黎族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纺织技术。元代女纺织家黄道婆就是从黎族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棉纺技术。黎族人织的黎锦一般以黑、棕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花纹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子缠红色或黑色头巾,上衣开襟,布巾缚腰;妇女的服饰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们共同的服饰。
海南岛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衍生了许多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琼山市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换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每年中秋为儋州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欢乐节”。

5、海南的习俗

1、换花节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海口市琼山区府城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府城元宵换花节。

2、冼夫人文化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冼夫人文化节(原称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

3、三月三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4、南山长寿文化节

“南山长寿文化节”是三亚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节庆活动,每两年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期间举办,活动为期一周。

活动以“生态健康、国泰民安、长寿延生”为主题,生动地展示海南省长寿岛形象,推动老年旅游事业的发展,一贯地倡导“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的社会主张,继续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尊老、孝母”的优良传统,为提高老人生活品质,增进老人身心健康而努力。

5、海南岛欢乐节

海南岛欢乐节由海南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全省性旅游节庆,每年11月举行。作为新策划的旅游节庆活动,该节的特点是“旅游搭台,唱旅游戏”。欢乐节在全省旅游市县举行,各地不同特色的活动,让游客可以有多样的选择。欢乐节强调欢乐性和参与性。

6、万宁文灯节

在万宁市,放文灯是盛行已久的民间娱乐习俗,在兴隆景区,凡逢节日、庆典或大型活动,都有放孔明灯的习俗,来乞求保佑。在首届中国青年欢乐节暨第五届海南岛欢乐节这个特别的节日里,万宁兴隆旅游区变成了天上灯市,在兴隆康乐文化广场上,人们齐聚一起共放文灯,放飞心愿。

万宁文灯节是欢乐节的重头戏之一。本届文灯节活动突出“青春欢乐喜洋洋,万宁文灯呈吉祥”的主题,把浓郁的海南文灯文化、黎苗族文化、万州美食文化、温泉文化与在兴隆地区21个国家归国华侨的异域文化、风情相互交融。

6、海南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1、三月三节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黎族三月三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

2、元宵换花节

据海南省民俗专家介绍,“换花节”起源于“换香节”,唐末已存在元宵张灯结彩、换香活动。“换香”蕴含着当地老百姓互换香火,有换吉纳祥,发财旺丁的寓意。

后来出于节庆安全考虑,1984年,府城民间“换香”习俗改为“换花”,“换花”逐渐成为人们元宵闹春的主要活动,并演变成年轻人追求爱情的新习俗。

换花节原是府城特有民间节日,历史悠久,据说源自唐代。但是,从前换的是香,而不是花,意在香火不绝。海南建省办特区后,传统的换香变成了新潮的换花,活动的规模、范围、区域逐年扩大,形成了凝聚友谊、美好、幸福、欢快为一体的新的娱乐形式。

3、海南国际椰子节

海口有“椰子街”并开办椰子灯会;在椰子之乡文昌县品尝鲜美椰子;在通什市,黎族和苗族将过他们盛大的狂欢节"三月三",可观看到黎族、苗族人民的婚俗和祭祖典礼;三亚有"国际龙舟赛"和"民间武术比赛"。 

节庆旅游日程 下午三亚国际饭店集中,住国际饭店。 参加开幕式,游览椰子街,观看椰子市灯笼展示。住国际饭店。 到椰子县文昌尝椰子,参加三月三黎、苗族通什市联欢和婚礼仪式,以及向祖先献祭。

4、海南岛欢乐节

海南岛欢乐节,由海南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全省性旅游节庆,每年11月举行。作为新策划的旅游节庆活动,该节的特点是“旅游搭台,唱旅游戏”。欢乐节在全省旅游市县举行,各地不同特色的活动,让游客可以有多样的选择。欢乐节强调欢乐性和参与性。

5、万宁文灯节

在万宁市,放文灯是盛行已久的民间娱乐习俗,在兴隆景区,凡逢节日、庆典或大型活动,都有放孔明灯的习俗,来乞求保佑。在首届中国青年欢乐节暨第五届海南岛欢乐节这个特别的节日里,万宁兴隆旅游区变成了天上灯市,在兴隆康乐文化广场上,人们齐聚一起共放文灯,放飞心愿。

万宁文灯节是欢乐节的重头戏之一。本届文灯节活动突出“青春欢乐喜洋洋,万宁文灯呈吉祥”的主题,把浓郁的海南文灯文化、黎苗族文化、万州美食文化、温泉文化与在兴隆地区21个国家归国华侨的异域文化、风情相互交融。

7、海南的风俗

1、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海口市琼山区府城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府城元宵换花节。

2、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冼夫人文化节(原称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

3、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

4、每年中秋为儋州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

歌节一般由一个村的一组男青年与另一个村的一组女青年各排成一列,面对面地进行对歌。每个队都有领头歌手,负责起调、领唱、指挥与选择歌词。对歌,一般先由男方歌手领唱,后由女方歌手唱答,队形可随时变化。歌手们手舞足蹈、男唱女答、互不相让。比赛不受时间限制,以“唱倒”对方为止。

5、黎族一般实行土葬,葬俗因地区、方言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五指山腹地,人死后,则鸣枪报丧,男人用独木棺葬于本村氏族公共墓地,外村嫁来的女子,则需抬回其娘家由娘家料理丧事,并葬在娘家的墓地。

8、海南岛民俗风情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一、苗族风俗
每年三月三日,苗族同胞与黎家人一样,盛装欢庆节日。各家还制作五色饭,(也是海南苗族的特色美食),以纪念苗族先民五姓人家。五色饭是苗族人将山兰稻米,分别用桑等植物叶浸染成黑,红、绿、黄四色米,与白色米共煮,混合制成特香佳肴。苗族妇女的腊染技艺水平很高,能染出有各种精美图案和花鸟的衣裙、手帕和巾帽,因而苗族妇女的头饰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二、黎族风俗
黎族是海南岛原著民族,在海南岛的历史有三千多年,有着特有的原生态文化。但是在现代文明冲击之下,黎族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面临着传承的压力,很多宝贵的技艺和文化形态正濒临失传。保护璀璨的原生态黎族文化刻不容缓。纹身是海南黎族特有的习俗,是世界民族中一种罕见的原创性文化现象。纹身,黎语叫“打登”,亦叫“模欧”。海南汉语叫“绣面”或“书面”。西文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最早记载海南黎族纹身的是《山海经海内南经》,文中说汉武帝于元卦元年(公元前110年)平定南越时,在海南岛设的珠崖、儋耳二郡,就有“点涅其面,画体为鳞采”,既指当时在海南岛上的黎族先民这种习俗,由此推断距今2000多年前黎族妇女就有了纹身传统。有学者评价说,黎族妇女纹身是"刻在人体上的敦煌壁画",是写在身上的历史。纹身是黎族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特色活动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彝、侗、瑶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习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们世代聚居在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区及西南部,现有人口130余万。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我国南方的壮族和布依族有着密切的渊源。黎族又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于山谷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村寨周围长有茂密的树木或刺竹。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船形茅草屋”,传说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来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庆佳节,黎族男女要相互对歌或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每年农历“三月三”是黎族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纺织技术。元代女纺织家黄道婆就是从黎族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棉纺技术。黎族人织的黎锦一般以黑、棕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花纹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子缠红色或黑色头巾,上衣开襟,布巾缚腰;妇女的服饰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们共同的服饰。海南岛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衍生了许多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琼山市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换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每年中秋为儋州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欢乐节”。

9、文昌的人文文化

1.闽南文化(根源)成因:海南原为黎族聚居地,宋朝时期汉族从闽南莆田移民第一站为文昌,所以文昌属于闽南文化圈。后黎族渐渐退往五指山移居,汉族在沿海逐渐兴起,现文昌是海南唯一一个没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民间谚语“定安无海,文昌无黎”折射了文昌属于海南的“无黎区”。
主要体现:文昌话、文昌谚语、祖先信仰、公期、妈祖奉祀、海南姓氏起源、文昌传统汉族民居(海南传统民居)、文昌壁画、文昌地名起源、公仔戏、四色牌、琼剧等。
2.岭南文化(起居)
成因:地处中国岭南地带,常与广府文化交流相互融合,生活中有一定的典型岭南文化元素表现。
主要体现:休闲娱乐、茶文化、民居装饰、家具等。
3.南洋文化(外来)
成因:民国下南洋风潮,从文昌到东南亚的华侨数目异常庞大,现华侨人数120多万人,分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海南之最,与本市人口比例为2:0.9,是海南华侨之乡,华侨带来的南洋文化异常浓厚。
主要体现:番客、南洋装扮、茶点糕点、文昌话外来词汇、外来农作物、骑楼、排球等。
4.热带文化(环境)
成因:处于热带地区,从闽南移民后受气候影响逐渐改变了一些生活和劳动方面,是四个文化中唯一一个气候因素方面的文化体现。
主要体现:作息规律、农作时间、农作物物种、生活时间观念等。 1.方言简介
文昌话(海南话),系汉语闽南方言系统,与福建话、潮州话、雷州话和台湾话较为接近,其中文昌话语音清晰,影响较大,被视为海南话的标准语。海南话是以文昌话为代表,是海南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海南话新闻所使用的语言、海南戏琼剧的标准唱腔。
由于海南岛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南话受外界语言干扰较少,其中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语调得意保存至今,可谓为古汉语的活化石。
2.方言文字
海南话的书写形式是汉字,如何说就如何写,反之亦然,即说写一致。因而为古汉语,所以生僻字颇多,比如“做乜”,意思为做什么,乜在官话中念mie,在海南话中则念mi,“做乜”海南话也就是念为dod mi。更多如“饭箸”(筷子)、甴曱(蟑螂)、灶前(厨房)、公爹(男人)等。 文昌木屐
文昌木屐已有悠久的历史。初时,它的外形宛若一只用木板钉成的小凳子,上面再接合鞋帮着地的两只脚称为屐齿。由于屐齿的接触面积小,所以能适应泥泞的路面或在雨天行走,人不易滑倒。后来出于生活的需要,慢慢出现了由整块木料凿成的拖鞋形式的木屐。
文昌木屐种类颇多,有苦楝木屐、苦常木屐、江斧木屐等等,特别是用苦楝木料做的用油漆画得很漂亮的木屐,因为苦楝木轻便耐用,着之足下,真是妙不可言。
文昌素有穿木屐的习惯,尤其是在建国前,木屐更为盛行。建国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木屐逐渐被淘汰,以布鞋、皮鞋、塑料鞋取代,但是在城乡,仍然喜欢穿着木屐。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文昌木屐远传域外,在日本、朝鲜和东南亚一带,至今尤盛行不衰。
盅盘舞
盅盘舞是文昌市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舞蹈。在民间,每逢元宵佳节,随着送灯游村到各家各户贺年取乐的文艺小队伍,活跃在农村各个角落,热闹非常。
盅盘舞,以盅、盘、筷、匙为道具,把使用盅、盘、筷子、匙的姿势做为舞蹈的基本动作,加上撞击盅、盘、匙声节奏,配着民间小曲,频频起舞。舞蹈演员:生、旦、丑3人。道具使用:主角每手各拿小酒杯2个,生角一手拿盘、一手握筷子,丑角每只手各握匙4至6个。
壁画
文昌市的人民比较讲究住宅的装饰,历来建房造屋有绘制壁画的习俗。文昌民间住宅壁画的布局,一般都是在门楼正中上端和两端上墙,正厅横廊人字檐,正厅大门西侧上墙、房门拱和窗门拱筹处进行绘画装饰,使整间住宅增辉添色,典雅庄重。
壁画取材广泛,乡土气息浓郁。人们最喜欢在住宅里绘画民间流传的吉祥物,如在正厅横廊里常画的有像征喜上眉梢的喜鹊登梅;象征高尚品德的松、竹、梅;意喻金玉满堂的金鱼和海棠,表示连年有余的莲花和鲤鱼等。正厅大门的西侧上墙,画“狮子戏球”,窗门拱常画的有像征延年益寿的松鹤及号称富贵的牧丹花。窗户造型人们喜欢雕塑成喜喜 字。有不少住宅壁画更是纸灰泥浮雕,造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住宅壁画,人们习惯不绘人物画,人物画常见于祠堂祖庙,有像征吉祥的龙、凤、麒麟等;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有砍柴的樵夫,头戴竹笠的渔翁,骑在牛背上的牧童。还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山水亭榭等。
这些壁画的色彩经久不褪,主要是在于颜料的配制上。过去民间壁画艺人采用的颜料是一种山坡上拾来的具有自然色的粉石,用米酒、赤糖配制调匀而成,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建房很讲究装饰,民间壁画艺人为了适应这种形势,除了在题材、构图、表现手法等方面,既继承传统的丹青高枝,又有创新,此外,还在颜色上下功夫,采用广告颜料和大红、孔雀蓝等,所绘制的壁画色彩更加鲜艳悦目。
元宵送灯
文昌元宵送灯是一项传统项目,到了农历正月十五夜晚,人们掌着一盏盏花灯(花灯整个可见72个大小红“喜”字和36个“寿”字。在灯的正面还印有“招财进宝”,“连生贵子”等吉利的词或思古幽情的人物风景画),由一个“灯主”领队,排成长龙,敲锣打鼓,燃放炮竹沿村游行,然后到离村不远的公庙去,鼗灯挂在庙的内外,灯一挂好,人们便蜂拥而上去抢采花灯,据说,抢到了花灯便能发财,人丁兴旺。
公期
“公期”是海南的一种地方文化习俗,是一种年度的区域性祭神活动。这种活动不但海南有,在云南、两广的一些地区同样有这种习俗,而海南的“公期”最具特色。
实际上,“公期”主要是文昌一带的叫法,在海南的绝大多数地区一般叫“军坡”,实质是同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有些文昌人反而不知道什么是“军坡”,而海南其它地区及云、广地区的人一般明白什么是“公期”。因为文昌是海南的一个特殊的地方,它是大部分大陆人移民海南的第一站,同时它也是海南主要的文化发源地之一,“公期”是“军坡”的一种文雅叫法。 国家级
(本市申请) 南海航道更路经木偶戏(文昌公仔戏)东郊椰雕国家级
(海口申请) 琼剧 省级
(本市申请) 文昌盅盘舞文昌鸡养殖与烹调技艺椰雕省级
(海口申请) 海南粉 海南八音乐器 天后奉祀(妈祖信仰) 其他
(不完全统计) 文昌壁画文昌话(古汉语及外来语)吴发凤剧本海南麻将文昌九人排球玩法蓬莱米箩文昌老爸茶中点文昌老爸茶西点元霄送灯过雪(祭祀)公期老爸茶铺前祭海文昌近现代民居设计布局文昌传统汉族民居设计布局四色牌(十行)技巧琼菜文昌宴席头盘菜“全家福”烹调技艺抱罗粉文昌木屐文昌民间谚语文昌称呼词法椰子传统加工工艺糟粕醋制作工艺

10、海南文昌过年的风俗

过年的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各有差异,但不管是什么样的习俗,都围绕着一个字——吉,不论是煮鸡、蒸鱼,还是包饺子、吃年糕、放鞭炮,都是为了来年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文昌人:无鸡不成年 文昌人过年,至今还保存着延续了上千年的风俗习惯。文昌人无鸡不成年,一过中秋,家家户户就开始圈养文昌鸡,因为从初一到十五,家家的餐桌上肯定都少不了白斩鸡这道菜。 除夕那天,许多人家院子里都会摆上一张八仙桌,正中摆一只今年家里养的最肥的“阉鸡”,两旁则满满地摆着猪肉、“咸鱼对”、“红蛋”和饭团等东西,然后由家里的长者行祭祖仪式,待仪式完毕,烧完纸钱放完鞭炮后,一家老小便围坐在一起吃年饭。从除夕晚上开始,家家点灯,屋屋有灯,昼夜不灭,一直至初四天亮才罢,此举俗称“发灯”(海南话“灯”与“丁”同音),取“添丁发财”之意。 看“公仔戏”、听琼剧也是文昌人过年少不了的娱乐节目,从年初二开始,村村都会凑钱请戏班,在村里的“公庙”前热热闹闹地演上几出。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