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粉彩人物嫁妆瓶
1、我有一对奶奶的嫁妆瓶,高45厘米,瓶口直径13厘米,瓶底直径15.8厘米,底款是洪宪年制,请行家看看价值。
这个东西不错,我很想看更加清楚的图片,好东西,你不要相信人家说的,你自己算一下,你奶奶多大了啊?60岁的话也是到现在40年了,也就是1970年左右了,要是80岁的人的话,也是50年代的事情了,相信自己,同时我也很认可“EXPLXY”的说法,有正能量的人!
2、如何辨别民国粉彩
粉彩瓷和浅绛彩瓷都是釉上彩瓷,不同的是: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也有一种说法是加入铅粉,让色彩看上去很粉嫩的。浅绛彩不用,它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色直接画上瓷胎,所以粉彩会有渲染而浅绛没有。
粉彩摸上去突出感强,尤其是雍正乾隆的粉彩,用料多,显得又粉又厚。浅绛的突出感极弱。清末民初时期的浅绛彩多加入了文人画的风格,而粉彩则是沿用青花的绘画风格。从磨损程度而言,浅绛彩更易受磨损,往往脱彩严重。人物或者花鸟都到了看不清的地步。粉彩由于彩料较厚,相对较易保存完好。
(2)民国粉彩人物嫁妆瓶扩展资料
粉彩始创于1919年,主要用于绘制粉画,有很强的覆盖性,色彩明快,颜色种类繁多,在任何粗糙的表面(素描纸,黑板,石头,猫脸等等)都可绘制,笔触类似油画,作画方法类似水彩画先薄后厚,先浅后淡,上色辅助工具是纸擦笔,手指,海绵等。
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3、这个嫁妆瓶是民国的吗?价值多少?
民国粉彩人物嫁妆瓶 保存完好,个人保守估价3000.
4、喜嫁瓷的来历有什么典故?听说和古代公主出嫁有关?
的确如此,喜嫁瓷的来源据说是明朝时公主出嫁,皇帝与皇后命工匠制造一款瓷器当作公出出嫁的嫁妆,缓解她的思乡之情。后来送女儿出嫁瓶就成为皇亲贵族的传统,逐渐流传起来。
5、这个花瓶是哪个年代的?
晚清至民国初年的清花、人物象耳合合二仙,嫁妆瓶:民窖瓷
6、嫁妆瓶什么朝代有
【嫁妆瓶】清中晚期到民国期间中国汉族传统婚姻女方陪送的瓷器花瓶。回
嫁妆瓶被俗称为“掸瓶”、“胆答瓶”。按大小分可分为300件、200件及150件等几种形式。按色彩分可分为青花、青花加彩、粉彩等几种形式。
与之相关的嫁妆为:一对嫁妆瓶、一面台镜、一对帽筒、一个座钟、一对木箱。最常见的摆法为:一对嫁妆瓶中间放一面镜子;一对帽筒中间放一个座钟。均被摆放在木箱上。象征平静的生活。
有些富裕家庭也有的陪送茶叶罐、将军罐等等。
7、请问是什么年代,花瓶名字,价格,谢谢!
此类粉彩人物嫁妆瓶,在清代晚期和民国时期十分流行。粉彩瓷器始现于清代康熙晚期,尤其以雍正时期粉彩瓷最为出色,其色泽明快、淡雅,通常来说粉彩是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