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婚礼婚庆 » 大唐盛世婚礼

大唐盛世婚礼

发布时间: 2022-08-09 12:54:08

1、唐朝婚礼有哪些流程与习俗

唐朝婚嫁习俗

唐朝婚姻习俗多继承于北朝。在北朝,迎亲时,夫家在新郎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新娘家门口,齐声高喊:“新妇子!”这时候,新娘子家往往是紧闭大门,那意思是要给新郎点颜色看,这媳妇可不是好娶的,于是夫家几十甚至上百口子就围成一圈在大门外叫唤,直到把门催开,迎接新娘上车。在唐朝,这被称为“催妆”。唐朝迎亲往往是在黄昏,中唐以后才有人把时间改在清晨。在接完新娘后,事情还没算完,女方往往集中一大批人,挡在道上,不让新郎的车子过去,想过去也行,留下买路财,谓之“障车”。

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唐朝时新增加的婚俗:
近代婚礼,当迎妇,以粟三升填臼,席一枚以覆井,枲三斤以塞窗,箭三只置户上。妇上车,婿骑而环车三匝。女嫁之明日,其家作黍臛。女将上车,以蔽膝覆面。妇入门,舅姑以下悉从便门出,更从门入,言当躝新妇迹。又妇入门,先拜猪枳及灶。娶妇。夫妇并拜,或共结镜纽。又娶妇之家,弄新妇,腊月娶妇,不见姑。

结婚前男方必须以粟米三升填石臼,以一张席子盖住井口,以枲麻三斤塞上窗户,以箭三支放在新房门口。接到新娘子后,新娘子上车时,得挡上膝盖,搭上盖头,新娘子上车后,新郎需要骑马围着车绕三圈。新娘子初入婆家,先拜灶台,以示将来成为操持家务的好手。男方的父母等亲属则从便门出,然后再从正门入,为的是踩新娘子的脚印,以沾喜运。

唐朝时的结婚仪式很有趣,包含了浓重的民俗文化:
唐人风俗多春夏迎娶新人,腊月婚嫁则有规矩即新娘不能见姑即婆婆(唐时称公婆为舅姑)。结婚当天,新人不能住进房子,必须住在屋外用青布幔搭建的帐篷,谓之“青庐”。新人在这里面完成交拜仪式并过新婚第一夜。在“青庐”内夫妇对拜,各剪发一缕置于锦囊,象征结发夫妻。

新婚后,女婿回门,拜见岳父岳母时,女方家眷亲朋皆至,此时有个好玩的游戏,那就是姑娘们用木杖、竹杖打女婿为乐,直到女婿被揍得晕头转向才罢休,这可被理解成是女方的示威:我们家闺女可嫁过去了,你看着办吧!此外,唐朝婚礼还有个新段子,就是“铺母卺童”,即在结婚前的一天,女方派一名资深的妇女到男方家“铺房”,展示女方陪送的嫁妆。这并非没有必要,唐朝沿袭魏晋余风,讲求门第高贵。唐人薛元超曾说:“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在这里提到了“五姓女”,也就是五个有着久远光荣史的豪门大族:太原王氏,博陵、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赵郡李氏。以上五姓自恃门第高贵,连皇族(他们质疑李姓皇族非陇西、赵郡的李氏)也不放在眼里,不肯主动与之为婚。唐朝的士人,以能娶这五姓女为荣耀。如果你不是五姓女,那么结婚时就要注意了,为了嫁过去后过得舒服些,不受老公家的人的气,就只能在“铺房”时显示一下娘家的实力了。

纳采礼仪。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奠雁。在按六礼而行的婚姻中,除了纳征(下聘)以外,其余五礼均需男方使者执雁为礼送与女家。因为雁是侯鸟,随气候变化南北迁徙并有定时,且配偶固定,一只亡,另一只不再择偶。古人认为,雁南往北来顺乎阴阳,配偶固定合乎义礼,婚姻以雁为礼,象征阴阳和顺,也象征新娘的忠贞专一。切记,一定要是活雁,事后还要放生的,不然不吉利 。当然,即便是在古代,大雁也不容易入手,所以可以用鹅,也可以是雉鸟代替。别的礼物就不多说了。

过了纳采,接下来就是问名。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

双方合过八字,觉得可以,那就进入下一个环节:纳吉。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也要行奠雁礼。也是下正式婚书。有一整套签字等等程序。现在大概算是登记以及婚前财产公正程序。

然后是第四步,纳征 。也叫纳币。通俗一点,就是送聘礼。各代价码是不太一样的。早期,用帛淄,然后金,银,不一而足。送过财礼,下来就是请期 。算好良辰吉日,就准备娶新媳妇过门。

然后即是最重要的一步:亲迎。简而言之就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新郎亲迎,古代是要御车至女家,傧相赞引拜其岳父母以及诸亲。里头礼节一套,然后迎新娘出来上车,新郎御轮三周,先归。新娘乘后车,女家亲属数人伴送,称“送亲”。注意新娘所乘之马车,一般都由女方自备,事后三月要由男方送回。

古时还有催妆诗,障车等等说头。比如,唐朝时云阳公主出嫁,男方傧相是陆畅,作的催妆诗是:“云安公主贵,出嫁五侯家。天母亲调粉,日兄怜赐花。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 宫女们因为觉得陆畅操吴音,才思敏捷,都愿跟他开玩笑,宫中才女宋若兰、宋若昭作诗道:“十二层楼倚碧空,凤鸾相对立梧桐。双成走报监门卫,莫使吴歈(吴地的歌曲)入汉宫。”陆酬曰:“粉面仙郎选圣朝,偶逢秦女学吹箫。须教翡翠闻王母,不奈乌鸢噪鹊桥。”

注意误区:
误区一,拜堂乱拜,现在说得夫妻对拜,说得是两个人头碰头,大大这可不是梁山泊上鸳鸯盗结义啊,古礼,女的先拜,男方回礼,如是者四,这才是王道,夫道,正道。此外说说拜堂地点误区,所谓青庐结拜,其实是北朝礼俗,在唐朝的时候经过变革,才改在堂上。《世说新语》里记载汉朝时,曹操与袁绍去劫了别人的青庐,搅闹婚礼,其实是劫外国人的婚礼,类似于今天中国人冲进教堂去抢个洋妞。

误区二,新房交杯酒,又称合卺。古语有“合卺而醑”,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各执一片以醑。男方要记住,喝完之后,要把杯子倒过来,取阴阳和顺之意。不然这辈子就要被老婆欺负了。还有鞋子要放好,不能被老婆鞋子踩到。衣服也不能被压到等等。

婚礼礼仪中,还有若干注意事项:
其一,却扇,古时,新妇多用扇遮脸,需待交拜后去之。称为“却扇”,和前面说过的催妆诗一样,男方也要做却扇诗。

其二,合髻,也称作“结发”,象征夫妻和睦,永结同心。“结发”的具体操作方式历代不同。秦汉时的“结发”,就是新郎亲手解去新娘在娘家时所结的许婚之缨,即系头发的彩带,重新梳理头发后再为之系上。隋唐以后的“结发”,是男女双方各剪下少许头发,挽成“合髻”,一般都是马上交给新娘保存起来。唐代女诗人晁采的《子夜歌》云:“依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问无人处,绾作同心结”。世人常用“结发”、“合髻”作为夫妻结合的代称,甚至特指为“原配”(亦称“元配”)夫妇。

2、唐朝婚礼有哪些礼仪 唐朝婚礼服装有何特点

唐朝婚嫁习俗

唐朝婚姻习俗多继承于北朝。在北朝,迎亲时,夫家在新郎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新娘家门口,齐声高喊:“新妇子!”这时候,新娘子家往往是紧闭大门,那意思是要给新郎点颜色看,这媳妇可不是好娶的,于是夫家几十甚至上百口子就围成一圈在大门外叫唤,直到把门催开,迎接新娘上车。在唐朝,这被称为“催妆”。唐朝迎亲往往是在黄昏,中唐以后才有人把时间改在清晨。在接完新娘后,事情还没算完,女方往往集中一大批人,挡在道上,不让新郎的车子过去,想过去也行,留下买路财,谓之“障车”。

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唐朝时新增加的婚俗:
近代婚礼,当迎妇,以粟三升填臼,席一枚以覆井,枲三斤以塞窗,箭三只置户上。妇上车,婿骑而环车三匝。女嫁之明日,其家作黍臛。女将上车,以蔽膝覆面。妇入门,舅姑以下悉从便门出,更从门入,言当躝新妇迹。又妇入门,先拜猪枳及灶。娶妇。夫妇并拜,或共结镜纽。又娶妇之家,弄新妇,腊月娶妇,不见姑。

即结婚前男方必须以粟米三升填石臼,以一张席子盖住井口,以枲麻三斤塞上窗户,以箭三支放在新房门口。接到新娘子后,新娘子上车时,得挡上膝盖,搭上盖头,新娘子上车后,新郎需要骑马围着车绕三圈。新娘子初入婆家,先拜灶台,以示将来成为操持家务的好手。男方的父母等亲属则从便门出,然后再从正门入,为的是踩新娘子的脚印,以沾喜运。

3、唐朝最奇特的婚礼,迎亲队伍里竟然藏满了甲兵?

这是一个典故,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唐末时期担任泰宁节度使的齐克让,讲了他被敌人设计夺城的故事。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帝国国运急转直下,深陷内忧外患。齐克让作为大唐皇室最后的希望,拼命抵抗黄巢军,遗憾的是在潼关一役战败,不得不率军逃回大本营兖州城。

兖州地势优越,是繁华之地,虽然皇帝跑了,大唐群龙无首,但齐克让小日子过得还算安稳。但是毕竟朝廷没了,各地军阀藩镇节度使们便纷纷屯兵自重,野心大的更是蠢蠢欲动,军阀混战不断,他们倚强凌弱,互相吞并。齐克让驻守的泰宁是一块大肥肉,成了大家想争夺的地盘。

天平军节度使朱瑄兄弟就觊觎泰宁已久,但是泰宁军队很有实力,来硬的很难钢的过,那么正面不行只好曲线救国了。两兄弟坐一起一合计,歪点子说来就来。

他们的办法就是和齐克让联姻。齐克让有个女儿正值妙龄待嫁,而他们这边的弟弟朱瑾也暂未结婚,妙龄女子配高干子弟,强强联合,门当户对,齐克让肯定也不会拒绝,以联姻这个名义就可以让两家联系起来,而齐克让也不会再对自己这些人心生戒备之意了。

这个事情派人一提,齐克让想都没想马上就答应了,在他看来这个女婿招的好,以后互相扶持,联手干一番大事业。到了迎亲的日子,朱瑾的迎亲队伍,从郓州出发,浩浩荡荡的队伍延绵十数里,齐克让丝毫没有怀疑,当夜更是喝的酩酊大醉。

然而他的好女婿却组织藏在迎亲队伍里面的士兵从大箱子里拿出大刀片子,在这新婚之夜攻破兖州的城防,收下了这块肥肉。可以说是赔了女儿又折兵。

4、唐朝结婚的仪式都是什么样的,主要的流程都有哪些?

尽管是在现代这个新社会,每个地区也有每个地区的风俗,尤其在婚礼的细节上体现得回就十分的明显。同答样的,在古代的各个朝代也有着不同的婚礼习俗和婚礼仪式以及流程。那么在当时相对来说比较开放的唐朝,他们的婚礼仪式是怎样的?都有哪些流程呢?

第一,结婚六礼。

在唐朝时候,婚礼的仪式可以总结为六礼。第一礼是纳采,第二礼是问名,第三礼是纳吉,第四礼是纳征,第五礼是请期,第六礼是亲迎。这一仪式在《礼记 昏义》里面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牵扯到和外族的联姻则有着其他更加详细的要求。

第二,接亲流程。

在迎亲的时候,新郎等一群人来到新娘家门口,需要齐声高喊“新妇子”。然后新娘家会紧闭大门,意思就是给新郎点儿颜色看看,这个时候新郎就要一直在门外催促,直至把新娘接上车。在接完新娘之后,女方还会派一批人挡在路上,不让新郎的车子过去,除非留下“买路财”。

第三,婚轿流程。

当新郎接到新娘子之后,在新娘子上车的时候必须挡上膝盖,然后搭上盖头。新娘子上车之后新郎需要围着车绕三圈,当然这是要新郎骑着马进行的。当新娘子一开始到婆家之后要先拜灶台,这预示着将来新娘要成为操持家务的一把好手。

5、唐朝婚礼有哪些独特的习俗

1、这个问题以前有人在百度上问过,最后没得到想要的答案。
2、主要是这种民俗要在线下或者民间找。
3、网上都是年轻人,大家很少知道这个答案。
4、再有都说看唐朝要区日本,因为日本很多建筑和风俗是学习中国唐朝的。

6、唐朝时结婚有什么习俗?一定要正统

古时婚礼又被称为“六礼”,所谓“六礼”指的是说媒成功后的六个程序:纳采(双方碰头)、问名(询问女孩的名字用以卜算)、纳吉(将卜算结果告知对方)、纳征(送聘礼)、请期(定日子)、亲迎(迎娶新娘子)。
在唐朝,以上规矩基本上被传承下来。唐朝婚姻习俗多继承于北朝。在北朝,迎亲时,夫家在新郎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新娘家门口,齐声高喊:“新妇子!”这时候,新娘子家往往是紧闭大门,那意思是要给新郎点颜色看,这媳妇可不是好娶的,于是夫家几十甚至上百口子就围成一圈在大门外叫唤,直到把门催开,迎接新娘上车。在唐朝,这被称为“催妆”。唐朝迎亲往往是在黄昏,中唐以后才有人把时间改在清晨。在接完新娘后,事情还没算完,女方往往集中一大批人,挡在道上,不让新郎的车子过去,想过去也行,留下买路财,谓之“障车”。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唐朝时新增加的婚俗:
近代婚礼,当迎妇,以粟三升填臼,席一枚以覆井,枲三斤以塞窗,箭三只置户上。妇上车,婿骑而环车三匝。女嫁之明日,其家作黍臛。女将上车,以蔽膝覆面。妇入门,舅姑以下悉从便门出,更从门入,言当躝新妇迹。又妇入门,先拜猪枳及灶。娶妇。夫妇并拜,或共结镜纽。又娶妇之家,弄新妇,腊月娶妇,不见姑。
即结婚前男方必须以粟米三升填石臼,以一张席子盖住井口,以枲麻三斤塞上窗户,以箭三支放在新房门口。接到新娘子后,新娘子上车时,得挡上膝盖,搭上盖头,新娘子上车后,新郎需要骑马围着车绕三圈。新娘子初入婆家,先拜灶台,以示将来成为操持家务的好手。男方的父母等亲属则从便门出,然后再从正门入,为的是踩新娘子的脚印,以沾喜运。
唐朝时的结婚仪式很有趣,包含了浓重的民俗文化:唐人风俗多春夏迎娶新人,腊月婚嫁则有规矩即新娘不能见姑即婆婆(唐时称公婆为舅姑)。结婚当天,新人不能住进房子,必须住在屋外用青布幔搭建的帐篷,谓之“青庐”。新人在这里面完成交拜仪式并过新婚第一夜。在“青庐”内夫妇对拜,各剪发一缕置于锦囊,象征结发夫妻。新婚后,女婿回门,拜见岳父岳母时,女方家眷亲朋皆至,此时有个好玩的游戏,那就是姑娘们用木杖、竹杖打女婿为乐,直到女婿被揍得晕头转向才罢休,这可被理解成是女方的示威:我们家闺女可嫁过去了,你看着办吧!此外,唐朝婚礼还有个新段子,就是“铺母卺童”,即在结婚前的一天,女方派一名资深的妇女到男方家“铺房”,展示女方陪送的嫁妆。这并非没有必要。唐朝沿袭魏晋余风,讲求门第高贵。唐人薛元超曾说:“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在这里提到了“五姓女”,也就是五个有着久远光荣史的豪门大族:太原王氏,博陵、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赵郡李氏。以上五姓自恃门第高贵,连皇族(他们质疑李姓皇族非陇西、赵郡的李氏)也不放在眼里,不肯主动与之为婚。唐朝的士人,以能娶这五姓女为荣耀。如果你不是五姓女,那么结婚时就要注意了,为了嫁过去后过得舒服些,不受老公家的人的气,就只能在“铺房”时显示一下娘家的实力了。

不知道楼主是否满意

7、唐朝婚礼,看看唐朝是怎么样结婚的,真是长见识了

唐代的《酉阳杂俎》有多个章节记录了唐代的婚礼内容,今天就让您体验一把唐代的婚礼感觉。

结婚前的五礼基本上和先秦汉代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也就是民间说法有些不同罢了。

婚礼的彩礼也有周礼规定的鹿皮,丝帛变成了以下几种: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棉絮、长命缕、干漆九事。每种都有特别的寓意。

合欢表示夫妻相爱永久,嘉禾表示福气共享,阿胶干漆表示如胶似漆,九子蒲朱苇表示能屈能伸,双石表示义在两固,棉絮表示情义绵长,长命缕表示相守久远。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到人们对婚姻的美好期望,同时也印证了民间风俗对婚礼的影响,因为如此多的附会性解释不大会出自礼仪制度本身。

结婚的当天,天还没有大亮,您就开始准备出发迎接新娘了。怎么回事儿?不是说黄昏之礼吗?到了唐代规矩改了?你您说的不错,唐的的结婚时间确实是有从清晨开始的了,起码说黄昏成礼不再是代表当时的全部婚礼形式。今天北京中午,天津晚上不还是也是典型的两种婚礼特色嘛。

到了新娘家中,不见了周礼中安静的行礼方式,好一阵喧闹,在新娘娘家人一顿劈头盖顶的棍棒加攻下狼狈的进了新娘家的院门。您问这是做啥?这也是唐代开始出现独有的风俗,弄婿,趁着新娘子还没出家门好好的捉弄一下您。

到了新娘闺房外,还是没算完,作为诗词盛行的唐代,不会念两首诗催妆怎么能过得了关?新娘子就在房门里面等着,您不念人家不出来,硬着头皮上吧。当然提前准备几首也是准许的,只要祈祷新娘子和家人没有临时出题的习惯,这可是真说不准的,。因为这个环节也是民俗,并没有一定之规,在今天的婚礼中,藏鞋有规定哪里可以藏哪里不可以藏吗?一个道理,玩嗨了古人未必比今人保守。

为了不占用篇幅,我就放您一马不管您念了几首诗,请新娘出来和您回家得了。新娘子会用盖头盖住脸,走出来,乘上迎接她的车子。等到新娘子上了车,您要骑着马,绕着车走三圈。什么?您说您不会骑马怎么办?不可能!唐代别说男子,就连女子仆役有几个不会骑马的,唐代不会骑马就像是今天在美国说自己不会开车!骑马带着新娘赶紧走人吧!

新娘家则会在新娘子出嫁之后的第二天,做一种肉粥(何不食肉糜?难道老百姓家要天天嫁女儿吗?)。应该算是庆贺新娘顺利出嫁。

这一路上也不太平,看到婚礼出嫁的车队,一批又一批的老百姓聚拢过来讨要喜钱!这是什么情况?障车族!没见过吗?在今天很多地区也有,看见婚车上来就拦路要钱!这真是历史悠久了!只不过唐朝的障车族基本上还属于文闹,风俗性质更多一些。而且基本闹得厉害的是大户人家娶亲,您也就当行善了!否则原文里动辄散财万计,普通百姓哪里承受的起。

推塔过关一样的可算到了家门。在新娘进门前家中已经做好了两件事情。一个是用三升小米,填满家里院子捣碎食物的臼。用一个席子,把家里的井口盖上。还会用三斤大麻的皮(不是老外常抽的那个大麻!这里大麻的皮是纺织用的原料),放到窗台之上。还会把三支箭,放在门框之上。这都是啥意思?还是借用衣食丰富,辟邪去晦的隐喻。

另外一件事就是家里的院子一角要搭建一个青庐,也叫百子帐?这又是为何?大概是唐代人也赶时髦,想做草坪婚礼吧?其实两者还真有点关系。唐朝人用青庐作为婚礼的现场是源于胡俗,而西方人做草坪婚礼也是源于西方游牧民族,两者都是没房子才用帐篷。结果主流社会后来反倒当成了风俗。当然了,有唐一朝中这一风俗也不绝对,唐朝人结婚也只是一部分用青庐,屋子里办喜事的也不是没有。唐朝比较开放,文化趋向于多元,兴许唐朝也生活着一群常常大开脑洞的婚礼策划师!

扯远了,新娘子到了新郎家,一进入门,进门。这时新郎家的小姑子小舅子,也就是新郎的兄弟姐妹,会全部都从新郎家的侧门出去,从正门走回来。这么做是干什么呢?是去踩踏新娘进门时的足迹,象征的含义是让新娘找不着回去的路,可以安心在夫家生活,未来婚姻生活会长久,这种习俗在今天有的地方还有保留。

新娘子进门后先去猪圈和灶台祭拜,这应该是对未来婚姻生活富足的一种祈祷。猪圈灶台都拜了当然您和爱人的互拜也是不能少的。甚至可能还有拜天地。不过拜天地文献里貌似找不到,只不过有多幅唐代壁画婚姻情景里,都有新人站在一起拜一个方向的场面,。还真说不好是拜什么,没有新的证据前姑且就算拜天地吧。

这一通折腾后,您与新娘在青庐中分坐左右,侍女递上同牢盘,里面装着同牢饭(不是一起坐牢吃牢饭!),您和新娘各自吃三口。然后侍女递上用五彩丝线捆在一起的一对金银酒杯,两个小孩子也坐到您的身边,念念有词:一盏奉上女婿,一盏奉上新妇。

喝完了合卺酒,您把新娘头上的红头绳解下来,就是汉时婚礼的解缨,但此时被称为合鬓,后世望文生意,生生发明了抄剪刀剪头发,结发,。或者让新人躺下把发髻捆到一起过一宿,两口子翻身都费劲,显然是有违常理的。

解了红缨您就可以起身把礼服脱了,头冠去了,鞋放一边然后......怎么新娘子又拿了一个扇子出来?怕天热吗?

当然不是!最后您还要念诗若干首,让新娘把扇子去了,好一起洞房安歇呀!是不是很坑?完了,完了还有还要再为难您一次,继续调动脑细胞作诗对对吧!反正唐朝人好这口,别说结婚这等大事,就连去酒楼喝个花酒都要来点诗词雅兴。

总之催妆诗却扇诗念过了,新娘的扇子去了,侍女就可以灭了蜡烛出账去了。您的大唐婚典至此礼成!

8、想举办一场唐朝婚礼,唐朝婚礼仪式流程是什么?

1、新人走上红毯之后,金童玉女在其身后开始抛撒五谷杂娘;
2、跨火盆:新郎和新娘共跨火盆,表示去除身上晦气,福气会从天降;
3、跨马鞍:新郎和新娘共跨马鞍,可保一世平安;
4、跨米袋:新郎和新娘日后生活丰衣足食;
5、三箭定乾坤:新郎以射三箭来肯定这份姻缘;
6、却扇之礼:即使新郎掀起盖头,新郎却扇也不能撤去;
7、三叩九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8、交换彼此信物
9、结发之礼:双方将头发剪下一缕,然后用红线绑起放入同一个锦囊;
10、交杯酒:交杯同饮,一生相随。

9、为何唐朝公主可以三嫁,古代婚姻制度哪个朝代最开放?

唐朝是个开放的国家,经济繁荣昌盛,政治开明,文化程度极高。在一些统治者的勤政治理下,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科举考试中出台了殿试政策;唐诗遍布国内;国力方面,唐朝时期,中国成为领土最大、实力最强的国家;

人们的精神文明也上升了一个新高度;唐瓷器、唐三彩更是璀璨夺目……有了这些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唐朝的人口快速增加,生产力也有所提高。

当然,这也跟唐代较为完善的婚姻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一、大唐盛世下的开放文明婚姻制度

唐朝的婚姻制度相比其他朝代更加开放、更加人性化。众所周知,古代对女性地位的歧视非常明显。在当时的男系社会中,很多女性丧失了自由,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必须服从于男性。

比如古代的男子可以娶妻纳妾,有的男子还不满足于家中的妻妾,出去花天酒地。而女子则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生服侍一夫。只要稍微有点错误,丈夫便可以休了她。而且被休的女子基本上很难再嫁,因为不符合礼法和传统道德。



在古代,女子被夫家休了之后会成为婆家的一种耻辱。所以很多女子在被休之后就自尽了。唐朝经济繁荣,政治开明,国家政策开放,因此在婚姻制度上就比较人性化。女子离婚之后还可以选择再嫁。

唐朝法律规定女子离婚之后没有孩子的可以再次嫁人,而且并不违反礼法,甚至成为一种常态,皆被世人认可。

相反,那些离婚后为了保守节操选择不再二婚的人并不被世人称赞。这和唐代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唐朝经济的繁荣吸引很多外国使者来拜访,他们带了不同异域的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其次,开明的政治让很多女性拥有了相对的自由和选择的权利,人们思想观念更加开明,对离婚后再婚的现象都司空见惯,不会觉得有辱门风。

唐代的公主就更加自由了,以致都出现二嫁,三嫁的现象。 唐玄宗的女儿齐国公主就嫁了三次:第一次嫁给了张公子,第二次嫁给了裴颍,第三次嫁给了杨敷。

最后,统治者为了人口的增加,还将结婚率和人口增长率作为地方官员绩效的考核因素。因此即便是穷困的单身狗们朝廷也会安排地方官员帮助他们筹集礼金,尽快脱单完婚的,是不是很羡慕呢?

二、造就不同姻缘的不同的结婚方式

唐朝的婚姻种类有很多。有为了人口增长的强制性的官婚;也有为了加强两国友好交易的和亲通婚;还有发生在贫困百姓之间,为了节省婚礼费用而借某种理由结婚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光是从字面意思就很明确目的的掠夺婚、典卖婚、入赘婚、收继婚和冥婚。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收继婚。

大名鼎鼎的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被高宗收继为婚,从武才人变成了皇后,最后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女皇帝。



这种做法其实违反了常礼,是统治者效仿突厥婚姻礼俗的表现。所以深受当时世人的诟病。这些婚姻大都是因为经过隋唐时期战争的破坏,人口急剧下降,为了增加人口,保证生产力,所以统治者出台了很多政策来完善婚姻制度,保证人口数量的增加。

当然,收继婚的实行应该是出于统治者自己的私欲而制定出来的一种违背中国传统纲常伦理的婚姻。

三、精致讲究的婚礼环节

唐朝的婚礼程序比较繁冗而且很讲究。婚礼大多数是在傍晚举行的,从“婚”这个字便可以看出来了:女子黄昏时刻的姻缘即为“婚”。

但是从这天的早上人们便开始忙碌了,唐朝婚礼遵循六朝留下的“六礼”仪式,首先是纳采。

就如现在的相亲第一次见面,男方带着礼物去女方家中表示来意,女方如果收下礼物便表示同意。然后就可以问女方的名字了,再交换生辰八字,这个环节叫“小定”。



再然后就是纳吉、纳征,这是订婚的环节。一般送女方的是财物,如果女方是名门望族,那么纳财就叫“陪门财”,在当时比较盛行纳财,因此很多人因为女方索要的高价财礼而望洋兴叹,甚至决定终身不娶。

然后订好婚后便是请期,就跟现在的请帖一样,择好良辰吉日,写在请帖上,就可以准备婚事了。

最后的环节就是亲迎,也是“六礼”中非常盛大的场面,就像电视剧里一样,新郎骑着骏马,率着乐仗队,抬着花轿敲锣打鼓的来接女方。然后于黄昏的时候在男方家中拜堂成亲。最后进入人生四大喜事中的洞房花烛环节,这样整个婚礼的过程才算完成。

所以唐朝的婚姻还是很有讲究的。

四、尊崇礼法,讲究门第的婚姻禁忌

说到讲究,不得不提一下唐朝的婚姻礼俗约定。

(一)婚姻关系的确定要立婚书。婚书是证明两个人婚姻关系成立的标志。就如现在的结婚证一样。如果没有婚书但是有旁证也是可以的,或者是女方接纳了彩礼就表明这门亲事谈成了。

(二)遵循“一夫一妻”制,可以纳妾,但是妻子只能有一个。有了妻子不可以再娶妻,否则就犯了重婚罪。而且不可以以妻为妾,以婢妾为妻。否则,这就是违背了婚姻法律,乱了礼法,无视统治者的权威。



即便是妻子膝下没有孩子,而妾生了儿子,那么这个孩子应该给妻子抚养,妾的地位仍然低于妻,只能说以后的生活与之前相比会好过一点。所以很多名门望族是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做妾的。

位于妻妾之间的还有一个媵,就是出嫁时陪嫁的人。但是媵通常情况下也不能取代妻的位置的。所以唐代还是很看重身份地位的高低卑贱之分的。

(三)同姓之间不能结婚,辈分不同不能再婚。唐朝对同性之间结婚处以徒刑两年的罪,同姓又同宗处罚更严重。还有不能和辈分不相等的结婚,比如舅舅和外甥女,这样不仅有违常理还错乱了辈分,无视礼法,会被强制离异的。

(四)服丧期间不能结婚。中国素来以孝道治天下,倡导百善孝为先。如果父母去世,理应守孝三年。而且三年期间不能结婚,必须三年丧期满后,丧服脱去才可另配婚姻。

(五)官员不得在其治理境内和百姓结婚。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避嫌,防止地方上的偏私。另一方面是为了怕官员滥用职权,强抢民女。

(六)不得娶亲属的妻子和爱妾。当然了,这一条礼俗禁忌在外亲方面就比较宽松了,像唐代出现收继兄弟的妻妾也是多见的。就如上述所说的武才人和唐高宗的收继婚一样。

五、重视身份地位限制的婚姻礼俗

即便是如此开放的唐朝婚姻制度,但重视门第,主张门当户对的观念还是存在的。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也有所改变。

在社会上崇尚门第之风盛行,而在士庶上,则有所改变。人们面对权势和财富的诱惑,会互通婚姻,而不是仅限于名门贵姓,即当时世人所崇拜的卢、李、崔、郑这四姓,钱财的诱惑甚至能吸引那些高门之女。



但是还是有良贱的身份限制。“良”是自由身份的百姓,“贱”是没有自由身份,终身服役他们的人。他们即使被主人看上,也是没有名分的,而且贱民中的奴婢必须得到主人的“放良”文书才可以恢复自由之身,否则只能终身为奴。

婚姻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社会来说,婚姻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人们正常的繁衍生息;

对国家来说,国家的生产需要人口,一个好的婚姻政策可以刺激人口的增加,带来更多的生产劳动力,让国家能够继续长时间发展;对家庭来说,婚姻政策可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维持和睦的家庭关系;



对个人来说,一份好的姻缘可以让人体验到生活的充实和美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统治。大唐出现盛世的局面离不开这些严密的婚姻法律和开放的婚姻政策。

只有人们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夫妻和睦,社会才不会有盗贼出入。社会秩序也会稳定,正常的运转。

统治者也方便管理百姓和国家。在这样的太平盛世下,人们才能安心生产,创造更多的财富来满足更多新增人口的需要,国家才可以持续健康的发展至几百年甚至更长久。

10、传统唐朝婚礼流程

唐朝婚礼流程
1、新人走上红毯之后,金童玉女在其身后开始抛撒五谷杂娘;
2、跨火盆:新郎和新娘共跨火盆,表示去除身上晦气,福气会从天降;
3、跨马鞍:新郎和新娘共跨马鞍,可保一世平安;
4、跨米袋:新郎和新娘日后生活丰衣足食;
5、三箭定乾坤:新郎以射三箭来肯定这份姻缘;

4、却扇之礼:即使新郎掀起盖头,新郎却扇也不能撤去;
5、三叩九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7、交换彼此信物
8、结发之礼:双方将头发剪下一缕,然后用红线绑起放入同一个锦囊;
9、交杯酒:交杯同饮,一生相随。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