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婚礼婚庆 » 部落婚礼

部落婚礼

发布时间: 2022-09-26 13:58:40

1、蒙古族的婚礼

娶 亲

结婚日期,由喇嘛选择,通过媒人和证婚人通知女家。由媒人和男家亲友将聘礼送到女家。结婚前几天,男家女家通常宰牛杀羊准备,打扫或新搭蒙古包,备下美酒、烟、制作或购买好看的蒙古袍、蒙古靴、马靴,通知亲友。结婚的新房一般扎在西北角,紧靠长者(父母)的蒙古包,亲友的蒙古包由此往东排在一旁,作厨房用的蒙古包则扎在东北角最靠边的位置上。
结婚那天,男家喜气洋洋,热火朝天,新郎在吉祥高兴的气氛中换上崭新的装束。一般是红锻结冠,或带"布里亚特"式的圆锥红缨帽,身着长袍,腰扎金黄宽带,脚登长靴,负弓带箭,腰间揣着哈达,显得十分威武英俊。媒人、伴郎也都穿上盛装。一切具备,新郎和伴郎在欢呼声中举起酒杯,唱起了娶亲歌。
大意是:
成吉思汗传下来的婚礼, 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
让我们在辽阔的草原上, 纵情歌唱,幸福万年长.
歌毕,新郎在众人的簇拥下,跨上骏马向女家奔驰而去。通常新郎等人快到女家时,女家的蒙古包紧闭着,佯装不知,闭门不纳;或是新娘伴娘和亲友们,在门前作半圆形,好像拒娶的态势。这时一位德高望重、善于辞令的婚礼祝颂人走出来,向女家客气地说:今天是黄道吉日,我们是按婚约来娶亲的。女家还照旧堵着门,以蒙古民歌高声发问,请祝颂人用歌声作答。
伴娘们先唱道--
什么象征着洁白无暇? 什么标志着幸福荣华? 这样的礼物是什么? 你可把它带到姑娘的家?
祝颂人答唱道--
清晨是纯洁白净的鲜奶, 正午酿得更加甘甜, 晚上变成醇香的酥油, 这珍贵的礼品全都带来。
伴娘们又唱道--
千里草原上远近驰名, 奔腾飞跃神速如鹰, 为接娶美丽的姑娘, 你们可曾带它来临?
祝颂人答唱道--
成吉思汗圣主的马群里, 挑选的白玉色宝马驹, 驰骋蓝天云间的千里马, 现已牵引到这里
祝颂人对答如流,伴娘无奈,才开门把新郎和迎亲队请进。
新郎进屋后,先拜佛爷、火神,后向新娘父母献哈达、美酒等礼品,再向女家亲友呈鼻烟壶,并一一请安问好。岳父母以矫客来临,安为上座,以丰盛的全羊美酒招待。宴时,先割羊肉一片祭祖,后敬新郎、新娘。宾主高兴地为新人的幸福举杯祝酒、高歌。礼毕,姑娘、小伙子们耍笑新郎就开始了。阿拉善盟、伊克昭盟,"掰羊脖子骨",就别有情趣,要求新郎掰断煮熟的羊脖子,为的是考验新郎的力气和智慧。为增加难度羊脖骨髓中常常插一根红柳棍或筷子。科尔沁争夺"羊恩吐"(羊嘎拉哈、也叫羊拐)也很富有诗意。
女方家要派人送亲。起程时刻快到时,新娘罩上鲜红的面纱,穿上桃红色的蒙古袍,腰扎宽阔的绿绸带,足蹬长统马靴,显得分外健美。在送亲的祝酒声中,新娘乘马绕自家蒙古包三圈,向自己的父母和朝夕相处的姐妹们痛哭流涕,互相诉说慈爱、感恩、友谊之情依依不舍地告别。
这时,母亲常常边哭边唱,父亲的歌自己不能唱,通常姑娘们代唱。父母唱完歌,新娘在伴娘的陪送下,同新郎的娶亲队一起,登程出发。新娘总是姗姗而行,故意落在后面,走快了会被人笑话。娶亲队和送亲队都想抢先到男方家,双方在路上都尽情驰骋,互相追逐戏逗。
娶亲到家新郎新娘下马前,先绕蒙古包走三圈。下马后,拿着马鞭,双双通过两堆旺火,表示爱情的纯洁、忠贞不渝,象征着婚后生活的兴旺、幸福、纯洁。新郎新娘先拜佛爷、灶神。拜灶时,先在灶里燃起红彤彤的旺火,新人并排跪在一起,新郎的膝部还要压着新娘的袍子边,以示男贵女贤;同时新郎伸右手插入白布口袋的日形处,新娘伸左手插入白布口袋的月形处,手携手,表示同心同德,永不分离。再拜父母、拜亲友,和小姑小叔一一相见互献洁白的哈达,互呈鼻烟壶,新郎也向新娘的亲友礼拜。

2、非洲神秘部落,结婚当天的新娘,为什么发出悲哀的哭声?

这个神秘的非洲部落就是波科特族。

这个非洲部落主要生活在非洲东部肯尼亚和乌干达,由于特殊的风俗文化,近些年来被人们所熟知,其中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就是他们的婚嫁传统习俗。很多不知情的游客看到波科特族结婚的状况后都会被吓一跳,因为这个部落的人在结婚的时候会来一大群人直接把女孩从房间里抱走,这些女孩们不断地朝父母招手,发出悲惨的哭声,希望不被带走,有的眼里充满了泪水,看上去十分的可怜。在外来的游客眼里这就是抢婚,不过随行的导游却说这是波科特族人特殊的婚礼习俗。

原来在波科特族中女孩的地位很低,大多数的女孩都要在十几岁的时候嫁人,而这个部落里所谓的嫁人其实就是被自己的父母以十几只山羊的聘礼嫁给一个不曾认识的男人。为了能够顺利的把婚礼完成,到了适婚年龄的女孩们会被自己的父母关在小黑屋里将近一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新娘的父母会和她未来的丈夫商讨一个双方满意的聘礼。等到新郎把约定好的牛羊送来的时候,新娘的父亲就把她从小黑屋放出来,亲手交到未来的丈夫手中。很多女孩一下子接受不了这种现实,就会发出悲惨的哭喊,可是知道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只能选择接受。最后在波科特族妇女欢快的舞蹈祝福下,完成这个婚礼仪式。

3、哈萨克族婚俗

哈萨克族婚俗上实行一夫一妻制、氏族外婚制,同一部落的人七代之内禁止通婚,通常可与周围的维吾尔、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回、蒙古等通婚。哈萨克族的婚姻是终身的,一经缔结婚约,便不能随便解除。结婚之后是不允许离婚的,尤其是女方,没有毁约和离婚的权利。

哈萨克族婚俗简介:

哈萨克族实行一夫一妻制、氏族外婚制,同一部落的人七代之内禁止通婚,通常可与周围的维吾尔、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回、蒙古等通婚。哈萨克族的婚姻是终身的,一经缔结婚约,便不能随便解除。结婚之后是不允许离婚的,尤其是女方,没有毁约和离婚的权利。


哈萨克族人的婚礼有许多礼仪,其中最隆重的要数婚典。整个婚典包括女方家举行的“戴鹰羽仪式”、“订婚仪式”、“出嫁仪式”和男方家举行的“吉尔特斯”仪式、“迎亲礼仪式”。


在过去的哈萨克家庭保持着父系家长制,男性家长在家庭内享有最大权威,而现在基本上实现了夫妻平等。男子长大成婚后一般另立毡房独立生活,但还存在着“还子”的习俗,即每对新婚夫妇,要把婚后自己所生的第一个孩子送给男方的父母扶养。祖父母与孙儿女的关系视父母与儿女的关系,孙儿女称祖父母用父母的称谓,祖父母称孙儿女用儿女的称谓。


旧时,哈萨克族买卖婚姻比较普遍,一旦成婚,终身难以离婚。新中国成立前,妇女死了丈夫,如果改嫁,只能嫁给死者的兄弟或近亲,或者本家庭其他成员,如本家庭无人娶时,才能嫁给本氏族其他成员。如果亡夫的妻子愿意终生守寡,也会受到尊敬。哈萨克人注重部落外通婚,如果本部落的人通婚,必须超过7代人以上,还要征得部落头目的同意。不管是否同父或同母所生,只要吃过一个妇女的奶水,便视为亲兄妹,不能结婚。


哈萨克人的婚事从说亲到完婚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哈萨克族称为“托依”。主要有说亲、订婚、吉尔提斯礼、送彩礼、出嫁、迎亲等仪式,这些仪式的规模大小,主要根据双方家庭的经济情况而定。哈萨克人把结婚视为人生的头等大事,因此举行婚礼非常隆重,在这期间要举行赛马、刁羊、姑娘追、阿肯弹唱等活动。伊犁哈萨克族的婚礼有其独特的情趣,婚礼是在歌海中进行。婚礼上的歌只有曲调,没有固定的歌词,即兴编唱。


哈萨克族十分重视女儿的出嫁。在举行出嫁仪式的前一天晚上,女方家宰杀准备好的羊只,招待宾客。然后开始对唱活动,对唱者一般是青年男女。这种场面非常热闹,有时通宵达旦歌唱不停。举行婚礼的第一天,新郎和伴郎们穿戴一新,骑着骏马,簇拥着向女方家娶亲,这一行娶亲队伍边走边唱“萨仁”曲子。


听到歌声,新娘就坐进床上的帐幔里,并搭上红色盖头,哭起嫁来。同时伴娘们也头顶盖头团团围坐在床帐下的花毡上,准备对歌。当娶亲队伍来到新娘的毡房跟前时,女方的主人们立即把新娘的毡房一侧掀起个口,伴郎们就在开口处对着新娘的床幔欢唱“加尔”曲调的劝嫁歌。


当伴郎们唱到这时,簇拥在新娘毡房前的老年长辈们就会不约而同地齐道“万福”。唱罢劝嫁歌 ,紧接着伴郎们和伴娘们对歌 ,对歌的形式多样,男女互相对唱,互相盘问,诙谐逗趣,一直到一方无歌以答,无词以对,才算对方赢了。上述对歌完毕后,新娘唱“森斯玛”(辞别歌 ),以哭嫁的形式辞别父母、家人。


新娘唱罢歌曲后,由两位年轻媳妇搀扶新娘去父母兄弟姐妹跟前,一一施礼哭别,同时也以哭声向送行的众亲友告别,唱完“阿吾加尔闹尔斯”(哭别歌 )这支歌后,哥哥或弟弟就将新娘扶上银鞍坐骑 ,缓缓送往婆家。


当送亲队伍来到婆家,几位受尊敬的大娘把新娘搀扶下马,在亲威、朋友、邻里的簇拥下举行结婚仪式。先是揭面纱,主持婚礼的人(一位能歌善言的年青人)腕缠五彩缤纷的布条,手执彩色马鞭,唱揭面纱仪式的开场白,歌词即兴而发,随编随唱,曲调欢快,词意含蓄、幽默、滑稽,目的是逗人发笑,营造热烈欢乐的气氛。


歌词大意是:

百花齐放,多么芳香,

百灵鸟歌唱,多么欢畅,

新嫁娘来啦,多么漂亮!

美丽动人的新娘啊,快把心扉敞开,

让香甜的“夏什吾”为你撒下吉祥。

后再唱“别它霞尔”(揭面纱歌),之后主持人用彩色马鞭挑起新娘的面纱,新娘向公婆和长辈们一一行礼。至此婚礼仪式结束,主人端上各种食品佳肴盛情款待宾客。


哈萨克族婚嫁流程:

定婚仪式

哈萨克族的婚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男女方订亲以后,男方要给女方扎“持特”(三角巾、方巾)或戴“乌克”(毛头鹰羽毛),举行订婚仪式,只选择吉日交送聘礼时,女婿方可正式登女方家的门,订婚仪式在女方家举行。女方的父母在这天要给女婿吃羊胸部肉,以表示双方已正式订亲。附近的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可以跟女婿打闹玩耍,如把女婿投到水池里或泼水,或者将衣服缀缝到花毡上,让女婿出丑等。订婚后,男方就可公开去女方家。


娶亲仪式

婚礼一般分为两个步骤举行,即女方家送亲礼和婆家迎新礼。大部分仪式均按照伊斯兰教的教规举行,也掺杂一些本民族长期形成的古老习俗。


典礼仪式

举行结婚典礼时,新娘由伴娘陪同进入父母毡房,举行“拜火”仪式,即由两个妇女将新娘搀扶在火堆前,一个妇女伸出双手在火焰上烤烤,在自己脸上虚擦几下,再伸进新娘的面纱里,在新娘的脸上擦几下。这时。来参加婚礼的女人们都祝颂“新婚幸福”、“让祖先的灵魂保佑新娘”等吉利的贺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肃哈萨克族的婚姻风俗和习惯均有所改进。解放前,妇女受各种旧思想和封建论理道德的束缚,社会上没有地位,家庭中没有自由。解放以后,哈萨克家庭里男女平等,妇女享受着平等自由的权利,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自己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同时一些带有封建色彩的习俗在逐步克服。


哈萨克族婚俗特色:

哈萨克姑娘手下有“情”

“姑娘追”是哈萨克姑娘、小伙最喜欢的一种传统民间游戏,也是他们寻求恋人,表白爱情的特殊方式。游戏开始时,一对对男女青年并辔向指定的目标徐徐进发,途中,小伙子可以任意向姑娘表白爱慕之情,姑娘不得有任何反对的表示,只能默默倾听。但在返回的路上,姑娘可用鞭子追打小伙。如果姑娘对小伙有意,那鞭子只是在小伙头上晃几下,或是象徵性地打两下。如果姑娘不中意,小伙子就难免要吃苦头。


涉河定婚不反悔

订婚时,按照习惯,由新郎的父母或嫂子前往,仪式过程很独特风趣。公婆第一次见到未来的儿媳,要由婆婆取一块白色细碎花布料送给姑娘,作为见面礼,然后,上前亲一下,把一件带有几束猫头鹰毛的白色三角巾扎在新娘头上。接着,四五个妇女围过来争抢布料,作为订亲的喜果,大家都抢一点,是为了讨个喜庆吉利。这个仪式过后,还要举行一次“踏水礼”,由男方家来的人同女方的哥哥或嫂子同时涉过一条河或溪流,以示双方都不能反悔。


伴郎对歌接新娘

哈萨克族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第一天,新郎带领伴郎前去娶亲,女方会以哈萨克族习惯招待他们。接受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贺喜。第二天休息一天,第三天正式娶新娘。但调皮的伴娘会把新娘藏起来,伴郎要揭开毡房一角骑在马上,与伴娘逗趣对歌,蠃了方能进门接新娘。有时,其中的伴郎会乘其不备,从马背上跃进毡房,并从众伴娘围攻下夺门而出,如果跑不出来,就会招来嘲讽,没脸见人,还要向伴娘送礼。


酥油烟驱鬼祝福

新娘到男家时,几个女宾会拿红帐帏把新娘围起来,盖上一面面纱,由两个伴娘簇拥着走进毡房。新郎的父母坐在毡房的上首,前面点一堆火。新娘到火堆前,一个女宾把酥油倒进火里,并用冒起的烟烤手,在新娘脸上虚擦一下,意为替新娘驱鬼,祝她幸福。随后,一个小伙子手持系有红白布的鞭子,对着新娘逗趣,唱揭面纱歌。唱完歌,小伙子用鞭杆轻轻挑开新娘面纱,大家会一起拥上去看新娘或去抢鞭杆上的布,气氛会顿时沸腾起来。婚礼的夜晚会达到热闹的顶点,常常会一直歌舞到天亮。新娘的车路经之处,常常有人用绳子拦车,以此索要喜果,图个喜庆。娶亲队伍只要给他们一块布料或者一条毛巾,一些炸果,拦车人就放行了,这也是哈萨克人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

4、非洲原始部落的“野蛮”婚礼,新娘残哭求助,为何游客却是“爱莫能助”?

非洲原始部落的“野蛮”婚礼,新娘残哭求助,游客“爱莫能助”是因为这是当地的习俗!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虽然现在各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但是还有许多国家、许多地方生活着非常原始的部落村庄。原始部落的生活习俗依旧保留,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难以接受,但对部落的人来说可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

虽然还有一些原始部落的生活还是与世隔绝的,但对于绝大多数的原始部落来说,他们已经渐渐熟悉了现代文明。一开始的时候他们非常排斥外来游客,满满的随着外来游客的增多,他们也对这些游客越来越热情,甚至当你到这些原始部落旅游时,他们会热情的的跟你拍照合影。

众所周知,非洲地区经济发展较慢,所以这里的经济也非常落后,正是因为这样,让这里还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部落。随着去非洲旅游的人变得越来越多,这些非洲的原始部落也受到了外来游客的喜爱,可以说很多人去非洲就是为了寻找这些原始部落。

有的部落在举办婚礼的时候,会用几头牛或几头羊作为聘礼,一旦谈成就会直接把女孩抢走,对于一些没见过世面的女孩,可能会当场吓哭。许多女孩可能会苦苦的哀求父母,但因为这就是这里的风俗,所以大家都没有办法。即使是来到这里的游客也绝对不能帮忙,因为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文化。现在来说都是崇尚婚姻自由,但是对于这个部落的人来说,女性的地位还是比较低的。

5、非洲结婚习俗,不要简介

非洲人结婚习俗:吉布提

阿尔法地区的女孩结婚时,金黄色的面纱是不能掩盖阿尔法地区新娘的美丽,即使是收入微薄的家庭,在女孩结婚时都会隆重庆祝好几天。

非洲人结婚习俗:南非

恩德贝勒人的结婚毛毯在南非北部地区,恩德贝勒地区的新娘在结婚时都会裹着结婚毛毯,在以后特殊的节日里都会裹着它,恩德贝勒人的婚礼主要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会经过几年的时间,只有在孩子出身后,结婚的三个阶段才算结束。恩德贝勒新娘在全新的庭院门槛上,会打一把西式雨伞,因为雨伞在恩德贝勒妇女眼中象征的是谦虚。

非洲人结婚习俗:肯尼亚

肯尼亚的妇女在公共场合是不能随意说话的,而且他们的婚姻大多数都是由父母安排的。在肯尼亚结婚,新娘往往都是通过很多仪式来装扮的,新娘在结婚前,会在手臂和腿上绘制各种美丽的图案。

非洲人结婚习俗:厄立特里亚

厄立特里亚部落的新娘都会佩戴一种只留下一块网沙供观察与呼吸的巨大布衫的面具,在结婚前都是过着被隔离的生活,而且他们只能和本族人 结婚。在厄立特里亚部落婚礼舞会是在落日时分举行的,客人们可以欣赏骆驼比赛和舞蹈,同时也能品尝到小麦粥和甜茶。

非洲人结婚习俗:纳米比亚

辛巴部落的舞会是在结婚前举行的,由一名妇女带领,部落的人会随着节奏唱歌跳舞,在辛巴部落人眼里红色象征生命,所以他们在结婚时,会用红赭石和香草以及树脂来装扮自己。新娘的结婚头饰,是由母亲将皮革质地的结婚头饰传给她的女儿。当新娘结婚时,皮革质地的结婚头饰会将新娘的脸遮住。

6、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关于婚礼方面的,多些!

布依族的婚礼

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

“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解放前,布依族存在一夫多妻的个别现象。同姓可通婚,但同姓且同宗的严禁通婚。也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解放后,像大多数民族一样,废除了一夫多妻制。

布依族崇尚自由恋爱,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诉或表达彼此的感情。

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誓终身了。

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在礼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粑粑,如果非传统节日而见到布依族民家“打粑粑”,则说明此家人正筹备喜事准备迎娶女方了)。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

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

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

贵州都匀的布依族在闹新房中,有个“唱荷包”的习俗。一般先唱“荷包歌”,二人一对,一个唱,一个帮腔。必须唱满12首“荷包歌”才能得到一个荷包。荷包里一般装着白果花生等物,取意早生贵子,由女方家的“送亲婆”带来。

(6)部落婚礼扩展资料:

布依族的历史

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才称为布依族。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都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壮族主要生活在广西,布依主要生活在贵州。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

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

布依族人民自宋代起,历朝都有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农民起义斗争,在近代史上,又进行过反对外国教会,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

参考资料:网络_布依族

7、蒙古族结婚习俗都有哪些?

蒙古婚礼习俗 蒙古族人一般在金秋八月开始谈婚论嫁。小伙子的父母委托信赖的说亲人,择个好日子带上儿子去看中的姑娘家说亲。姑娘及父母如果看上了小伙子就收下献上的哈达和一盘饼食,这事就此定了下来。 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烟制度。 抢婚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与诃额仑夫人的成亲,就是抢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婚烟形。公元十三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婚制。但仍有抢婚制的残余。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抢婚或掠夺婚仍屡见不鲜。 蒙古婚礼酒席 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家的礼品,又叫彩礼。 聘礼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经济情况而定。农区多以金银首饰、柜子、衣物为聘礼;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牧民视“九”为吉祥数,聘礼以“九”为起点,从“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过八十一头,取“九九”为长寿的意思。如贫困牧户不具备九数牲畜的聘礼,也可以择小于九的奇数,以三、五、七头牲畜为聘礼,但绝不能择偶数。冬天结婚新娘穿什么2012年结婚吉日一览表结婚请柬设计欣赏结婚礼服什么牌子好中式传统结婚礼服结婚纪念日怎么过

8、非洲的婚礼如何举办的呢?有什么传统习俗吗?

想必婚礼将是每个人一生最美好的回忆了,在这一天,你是最美的新娘新郎,你会接受不同人对你美好的祝愿,你会感觉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那么你想了解别的国家的婚礼是如何举办的吗?

非洲婚礼是十分有趣的。在以前,非洲女孩结婚时几乎不穿婚纱,新娘是传统的非洲打扮,用蜡染布、绣花布等高档布料制作而成。究其原因,一是婚纱比较适合白人,非洲女孩认为穿了有些突兀;二是婚纱一般较为昂贵,一般人舍不得在这方面花费金钱。

近来,越来越多黑人女模特在欧美t台上崭露头角,像其他同胞显现自己不一样的美丽,同时也让当地人适应了婚纱,许多人也开始穿婚纱、拍婚纱照

有位记者在非洲马里时参加过一次不一样的婚礼,新人花费2.5万西非法郎租下一间小餐厅,但并不共餐,花费7.5万西非法郎请来乐队、摄影师等。盛大的婚礼就这样开始了,婚礼上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摄影师也把新人最美好的画面保留在相片里。虽然整个婚礼花费很少,但婚礼上所有人都感到愉快、尽兴。

非洲人的婚礼必然少不了舞蹈和鼓点,所以婚纱只会在婚礼中穿一小会儿,别的时候新娘会换上美丽的非洲裙装,与宾客共同娱乐。

在非洲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也不同。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都是穆斯林国家,这些国家结婚时会异常热闹,有的喜欢与自己的亲戚结亲,以节省钱财,新娘的沐浴妆饰即是共同特点;有的新娘在结婚前不仅要洗澡,而且还要把身上的毛都剃掉并涂油;有的地区有抢新娘的风俗,年轻人把新娘从迎亲的骆驼上抢走,直至新郎找到。

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9、非洲原始部落的“野蛮”婚礼,新娘残哭求助,她们到底“哭”什么?

非洲原始部落的“野蛮”婚礼,新娘大哭求助,其实她们是被吓哭的,同时也是哭自己悲惨的命运。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出国旅游也成为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只需要将手续办好就能坐飞机出去玩,在国外能体验到不同的风土人情,一般人们出去旅游都会选择去周边的国家,离得近且景色还不错。

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非洲部落里面与外界也加大了联系,每年也吸引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游玩。因为这里除了有天然原始的自然风光之外,还保持着古老奇特的风俗习惯,这些都能吸引人们的好奇心。

在结婚方面,这里仍然保持着原始方法,根本没有自由恋爱这一说法,女性的地位也不是很高。女性群体在婚姻方面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甚至男方可以直接到女方家里将新娘带走,就像是抢劫一样,很多女生都会哭喊着求父母帮忙,甚至向周围的游客求助,许多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都被这种场景震撼,想要上去帮助女孩,却被导游拦住才知道这是当地的习俗。

非洲部落里面的女生只要到结婚的年龄,就会被自己的父母关进小黑屋里面等男方过来提亲,因为经济落后,所以这里的聘礼也仅仅是几头牛羊,只要等到合适的日子,男方就会过来将女生抢走,有些女生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嫁的人长什么样,所以非常的害怕,然后被吓哭,对于来这里旅游的人来说,也没办法改变人家的习俗,只好站在旁边围观。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