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婚纱礼服 » 刘娥礼服

刘娥礼服

发布时间: 2023-01-25 05:34:09

1、《清平乐》剧中的服饰,与宋朝真实服饰的还原度有多大?

她希望能在祭祀的时候穿衮服,这就遭到了臣子的反对,这可是天子的服饰,不是一般人能穿的,刘娥已经是朝中最有权势的人,她想要证明自己这些年的功劳,自然就希望能有一些象征的待遇,她在朝中与皇帝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区别,之前武则天也已经做了皇帝,破了只有男人才做皇帝的先例,那么刘娥提出这样的要求,也会有很多大臣担心她是不是要像武则天一样篡位。



《宋史》中记载:“天子之服,一曰大裘冕 ,二曰衮冕,三曰通天冠,绛纱袍,四曰履袍,五曰衫袍,六曰窄袍,天子祀享、朝会、亲耕及亲事、燕居之服也,七曰御阅服,天子之戎服也。”

宋朝承袭了唐朝的不少制度,不过唐宋之间存在着一段乱世,这也导致唐朝的不少文化没能沿袭下来,最终宋朝还是与唐朝的文化存在着一些不同。

比如服饰,由于与宋朝有关的影视剧是比较少的,人们对于宋朝的服饰文化也不是非常了解,这次刘娥的衮服之争,也让不少人对当时的一些服饰有了兴趣,由正午团队制作的剧,起码在服饰等方面是值得信赖的,这次清平乐播出之后,就有不少人称赞这部剧,表示也很好还原了宋朝的生活风貌。





皇帝服饰

先从皇帝的服饰来看,宋朝的皇帝与后来明清是不一样的,宋朝皇帝通常是穿红色龙袍,而明黄色的龙袍是元朝开始,渐渐兴起的。皇帝平时是穿着轻便的常服,重要的场合就会穿正式的礼服。宋朝的服饰风格是简约,尽量凸显质朴的风气。在朝堂中,宋仁宗的服饰就没有显得那么奢华,如今仁宗的服饰颜色也有很多种,淡黄,赭黄,还有红色衫袍,这些服饰的颜色确实符合史实,而太后在拜谒祖庙时候,晏殊考证出来的太后礼服颜色,也是符合历史的。


皇帝头戴巾帽,也是宋朝当时常用的款式,整体的样式风格,确实显得相当质朴,在衣服上,没有像其他朝代一样,有太多的图案,皇室用的服饰都是这样的风格,确实是有些难得。赵匡胤当初也是从底层打拼出来的,他赶上那样的乱世,自然就知道民间百姓的生活是多么不容易,他继位之后,也极力推崇节俭,甚至自己的女儿穿了一件特殊样式制作的裙子,他都会感到非常不满,把女儿给怒斥了一顿。




有皇帝身体力行,这也能大大影响国家的服饰风气,而朝臣的服饰,也是与史实较为贴切,令人印象最深的,还是臣子皇帝帽子上的两个像翅膀一样的东西,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乌纱帽。这个东西很早也曾出现过,不过在宋朝被皇帝特意加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个东西是为了避免臣子交头接耳,而臣子们的朝服样式以方心曲领为主。

朝臣服饰

朝臣服饰的颜色,也会根据品阶不同,有着不同的色彩。朝臣的服饰就如同是他们的脸面,这不仅仅能体现出他们的身份,在朝堂上也方便君主辨认臣子。




宋初规定,三品以上官服用紫色,五品以上朱色,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

剧中这些官员的服饰还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错误,官员们上朝要穿朝服,这也是官员们的制服,在重要的场合自然要这么穿,由于都是正午团队出品的,这部剧在服饰上确实是与知否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之前,早期的历史剧由于环境的问题,对于服饰方面的考证不会那么严格,剧的制作水准也没有那么高,现在的古装剧制作变得更加精良,正午团队也非常注重这些细节。




虽然这部剧的节奏非常慢,如今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很多人觉得不是那么好看,但从服饰这些方面,此剧还是看得让人觉得有些舒服。

女性服饰

在曹丹姝入宫的时候,人们也看到她的妆容是有些奇怪,她穿着是礼服,与她最初嫁给李植不同,她这次穿的是祎衣,这是皇后最高形制的礼服,一般在皇后被册立的时候穿,她的脸上还挂着珍珠,这倒是有些奇怪,这是北宋特有的珍珠妆,在出嫁的时候打扮成这样。




当时人们对于珍珠的使用还没有现代人这样的观念,宋朝时期,女性的头饰还没那么多样式,主要的饰品还是使用珍珠,簪花的这些女性,地位就显得有些低了些,地位高的女性们还是更加爱用珍珠,这些细节都把控得这么好,可见这次正午团队确实是非常用心。

这些年,正午阳光也在国内影视剧里面打开了局面,从琅琊榜开始,引发了不少的关注,他们的制作水准还是比较高的,看他们出品的剧自然非常舒服。这部剧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服饰,而是在情节上,将近70集,自然不能展开得太快,否则的话,后面就很难收尾了。





可这部剧前面确实是有些慢,看起来不知道是在说些什么。剧情上确实是有些弱,可制作得能得到大家的认可,难得这次从皇帝,到底下的官员,甚至宫女,平民的服饰都能考证得相当到位,如此用心,难怪之前的正午影视剧都这么出色。

在国内影视剧里面,古装类别中还是明清最受关注,出品的剧也是最多的,这就大大影响了人们对于古装剧服饰的认知,比如在人们的心中,更加熟悉还是明黄色的龙袍,而像北宋这些相对淡雅的龙袍,看起来就比较陌生。

宋朝其实有很多故事都适合拍成影视剧,而宋朝作为古代中国文化巅峰的时期,也有着不少能称赞的地方。可惜,相比明清,宋朝距离现代还是有些遥远的,人们对这段历史不是那么熟悉,而北宋的皇帝们,也是历来存在感不高的皇帝群体,整体较为平庸,这与宋朝特殊的环境有关,大臣们较为强势,皇帝受到的束缚越来越大,这就让宋朝很难出现像唐太宗这些英主。




宋朝与外敌交手的时候,也存在着诸多的劣迹,这也导致人们对于宋朝的感情是比较复杂的,比较熟悉的杨家将这些故事,也都是悲剧收场,宋朝的臣子明显要比皇帝知名多了。不过这毕竟不是纪录片,影视剧最重要的还是剧情,要是情节实在太差,后面也是很难好收尾的,现在影视剧越来越不重视情节,这也导致风评越来越不好。

在知否成功之后,正午团队也意识到,可以走宋朝的路线,打造更好的影视剧,不过现实是比较残酷的,清平乐现在的播出效果不是非常好,起码是与正午之前的一些作品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在服饰上基本沿袭了之前的知否,整体的制作也是非常不错,可就是情节的问题,这让整体剧情显得没那么出色了,前奏过于缓慢,这就劝退了不少人。




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前奏不是不可以慢下来,只要能保证剧情明确,还是会有好的效果,可惜正午最近的一些作品,在情节上效果确实没那么好了,这就需要他们做出改变,希望后面的情节能变得更好,不要像现在这样,故事交待得并不是非常明确,让观众看得也不是很明白。


举报/反馈

2、《大宋宫词》刘娥临终前醒悟:原来击垮自己的,不是勾心斗角,你怎么看?

由刘涛和周渝民主演的历史剧《大宋宫词》宣告结束。虽然口碑持续下滑,但看完整部剧,还是忍不住有点凄凉的感觉,尤其是刘涛饰演的刘娥。

刘鹗和赵恒相恋一生,经历了大宋的历史转折时期,共同渡过了最艰难的阶段。虽然赵恒先走了一步,但刘娥并没有因为丈夫的离开而放弃,因为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对于刘娥来说,她野心勃勃,但她内心最看重的是为赵恒保住大宋之国,所以即使她为儿子赵真掌权多年,她最初的心也从未改变。

在戏剧的后半部分,他的儿子赵真变得叛逆。在很多人的诱惑下,他想重新夺回皇权。

关于历史,我们都知道,在权利面前,皇族其实是很弱小的,父子、母子、兄弟都有可能为了皇权而互相算计,甚至自相残杀。

在大宋宫词中,埋藏在每个人心中十多年的“狸猫换太子”事件,终于成为断送苏易简一生的利刃。

从表面上看,赵真不愿意为了弄清自己人生经历的真相而放弃。事实上?事实上,他是为了自由和皇权而与刘鹗并肩作战的。

影视剧具有艺术色彩。这部剧把刘娥塑造成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她尽力为她的儿子赵真将来成为国王铺平道路。

但实际上,作为一个出身贫寒的女人,她能够走到末代太后的位置,执掌大权多年。她真的从来没有残忍过吗?

如果没有某一场决定性的战争,也许她早就被宫中其他势力如履薄冰地吞噬了,甚至在赵真出生之前,她就成了深宫中的一缕死魂。

不可否认,刘娥真正成功的不仅是她自己,还有一个得力的助手,也就是她以前的姐夫苏易简,因为那是她前夫的弟弟。

这两个人说是蓝知己没什么错,说是生死之交也是合适的。如果你深入研究,它是隐藏在苏易简心中的爱。

在许多关键时刻,苏易简毫不犹豫地帮助刘娥做她无法直接处理的事情。可以说,苏易简在刘鹗的成功中起了关键作用。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爱情付出了一切,追随了刘娥的一生,却最终被处死。当然,对于一个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人来说,只要能穿上刘娥给自己缝的衣服,就心满意足了。

因为她的特殊身份,苏易简的死只能让刘娥伤心,但不会让她失望。当她看到赵恒的遗诏留在婉儿时,她无法立即支持。

原来怕死后被陷害,为了不让大宋的皇权从赵后裔手中夺走,他煞费苦心地留下遗诏牵制刘鹗。

对于刘娥来说,支撑她一生的苏易简死了,她没有被打败;儿子赵真无视母子之间的情分,她没有被自己的政权打败;此生的艰辛走了过来,面对无数的战斗,她没有被打败。

但是现在,她被这个简单的遗诏压垮了,戴着皇冠,走进了女人不得入内的祠堂。面对赵恒的牌位,她委屈地哭了。

最后她选择了便衣走出祠堂。那一刻,她内心的力量用尽了,她终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后悔死了。

面对刘娥的委屈和抱怨,即使她是一个不寻常的皇室女性,所有女人对丈夫的感情都是一样的。

同理,刘娥对赵恒的爱也不假。她一生都在为赵恒的野心而努力。她爱赵恒,所以她愿意为赵恒保卫大宋国。

但当她发现婉儿的遗诏时,她发现赵恒从未完全信任过她,他一直在为自己辩护,这对她来说是最残酷的讽刺。

我用一生去爱一个人,但是最后,我改变不了我最想要的信任。她这一生的信仰是什么?

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就是这么说的。当一个人的内心充满了信念,即使前路布满荆棘,他也会无所畏惧,有的只会越来越努力。

当你发现自己的信念其实是个笑话的时候,支撑自己的力量就会被无情地夺走,你很快就会被打败。

虽然是皇室夫妻,但自古以来夫妻关系最重要的是坦诚相待,互相信任。因为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没有基本的信任,不就成了“奇怪的同床异梦”了吗?

不禁想起了宫中经典的后妃。陈建斌饰演的皇帝和孙俪饰演的甄嬛深爱着对方。两个人谈恋爱,最可贵的是真相。

这在皇室爱情中是非常可贵的,尤其是皇帝和妃子之间。有了真情实感,就少了约束,多了坦诚,这也是拉近两颗心距离最直接的方式。

但后来,因为甄嬛发现她可能是纯元的替代品,她开始怀疑自己对皇帝的爱,然后一路上,两个人充满了算计和怀疑。

直到皇帝去世的那一刻,也许两个人才意识到自己曾经真正爱过。如果毫无疑问,这样的生活会更幸福吗?

夫妻之间的信任有多重要?不能说是决定婚姻是否长久幸福的必要条件。如果两个人之间没有信任,两个人之间的相互猜忌,就足以打破这段摇摇欲坠的婚姻,没有婚姻生活的考验和风雨。

夫妻互相信任,始终相信对方才是真正值得托付终身的人。自然,他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这段婚姻做出贡献,巩固这段婚姻,为了彼此的幸福而积极双向。这样的恋爱婚姻才是最健康的状态。

爱他,信任他,被他信任,这是婚姻最大的信念。

3、《大宋宫词》皇后脸上奇葩珍珠妆,细看三颗还不一样大,这有什么寓意吗?

大宋宫词自从开播以后,无论是剧情或者是妆容,都引来了很多人的围观和评价。从一开始剧情过于紧凑,大家觉得男女主的感情线还没有来得及发展,就已经过度到两人感情深厚。本身的故事内容也和历史不同,紧接着后面发现服化道上面出了很大的问题,再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皇后脸上的珍珠是一颗大的,两颗小的,看起来有些怪异。而宋朝女子大多都喜欢在脸上贴珍珠,之所以这些女子会在脸上贴珍珠,也是有原因的。

这种嘴角两边贴珍珠的叫珍珠面花或珠翠面花。这样的做法也是因为唐代的女子喜欢用各种材料贴在脸上,作为装饰,例如在嘴角两边各点一个小黑点作为酒窝,到了宋代以后,宋代人便以珍珠作为替代。而这种用珍珠修饰脸的方式只有在极为隆重的场合,他们才会像这样正装出席。通过对宋代人的服装打扮研究,有很多潮流人士都开始考虑将珍珠修饰脸的方式加入自己的设计理念当中。

其实在珠宝界,珍珠也可以被称为是珠宝界的皇后。同时,珍珠代表着健康长寿和吉祥的寓意。自古以来,古人就将珍珠视为生命中的一部分,并时刻佩戴在身上,遇着幸福和健康。也正是这个原因,女子大多喜爱佩戴珍珠。珍珠的收藏价值也很高,除了作为装饰,也可以作为收藏品。

其实我认为现在拍古装剧的剧组很多,在对历史内容以及历史人物服饰上应该更下功夫。毕竟古装剧如果能够真实考究历史文献,这样也能够防止一些孩子在看剧时被误导,而且好看的剧也能够激起孩子对于历史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孩子走向对历史探究的道路。

4、宋仁宗母亲刘太后刘娥,为何没有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太后在历朝历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皇帝年幼即位,或者皇帝文弱、太后强势时,往往会出现太后干政的现象。

比如,汉朝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宋朝的刘太后、清朝的慈禧太后,这些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强权女人。

可是,唐朝武则天开创女人当皇帝的先河后,一度对皇帝宝座跃跃欲试的宋仁宗母亲刘太后,为什么没有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宋朝强有力的“台谏”制度,是阻止刘太后“逾越祖制”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多王朝为了监察官员和防止自己出错,都设有专门的部门或官吏负责纠弹和进谏。

但是,遇到昏君在位,向皇帝进谏的官员往往冒着被杀的风险。

比如夏朝大臣关龙逢看到夏桀荒淫无道,向夏桀进谏,劝他讲究仁义,爱民节财,不要挥霍财物,杀人无度。结果夏桀大怒,最后把关龙逢杀死。

而宋朝就不同了,宋朝历经300多年历史,18代皇帝,这些皇帝虽然智愚不一,却没有杀过一个台谏官员,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宋朝对台谏的重视是真重视,不仅仅是装装样子。


正如@高高国际在《庙堂之忧:范仲淹与庆历新政及北宋政局》一书中所说:

宋朝的台谏制度给予台谏官员们以极大的自由和安全空间,对朝廷的所有政事进行监察和进谏。给予进谏的机会本身并不太珍贵,珍贵的是当权者承认并基本上能够尊重“言者无罪”这一原则。

宋朝统治者重视台谏官员、不滥杀文臣的态度,成为宋朝统治者的“习惯”,刘太后掌控宋朝朝政期间也不例外。大臣的进谏和反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刘娥向“皇帝”的迈进。

比如,宋仁宗天圣七年的冬至,关于向刘太后祝寿的礼仪方案规定:由皇帝亲自率领百官在会庆殿向刘太后贺寿,要求行礼方式是跪拜礼。会庆殿是宋朝皇帝接受朝贺、赐宴群臣的地方,在这里皇帝向太后行跪拜礼并不合礼仪。

这个方案一经公布,范仲淹就上奏反对:“天子有事亲之道,无为臣之礼。有南面称尊之位,无北面称臣之仪。皇帝率百官向太后跪拜,是增强了母后的势力、降低了天子的威信,不可为后代所效法。”

再比如,宋仁宗明道二年,在与宰执们商量恭谢宗庙的礼仪时,刘太后要穿着皇帝的服装去宗庙告谢。

这遭到时任副宰相的晏殊表示反对,另一位参知政事薛奎更是大声说道:“如果太后穿着帝服去见祖宗,是以皇帝的身份还是以帝后的身份?”

刘太后虽然不高兴,但是面对大臣们的反对,无话可说,于是让礼官决定。礼官们提出了即迎合刘太后心思、又不逾越祖制的方案:将帝服去掉几个佩饰,让礼服接近于皇帝的规格。

5、刘娥的历史评价

蔡东藩:“刘太后生平,有功有过,据理立说,实属过浮于功。垂帘听政,本非宋制,而彼独创之;衮冕为天子之服,彼何人斯,乃亦服之。设当时朝无忠直,不善规谏,几何而不为武后耶?史官以贤后称之,过矣。”
治国堪比吕武后
刘娥一掌权,就把飞扬跋扈的丁谓罢相。
当初丁谓正是因为支持刘娥执掌朝纲,才得以取代寇准为相的,而且丁谓是支持刘娥掌权的重要势力。但在得知丁谓的种种罪状后,刘娥还是将丁谓罢相贬谪。
处在权力的顶峰,刘娥也难免为家人牟利。而且,如果没有显赫的娘家人做陪衬,对其本身的权威也是一种削弱。不少刘氏家族的人因此加官进爵,连祖宗也跟着沾光:刘娥的曾祖父刘维岳,成了天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兼中书令兼尚书令,曾祖母宋氏最后被封到了安国太夫人;祖父刘延庆为彰化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兼许国公,祖母元氏被封为齐国太夫人;父亲刘通为开府仪同三司魏王,母亲庞氏被封为晋国太夫人。
虽然刘娥偏袒家人,但她不让他们插手朝政。在治理国家方面,她更倚重的是那些有才能的士大夫,如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等,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刘氏姻族也没有做出为害国家的祸事,这是刘娥胜过吕后的地方。
刘娥协助赵恒理政多年,对朝臣结党、吏治不靖深有感触。她知道自己年长皇帝年少,这样的状况是很容易被有所图谋的大臣钻空子的,于是她用了一个计策。
赵恒下葬后,刘娥挑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做出非常恳切的模样对大臣们说:“如今国事变动,我和皇帝多亏诸公匡助,才能有今日,实在感激。诸位可以将亲眷的姓名都呈报给我,我好一律推恩录用,共沐皇恩。”
大臣们听了都高兴不已,将自己能想到的亲戚名字都一个不漏地汇报了上去。衮衮诸公们这次可算是睁着眼跳坑了——刘太后将这些名字都记录下来,此后凡遇到有推荐官员的时候,她都拿去核对一下,只有对不上号者,才能得到升迁的机会。这样一来,就避免了朝臣编织权力网的可能。
治家有国母之风
除了对外理政,刘娥对内也一样将皇宫治理得平平整整。
邓国大长公主姐妹入宫拜见刘娥,刘娥见她们年老发落,叹道:“姑老矣。”遂赐给她们贵重的珠玑帕首(类似头巾的装饰),以遮挡日益稀疏的头发。消息传出,润王妃李氏也想向刘娥索取一份,刘娥婉转回绝说:“大长公主她们是太宗皇帝的女儿、先帝真宗的妹妹,照顾她们是应该的。我们这些赵家的媳妇,就不用太讲究了。”
从前赐大臣喝茶,所用的茶具上有龙凤图样,刘娥认为这不是人臣所能用的器具,下令全部更换。刘娥偏袒娘家人是出了名的,但是每逢赏赐食物给刘家人的时候,她仍不忘将金银龙凤器皿换成铅器。刘娥说:“不能让皇家器物进刘家里,他们不能使用。”
刘娥号令严明,赏罚有度,对仁宗皇帝赵祯呵护备至。平时刘娥忙于政务,就让杨淑妃照顾赵祯。赵祯体弱多病,刘娥不让他吃虾蟹等寒凉之物。可是,越不让赵祯吃,他就越想吃,只能背着刘娥请杨淑妃偷偷送给自己解馋。
随着国家治理得越来越好,刘娥的威名也越来越大。不少大臣都劝刘娥行武则天之事,登基加冕。《宋史》记载:“先是,小臣方仲弓上书,请依武后故事,立刘氏庙,而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后掷其书于地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尚且年幼的仁宗赵祯,对此感激不已。
但是,处在权力中心久了,谁也无法做到清心寡欲。随着年纪逐渐增大,刘娥感到时日无多,要求穿天子的礼服祭拜太庙。此言一出,举朝哗然,最终,除了删减一些配饰,她的愿望还是得以满足。
一个月后,刘娥病重。死前,她拽了拽自己的衣服。赵祯哭着问大臣,刘太后是否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参知政事薛奎立即明白了原由,对赵祯说:“太后是不愿穿着天子冠服入葬,不想被先帝看见她这个样子。”
赵祯恍然大悟,下令给太后换上皇后的服饰,以遂她回侍真宗赵恒的心愿。

6、看鉴·拍一拍宋朝:这些是古装剧中最常见的错误

大家说到唐代服装,第一个印象就是非常的华丽浓烈,视觉比较抢眼,而说到宋代服装,想到的则是内敛、纤细。

但实际上这个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也经历过一个漫长的流行变化过程,两宋时期礼仪服饰与日常服饰有很大的反差,曾经出现过一版中国 历史 上最耀眼华丽的大礼服 衮冕 ,早年在我读宋史舆服志的时候,就曾经被其中描述的衮冕制度的复杂程度所震撼。

01

有史以来最华丽的衮冕

舆服志里边有一大段的描写,里头把北宋前中期的衮冕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述。在冕上原来的珠旒之外,还有一层翠旒,上面有碧凤,棉板上有玉七星,有多达48个的琥珀瓶、犀瓶,四周有珍珠、杂宝玉装饰的丝网,以及七宝四柱,还有表里包裹的华丽的龙鳞锦, 俨然一个盛大的珠宝架子

不仅如此,身上的服装除了复杂的章纹之外,还装饰了大量的珍珠、琥珀和各种宝玉。这种过于繁复的装饰,大体到北宋后期得到了控制,但重视礼服的装饰依然还是宋代服饰的一大特点。

02

凤冠上的仙人聚会

与刚才说的皇帝的大礼服衮冕相对应的,是后妃的大礼服龙凤花钗冠和袆衣,袆衣是一种深青色,装有十二等翟鸟纹样的大袖礼服,也是大家已经在影视剧中见到过多次的女性最高礼服,按照正规的唐制来搭配。

皇后袆衣原本应该配套的是十二株花钗冠,宋代同样也进行了一个繁式化的升级操作,添加了不少新的元素,在工艺方面,大量使用珍珠和点翠,也是这一阶段礼服首饰的一大特色。

这和北宋第一位摄政太后 章献太后刘娥 有一定的关系,刘娥是宋真宗的皇后,他在宋仁宗时期垂帘听政,她也是北宋唯一一位真实执政的皇太后。

随着刘娥实际政治地位的提高,她也希望在礼服上有所体现,所以就在冠上增加了九龙以及王母仙人队,众多仙人簇拥着天上的最高女神西王母,也体现了她自己作为人间最高地位女性的权威和她的政治意图。

甚至我们在台北故宫保留的画像中还可以看到,冠上有13条龙,比皇帝的12条还要多一条,到了北宋后期,这种龙凤装饰加上王母仙人队就形成了一个定制,一直到宋代灭亡。

从晚唐五代开始就已经出现了在礼服上进行华丽化装饰的一个倾向,北宋时代继承了这种倾向,并且把华丽化装饰礼服的做法推向了一个顶端, 所以我们看到的北宋礼服基本上是我国历代礼服当中最华丽的版本。

03

宋代官员装饰性的幞头

说到宋代官员的服饰,大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应该都是两边伸出长帽翅的 幞头 ,关于它的由来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说它是 宋太祖赵匡胤 的发明,是为了防止朝臣在上朝的时候交头接耳。

甚至还被演艺的绘声绘色,赵匡胤黄袍加身登基以后,大臣们还是没有习惯这个角色的转换,总是没尊没卑,有一天在上朝的时候官员交头接耳,赵匡胤看到之后勃然大怒,下旨开发出了一种比较特别的官帽,两旁加了两个很长的翅子,让大家在上朝的时候有一个社交距离,防止他们互相交头接耳说悄悄话。

但实际上这只是后人杜撰的一个故事,长耳朵原来只是固定官帽的带子,它的源头来自于隋唐时代的头巾,也叫做幞头上的垂角,作为幞头飘在后头的一个装饰重点,人们想法设法对其做各种夸张化的改造,于是变得越来越长,也在里头加了骨架,凹成各种各样的造型。

其实早在宋太祖之前上百年的晚唐时代,这两条带子就已经逐渐夸张伸长。大家就认为长、挺为美,所以夸张化、威仪化,从实际结构功能就发展为一个彰显的结构,这种情况其实在服装史发展中非常的常见,宋代也只是延续了这种威仪化的发展趋势, 他并不是赵匡胤突然之间一拍脑门发明出来的

关于这种夸张的长角,宋代人自己都搞不懂是什么原因,当时人说“莫知其地自合时也”,所以有的人就推测说,它是不是象征着龙角的意思?有人也推测是宫女为了方便穿戴发明的,到了元代就有人提出来了,避免朝见的时候私语的说法。

从实际存在的造成的效果,想当然的推测它的设计初衷,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所以这个说法也很快得到流传,直到我们今天大家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说法,其实也只是一个误会而已。

04

素雅简洁的宋代女性日常装饰

南宋的葛立方有一首词说到了,“淡妆宜瘦”,这4个字正好就勾勒出了宋代趋于淡雅精致的一个审美,这个审美倾向和今天也比较接近。

当时宋代人尤其是女性,崇尚比较窄小合身纤细的服装,这种窄袖对襟的褙子或者短衫搭配开叉的裙、裤,是宋代女性最常见的打扮,而且用色也以浅淡素雅为主,装饰不多,不像唐代会用大量的撞色和大花、鸟的装饰。

宋代装饰主要集中在领末,或者是说衣边细小的部分,但是我们知道繁荣的宋代经济也让普通女性消费得起一些精致的冠子和金银首饰,到了靖康之难,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整体的装饰风格也越发收敛,继续往淡雅的方向去发展。 不管是服装的尺寸也好,首饰的尺寸也好,都越发的精细和小巧。

宋代虽然在整体服装的审美上倾向于相对简约、淡雅和内敛的风格,但是他们会把一些比较华丽的装饰或者比较浓烈的一些颜色给它藏在内层。比如说宋代女性,它外层的服装会用比方说灰度比较高或者比较淡雅的颜色,但是它内层的抹胸或者衬裤,会使用大红色。

另外一个比如像珍珠装饰,会在圆边会做一些细节的装饰做法,但不是整件衣服都做华丽的装饰,而只在局部和内侧上做装饰,所以我们用低调的奢华来形容宋代的服饰是非常贴切的。

05

与现代非常相像的妆容

我们从传世的南宋绘画来看,尤其是仕女画,几乎找不到胭脂的痕迹,主要以白净的妆面为主,但是会在额头、鼻梁还有下巴等处做一些提亮,就跟今天高光的做法是类似的。

另外南宋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叫 泪妆 的一个做法,这个面妆以白妆作为基础,但是会在眼角涂抹一些特别的白粉,好像泪水充盈的样式,显得比较哀愁,就跟今天的高光卧蚕一样的意思。

泪妆在南宋是比较流行的一种打扮,宋代女性会在祭奠先人的时候做这个装扮,甚至包括一些平常的时候也会做这种装扮,说明了宋代的风气和晚唐五代甚至北宋都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宋代首饰的整体风格呈现了从唐五代夸张大尺寸,往精细和样式繁多的发展趋向,这个也和宋代 社会 风气,往收敛约束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06

耳环从宋代开始的

今天的女性戴耳环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风俗,但其实中国女性并不是一开始就戴耳环的,在汉唐时代,汉族妇女是不戴耳饰的, 戴不戴耳饰是胡人和汉人的区别

但是到了宋代,耳饰在汉族地区就得到了传播,成为宋代妇女首饰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就连皇后和嫔妃也不例外。因为耳环是一个传入的风俗,所以北宋的耳环类型和辽国流行的耳饰非常的相似,基本以弯月状为主,但同时也打造出更具宋人趣味的各种花样和纹饰出来。

随着两宋时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高艺术品味的贵族和文人士大夫的活跃,所以高雅和通俗审美互相交融,新的风俗不断的产生,宋代史上就呈现出一个与以往不同的面貌,清新自然的装饰趣味成为主流,所以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素净淡雅的最深印象。

但是与此同时宋代礼服制度非常的繁缛,改制也非常的频繁,北宋各种礼服的耀眼程度,几乎可以居为历代之首,所以繁华盛大的礼仪服装和素雅简洁的日常服装在宋代是并存的。

7、太后刘娥穿龙袍去世,宋仁宗为何让人把她的龙袍换掉?


在整个宋朝历史上,刘娥是名气最大皇后或者皇太后,因为她是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人,在历史上与武则天齐名,被人评价为“有吕后之才,无吕后之恶”。


刘娥出生于969年,她的父亲刘通是太祖时期的虎捷都指挥使,后来被授予嘉州(四川乐山)刺史之职。说来刘娥也可怜,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先后死去,家道因此中落,刘娥不得不在很小的时候就嫁给蜀地一个叫做龚美的锁匠。


为了谋生,龚美便带着刘娥来到北宋的都城汴梁谋生。可是这个龚美真没出息,因为生意做得不好,家里没钱了一时生存就成了问题。因刘娥颇有姿色,龚美就想着把刘娥给卖掉,换点钱自己一个人过活,以后再找一个婆娘。

这件事被一个叫做张耆的人知道了,张耆是宋太宗第三个儿子韩王赵元休(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的指挥使。张耆也觉得刘娥长得很好看,应该符合赵元休的胃口,于是便把刘娥买下,送给了赵元休。

赵元休第一次见刘娥的时候很惊讶,因为他见惯了贵族女子的庸俗华贵,像刘娥这样出淤泥而不染的干净女子倒很少见。而且刘娥那时候年轻,皮肤很白,脸庞也十分好看,所以赵元休对刘娥一见钟情,就把她留了下来。


有一次,宋太宗看见自己的儿子赵元休面容憔悴,就问赵元休的乳母这是为何。乳母平时跟刘娥有点过节,所以不喜欢她。于是乳母告诉宋太宗说,是因为一个叫做刘娥的来历不明的女子天天与三皇子厮混在一起,所以才以至于次。

宋太宗听完很不高兴,于是下令把刘娥赶出韩王府,不久之后又给赵元休赐婚,将名将潘美的女儿嫁给赵元休。这个潘美可不得了,是宋朝的开国功臣,跟宋太宗的关系十分要好。赵元休不敢违逆自己的父亲,于是奉旨成婚。

但是这不不代表赵元休就忘了刘娥。刘娥在被赶出王府之后,被张耆私藏在家中,赵元休隔三差五就去张耆家中与其私会。而张耆则为了避嫌,自己在外面另外买了一栋宅子作为住处。

997年,宋太宗驾崩,将皇位传给赵元休。赵元休继位之后改名赵恒,很快就把刘娥给接进宫中。不过那个时候赵恒的第一个老婆潘氏已经死了,现在的皇后是北宋开国名将郭守文的女儿郭氏。在开始的时候,刘娥并没有什么名分,毕竟她的出身太过低微。


虽然没有名分,但是刘娥十分受宠,赵恒每次出巡,陪伴在他左右只有两个妃子,一个是赵恒的宠妃杨氏,另一个就是刘娥。很多妃子都嫉妒刘娥,但是刘娥做人很低调,从不与别人争宠,这种品质让赵恒更加宠爱她。

1004年,在宫中待了七八年之后,刘娥被封为四品的美人。再后来,刘娥连续晋升为修仪、德妃。在有了地位之后,刘娥想到了自己的前夫龚美,于是派人找到了他,让他改姓刘,并认他认做自己的哥哥。

刘娥之所以这么做,看起来是有情有义,其实是因为她娘家没什么人,把龚美认作自己的哥哥,势必会得到赵恒的封官赐爵,这样自己起码有个外援了。

1007年,郭皇后驾崩,赵恒想要立刘娥为皇后,但是以寇准为首的一些文臣武将都对此十分反对。他们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刘娥的出身太卑微了,不符合做皇后的人选。

刘娥出身微贱,不可以为一国之母。

为了阻止赵恒立刘娥为皇后,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赵安仁还特意为赵恒物色了一个出身高贵的女子作为皇后的人选,这个女子就是前任宰相沈伦的孙女沈才人。


赵恒虽然很不高兴,但也不想跟朝臣硬来,所以既没有立沈才人为皇后,也没有再提立刘娥为皇后这件事。

时间来到1010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刘娥的侍女李氏因为得到赵恒的宠幸,在这一年生下了一个男婴。之所以说这是一件大事,是因为在这之前,赵恒接连5个儿子很小便夭折,而这名男婴是赵恒目前唯一的皇子。要知道,那个时候赵恒已经42岁了,在这个年纪能有一个儿子,是多么让他开心的一件事,因为这就意味着他后继有人了。

刘娥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于是便将孩子收为自己自己的孩子,让与自己要好的杨淑妃(也就是前面说的那个宠妃杨妃)代为抚养。

而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意味着自己走上皇后宝座有了重大筹码。两年之后,赵恒很自然地将刘娥册封为皇后。但是在写册封诏书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一点小麻烦,那就是翰林学士杨亿见大臣们都无法阻止刘娥成为皇后,于是拒绝给刘娥写册封诏书。但最后赵恒还是找别人完成了这件事,刘娥顺利成为大宋皇后。

刘娥在当上皇后之后,知道自己的外援不强,所以一直谨慎行事,在处理后宫之事的时候有理有据,没有缺失;而且她很关怀赵恒的生活,只要赵恒批阅奏章到深夜,刘娥就一定陪伴在左右。久而久之,赵恒对刘娥越来越信任,于是便开始让其参与朝政的处理。

权利这个东西十分奇妙,一旦沾染上就会上瘾。刘娥在帮助赵恒处理国事的时候,逐渐发现拥有权利的感觉真好,于是便滋生了更大的政治野心。1019年,赵恒开始病痛不断,刘娥趁机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在朝臣中安插了自己的党羽。这让赵恒和寇准逐渐起了疑心,于是密谋让太子赵祯监国,企图以此来削弱刘娥的权利。

不过那个时候赵祯只有虚岁10岁而已,而且刚当上太子也才一年,可见当时刘娥的权利确实过大,赵恒和寇准开始有点病急乱投医了。

刘娥起能不知道寇准的密谋,于是先发制人,联合大臣丁谓等人先发制人,迫使赵恒罢免寇准的宰相之位,让丁谓取而代之。寇准在被罢免之后,就开始一段流放生涯,最后客死雷州。刘娥也趁机将朝廷当中反对自己的人全部清除掉,然后换上自己的亲信,刘娥就这样逐渐把控了整个宋朝的军国大权。


1022年,宋真宗赵恒驾崩,赵祯继位为帝。就在赵祯继位当天,刘娥命人在朝堂之上宣读了一份诏书:

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

就这样,刘娥名正言顺地开始临朝称制,让12岁的赵祯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

每次上朝,刘娥和赵祯来到承明殿,赵祯坐在左边,刘娥坐在右边,然后文臣武将上朝,刘娥开始处理朝政。

因为朝中再无人敢与刘娥为敌,刘娥的权利也达到了人生巅峰,可是她会满足吗?在这种情况下,她会不会想学习一下武则天,成为历史上第二位女皇呢?

答案是肯定的。

起初,刘娥的这个意愿还不是很强烈,但是引起了刘娥身边大臣的注意。有人上书给刘娥,请求她“行武后故事”;有人送刘娥一副《武后临朝图》,劝她登基称帝。

刘娥都没有表态,但是也没有责怪大臣们这样做。


有一次上朝,刘娥问大臣们,武则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武则天是唐朝的大罪人,有人说武则天是天下奇女子,也有人直接劝刘娥登基为帝。

刘娥内心十分纠结,她很想成为女皇帝,但是她不知道该不该这么做,因为她又觉得自己得到先帝的恩宠才有了现在的地位,如果夺了赵氏江山,那就太对不起先帝了。

1032年和1033年,刘娥曾两次穿着龙袍,一次是在朝堂上,以此是去祭祀太庙。刘娥的这一举动让天下人都觉得她就要学习武则天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刘娥却突然生病了。

刘娥在生病期期间,大赦天下,还恢复了寇准等人的官职和名誉。不久之后,刘娥就因病去世了。



就在刘娥临死之前,赵祯就在刘娥身边,刘娥数次拉扯自己身上的龙袍,嘴巴也在微微地动,看起来想说什么,可是又说不出来。这一幕被赵祯看在眼里,赵祯对此十分不理解,于是便问身边的大臣,大娘娘(赵祯对刘娥的称呼)这是要做什么。很多大臣都不理解,只有礼部尚书薛奎站出来说:

太后不愿先帝于地下见她身穿天子之服。

赵祯恍然大悟,于是命人将刘娥身上的龙袍脱下,换成了皇太后应该穿的服饰。换完之后,刘娥就去世了。

刘娥死后,多年称病不朝的八王爷(八贤王的原型)赵元俨突然来到宫中,告诉赵祯说,刘娥不是你的亲生母亲,你的亲生母亲是李宸妃李宸妃。而且李宸妃死得不明不白,恐怕是被刘娥害死的。



赵祯这才恍然大悟,于是命人赶紧找到李宸妃的坟墓。等众人打开李宸妃棺椁的时候发现,李宸妃穿着皇后服饰,尸体被水银包裹,面色如生。

赵祯得知消息之后,十分感叹地说:人的话岂能尽信。不久之后,赵祯亲自到刘娥的坟前祭拜,并痛哭流涕地说,从今以后大娘娘一生清白了。

其实在赵祯的心里,他也不愿意相信是刘娥害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因为刘娥虽然垄断朝政,但是她毕竟是抚养自己的那个人,而且她掌权的时候朝政没有什么过错,天下也很太平。更重要的是,她最后也没有学习武则天称帝。所以不管是不是刘娥害死了自己的母亲,赵祯希望大家看不到证据。因为对于当时的赵祯而言,刘娥和自己亲生母亲的名誉是最重要的。

赵祯的谥号之所以是仁宗,在这个地方就得到了一定体现。

再后来,赵祯认母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赵祯也自此开创了北宋历史上著名的仁宗盛治。

最后说一下仁宗生母李宸妃。

李宸妃的儿子在被刘娥抱走之后,她是敢怒不敢言,朝臣也大多数害怕刘娥,也不敢替李宸妃说话。所以在刘娥死前,这件事就一直没人告诉赵祯,赵祯一直以为自己就是刘娥的亲儿子。


李宸妃也因此不敢与赵祯相认,哪怕是在赵祯成为皇帝之后,李宸妃也只是默默地祝愿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直到自己死去。

元代的时候,刘娥、李宸妃和赵祯的故事被民间喜剧改编成《狸猫换太子》,数百年来不断演绎,经久不衰,以至于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事实。

8、如何评价《大宋宫词》里营造的氛围感?

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宋代的服装时尚不断被观众津津乐道。在之前发布的海报和已经播出的情节中,无论是日常穿着还是宋朝“高定”都充满了注目,让人感受到宋人的审美风格。

刘娥第一次进入王府时,主要穿着朴素的裙装,搭配优雅的珍珠耳环。她简单低调,却能勾勒出人物优雅非凡的气质。

观众最期待的是刘娥的皇后造型。戴着九龙花钗冠,穿着深蓝色、五彩的雀纹连衣裙,挂着白玉双佩、玉丝环等饰品,端坐在椅子上,展现出端庄典雅的贤后之风。

这种造型是导演李少红专门根据古画《宋真宗后坐像轴》和《宋仁宗后坐像轴》精心还原的。在皇后礼服上精心绣着的云龙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吉祥鸟山雉高度相似。

除了精心还原女装,剧中官员王子的男装也同样讲究。“长翅帽”、轻长衫……不同的角色身份使用不同的颜色服装和帽檐搭配,可见该剧在服装造型上下了功夫。

9、刘娥垂帘听政11年,为什么不称帝,是不想还是不敢呢?

《清平乐》播出后,有人疑惑太后刘娥为什么没有称帝,是不想称帝? 还是不敢称帝?

我是三少,我来回答。

刘娥当然想称帝

刘娥,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

从1022年起,54岁的宋真宗驾崩,刘娥开始执政,到1033年太庙大典结束后,刘娥彻底还政,前后大约有11年的时间。

刘娥,一直到自己身体实在是不行了,才彻底地交出政权。

说明了什么?

坐在高高的庙堂之上,手握国家千军万马之大权,说刘娥不留念权势?说刘娥不想名正言顺地当皇帝,鬼都不相信?

大家看,在《清平乐》的第5集,要举行祭太庙大典的前夕,刘娥提出自己要着衮服祭祀太庙。

所谓衮服,是指皇帝的礼服,是皇帝在祭天地、宗庙等重大庆典活动才穿的衣服。

从这一点,充分说明刘娥的心里,一直有个当皇帝的梦。

刘娥是个理性的人

那么,刘娥一直把持朝政,为什么没有直接称帝呢?何况,当时儿子仁宗还年幼?

这与刘娥个人性格有关,因为,刘娥是个很理性的人!

当年刘娥和赵恒相爱的时候,遭到了赵恒父亲宋太宗的暴力反对。

赵恒不忍和刘娥分开,就将刘娥偷偷藏在一个大臣的家里。整整15年,刘娥没有迈出门一步,而是利用这15年的时间,研习琴棋书画,博览群书。

15年的时间,说来容易!

可是,躲在一个地方,不见天日,还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和素质,这种行为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到的!

刘娥绝对不是一般的人,她高度的自律,高度的理性,为她后来执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娥有称帝的条件吗?

当然有!

第1:刘娥是个执政的能手

在15年的幽静岁月里博览群书,到后来宋真宗患病,难以支持日常政事。实际上,宋真宗最后两年皇帝的政务,都是刘娥处理的。

第2:刘娥有这个能力

我们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刘娥完成了从宋真宗时代到宋仁宗时代政权的平稳交接,更为宋朝在宋仁宗时期的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3:刘娥对待大臣的把握上,是非分明,具有睿智的眼光。

丁谓是北宋的宰相,是个天才式人物。最初,刘娥在培植自己势力的时候,想方设法和丁谓结联姻,结成了亲戚关系。

然而,丁谓依靠自己的聪明,作恶太多。最后,刘娥将这个自己培养的大臣罢相贬职。

10、刘娥,从歌女到帝王的传奇女人,梦华录里的隐藏大BOSS

最近热播剧梦华录很火,里面有一个从未出现但贯穿全剧的人物——皇后,也就是历史上宋真宗的皇后刘娥。

悲惨的童年

首先说一下刘娥这个名字,也许刘娥本人并不知道自己有刘娥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由于她的人生过于传奇,小说家们就特别喜欢编排她的八卦,于是慢慢的,就给她取了一个刘娥的名字,娥是古代人对于美女诸多称呼的一个,这个名字就相当于刘大美。

刘娥出身的家庭非常不错,祖宗原籍是山西太原人,后来迁徙到了四川华阳。她爷爷叫刘延庆,在五代的后晋、后汉时期官做的很大,做到了右骁卫大将军。她老爹刘通在宋初官做的也非常不错,先后出任过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后来跟宋太宗赵光义出征太原的时候战死了,刘娥也算是烈士遗孤,刘娥是刘家的二女儿。

屋漏偏逢连夜雨,老爹没多久,母亲也撒手人寰,还在襁褓中的刘娥就成了孤儿。从小寄养在母亲庞氏的娘家。在中国古代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般男孩孤儿都会由父亲族内照顾,但是女孩成了孤儿之后,一般是由姥姥家照顾,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也是寄养在姥姥家里。

但是刘娥的姥姥家并没有把刘娥培养成大家闺秀或者是小家碧玉,而是把她培养成了一个歌女,在古代的歌女可不是今天的大明星,在古代她们还有一个称呼叫“戏子”,这并不是一个光荣的职业,正常家庭都不会让女儿走上这条路,可想而知,刘娥的幼年生活的有多苦楚。刘娥非常有音乐天赋,歌唱的特别好,很快就在当地成了一个当红的歌女。

刘娥大概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可以说刘娥的幼年就被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在别的孩子天真烂漫的年纪,她已经努力操持一家人的生计,早早的练就了练达的人情世故。龚美觉得在四川混的不如意,于是举家搬到首都开封府,这对小夫妻就开始了“开飘”生活,到了开封之后,美好的生活没有如期而至,反倒是愈加困苦,于是刘娥渣男老公龚美动了坏心思,把自己美丽的老婆卖了换钱了,年仅十五岁刘娥早早的就经历了一次感情背叛,也不知道转了几手,最后被韩王府指挥使张耆买下送给自己的老大韩王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在宋朝贵族和士大夫们相互送小妾是一种时尚,但是这种无耻的生活被他们的笔描绘的无比风雅。在十几年前有一个在百家讲坛夸夸其谈两宋史的高中老师,说穿越想回宋朝,说宋朝有多么的美好,我不怀好意的臆想,他羡慕的是宋朝士大夫的没羞没臊且毫无下限、毫无廉耻的生活。

皇后养成记

刘娥的二婚老公叫赵恒,曾用名赵德昌、赵元休、赵元侃,他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个儿子,北宋皇帝除了开国的太祖赵匡胤都是赵光义一脉,赵光义这一脉的特点都非常善于搞文艺,但是普遍都比较怂,而最怂的莫过于赵恒,这哥们当了皇帝之后,辽国趁机南下来打宋朝,赵恒的第一反应是逃,准备迁都南京去,长江以北的领土就不打算要了。开国的第三任君主怂成这样,真的没法看,大臣们在宰相寇准的带领下,压着赵恒御驾亲征。边疆的将士看到皇帝来前线陪着他们拼命了,士气受到鼓舞,奋勇作战,干死了辽国大将萧挞凛,双方在澶渊打了旗鼓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于是开始进行和谈。没想到怂货赵恒跟给宋方谈判代表曹利用说,“只要和谈能达成,就算几百万钱也没问题。”他真的是被吓坏了,可是寇准怒了,指着曹利用的鼻子威胁到,“底线就三十万,超过一文钱,老夫就弄死你,你看着办。”结果宋方赔款三十万。

后世的很多无耻文人通过各种计算,说这三十万有多么微不足道,宋朝又通过各种货币战争从辽国坑了多少钱,云云。大哥,首先钱不在多少,那是赔款,这个性质是怎么洗也改变不了,通过这件事宋朝的怂货本性被周围的邻居看的清清楚楚,宋朝在他们眼里再也没有了威严,于是开始玩命的折腾,造成了更大的被动,北宋不得不多线作战,高昂的军费一直是宋朝最重的财政负担。还有贸易战不是赵恒打的,这里不展开。请别再洗了,恶心。

澶渊之盟之后赵恒干了一件更没下限的事,他也知道澶渊之盟自己出丑了,为了挽回自己的形象,于是指使人伪造所谓的“天书”,天书上写着,老天都认可他赵恒是个好皇帝,可以举行封禅大典,好嘛,这不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吗?更加奇葩的事情来了,大臣们一拥而上都陪着他玩了一次封禅闹剧。请问那些自称宋朝的士大夫有气节的人怎么解释满朝士大夫都不站出来阻止这场闹剧的行为?李世民这样的文治武功的皇帝想要封禅,好几次都没成,人家至少还要脸,你们还好意思笑话人家李唐脏?从赵恒以后,再也没有帝王通过封禅来彰显自己的伟大了,他们生怕跟赵恒扯上任何关系,真丢不起那人。

引用一下后人对这件事的评价:

元朝宰相脱脱:“及澶洲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 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解释一下脱脱的意思,澶渊之盟都签了,还敢去搞封禅,还搞那么多的祥瑞,还自欺欺人的弄所谓的天书,宋朝的君臣丧心病狂到这种程度,啊~,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真是奇怪啊。

明朝的李贽说:“堂堂君臣,为此魑魅魍魉之事。可笑!可叹!”翻译一下,堂堂的一国君臣,搞这种魑魅魍魉的鬼事,你们是在糊弄谁呢?可笑!可叹!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一下刘娥的第二任老公赵恒是个什么人。这个人挺文艺的,诗词歌赋无所不会,吹拉弹唱无所不能,但是骨子里就是个怂包,而且做人缺乏基本的荣誉感。当然北宋大部分皇帝都是这个鸟样。

书归正传我们来继续说刘娥,十六岁的韩王赵恒得到十五岁的刘娥,那是喜欢的不得了,这个小姐姐长的又漂亮,唱歌又好听,两个人日夜都腻歪在一起,腻歪到什么程度呢?赵光义有一天召见儿子赵恒的时候,突然发现儿子都憔悴了,没精打采的。于是就找来赵恒的奶娘,问老太太儿子是不是病了,奶娘说:“什么病啊,府里来小妖精了,晚上不睡觉,折腾的。”赵光义大怒,这还了得,让赵恒赶紧把刘娥赶走,然后立刻给赵恒张罗了一桩门当户对的亲事,大将潘美家的小姐,端庄典雅,俩人感情怎么说呢,史书中没有记载,估计也就一般般,六年后潘皇后在989年二十二岁的时候就死了,俩人也没孩子。

赵恒哪舍得刘娥啊,于是就把刘娥放到他手下张耆家里,没事的时候俩人就约个会什么的,张耆为了讨老板的欢心,怎么敢拒绝,但是从此张耆也不敢回家住了,怕说不清楚啊,于是又买了一套房子自己住,自己家就成了赵恒的外宅。

俩人就这样偷偷摸摸的过了14年,到了997年赵恒老爹赵光义病死了,再也没人能管赵恒了,于是赵恒把刘娥接进皇宫。大家不要误会,这里没上演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娥独宠六宫的戏码。这些年赵恒是一会都没闲着,不但又娶了一个大老婆郭皇后,还娶了一大票的嫔妃。而且赵恒把刘娥召进皇宫,也没有给她任何名分,估计那个时候刘娥的待遇就比普通的宫女好一点。应该说刘娥此时的难度是地狱级的,但是她没有放弃,她经过多番运作,跟真宗赵恒的宠妃杨氏成了好闺蜜,两个人在波诡云谲的后宫建立了攻守同盟,这段友谊一直维持到刘娥去世。

没名没分的日子过10年,在公元1004年35岁的刘娥被封为四品美人,不久又被封为修仪、德妃。如果不出意外,刘娥在后宫的奋斗算是登顶了,人生也算完满了,刘娥做了一个今天看来很让人迷惑的行为,由于刘娥在世界上的血亲已经都没有了,于是她把自己的前夫龚美认作干哥哥,龚美趁机改姓刘,从此前夫家成了娘家。不得不说,龚美这个媳妇娶的值。

其实每次看到这里,我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长达10年都没名没分的刘娥突然就得宠了呢?是她的美色吗?是她婉转的歌喉吗?我个人猜测,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赵恒发现刘娥处理政务的能力,精力不济的赵恒面对堆积如山的公务根本就处理不过来,刘娥此时应该已经承担了赵恒的很多政务,不然没办法解释长达10年不得宠的刘娥突然得宠,而且很快就升到妃的名位。

在公元1007年的时候,宋真宗赵恒的第二任大老婆郭皇后病逝了,于是赵恒就想立刘娥为皇后。但是重臣寇准、李迪、向敏中、王旦等人都以“刘娥出身微贱,不可以为一国之母”为由坚决反对,并且推荐他们相中的“沈才人”为新任皇后。不得不说,不论宋朝还是明朝,这群文人在女人上都是本着宽裕律己严于律人的精神干涉皇帝的后宫,他们从来也不管自己家里养了多少个小妾,却玩命的要求皇帝不能好色,不然他们就口诛笔伐,这种例子太多了,就不展开了。

赵恒非常腻歪,朕连自己的后宫都不能做主了吗?于是把带头推荐沈才人为皇后的赵安仁给安排到地方上去做官了,大臣们知道瞎比比后果很严重,这才把嘴闭上。立皇后的事就搁置了。

在公元1010年的时候,赵祯去看刘娥的时候顺便把刘娥的侍女李氏给宠幸了,没想到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也是赵恒唯一的儿子。于是皇帝赵恒、刘娥、侍女李氏和宠妃杨氏四个人达成了协议,对外说这个儿子是刘娥生的,然后寄养在杨氏身边,这绝对是个多赢的方案。

又过了两年,也就是公元1012年,有了儿子加持的刘娥被册封为皇后再也没有人敢公然反对了,这年刘娥43岁。刘娥不但把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每天都陪着宋真宗赵恒加班处理公务到大半夜。刘娥为人非常聪明悟性极高,而且博览群书,对史书尤其精熟,而且记忆力非常好,不论遇到什么政务,都能记得与之关联政务的来龙去脉,不论处理什么事,都能旁征博引处理的滴水不漏。

后来宋真宗赵恒的身体越来越差,大宋的政务慢慢的就都由刘娥来处理。

虽然刘娥特别能干,不论后宫还是朝政,处理的都非常周全,但是这可大大的呛了文臣的肺管子,于是他们开始各种造谣,说刘娥准备造反。特别是在1019年,太白星在大白天出现,于是他们造谣说,这是有女人要造反征兆,谣言听得多了,赵恒也开始动摇了,于是就跟心腹周怀正闲聊的时候就提到让太子监国的可能性,寇准听说之后,立刻偷偷进宫见了宋真宗赵恒,不得不说寇准是个干大事的,整个过程完全避开了刘娥的耳目,回家就召集亲信起草了太子监国的诏书,但是他亲信中有人就把这事透露给了刘娥,刘娥立刻跑到宋真宗跟前去对质,宋真宗跟唐高宗李治反应是一毛一样啊,“朕不知道、朕没说过、朕没做过,都是寇准做的。”不得不说跟错老大真是英雄的悲剧,于是刘娥以寇准矫召的理由将寇准罢相,用心腹丁谓取代寇准成了新任宰相。

前头说过的那个赵恒的心腹周怀正知道自己要完,于是准备发动政变,口号是诛杀刘娥和丁谓,迎回寇准为相,拥立太子位皇帝,请赵恒当太上皇。谋划的挺好,但是很快就被手下出卖,被刘娥和丁谓派人把周怀正以及党羽全部抓捕,周怀正本人被杀,寇准被一贬再贬,直到贬为终雷州司户参军,最后病死在雷州,也就是今广东省湛江的雷州,在当年是岭南蛮荒之地。

经过这件事,刘娥让9岁的太子赵祯每天到资善堂跟大臣讨论政务,开始学习当了一个储君,刘娥在后宫批阅奏章,她老公赵恒则过上了退休生活。

临朝称制

公元1022年,长期缠绵病榻的宋真宗结束了他一言难尽的一生,驾鹤西归,12岁的赵祯被拥立为皇帝,也就是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

宰相丁谓一看皇帝年幼,如果这个时候架空刘娥,自己就可以独揽朝政了,权力总是迷人眼的,于是他开始谋划让12岁的宋仁宗亲政。这点小把戏怎么可能逃过精于权谋的刘娥的眼睛。于是刘娥在承明殿召见群臣,出示了一大堆丁谓贪赃枉法、并与内廷宦官雷允恭勾结的证据,大庭广众之下丁谓被打的不知所措,刘娥趁机要杀掉丁谓,群臣苦劝,说本朝有不杀士大夫的组训,于是刘娥勉为其难的把丁谓贬到海南岛的崖州,比寇准还偏远。但是丁谓这个人心态很好,在崖州三年多,在雷州五年多,在道州近四年,在光州大约三年,流落贬窜十五年,须鬓无斑白者,人服其量。最后竟然死在刘娥后头,服不服气?

经历了丁谓的事情,刘娥意识到放松权力有多危险,于是54岁的刘娥以宋真宗遗嘱“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的名义临朝称制,也就是刘娥以皇太后的名义处理朝政,每隔五天刘娥带着赵祯在承明殿上朝,皇帝坐左边,刘娥坐右边,太后脸前放个帘子,也就是垂帘听政。

刘娥称制还是非常有特点的,她给自己做了一身男性帝王的龙袍也就是衮服,出门要坐大安辇,仪仗队的排场要跟男性帝王一样,而不是皇太后的排场,她就是用一种男性化的方式彰显自己的权威,这个有点像慈禧太后让光绪叫她亲爸爸是一个意思。并在两年后,也就是1024年接受了皇帝赵祯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太后”。

刘娥称制十一年,给仁宗留下了一个政治清明、府库充盈的江山,为宋仁宗时期北宋国力达到巅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史书评为“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

本文录取几个刘娥执政时期的趣事。

第一件,刘娥在老公赵恒死后,就把所谓的天书跟赵恒一起下葬了,结束了真宗朝最荒唐的面子工程。

第二件,有一天刘娥跟大臣们商讨朝政的时候,她突然老泪纵横,大臣们很不解就问,“太后您老人家这是怎么了?”刘娥说:“国家多难,我们这孤儿寡母的能坐稳天下,都是你们这群文臣的功劳,每当想到这个,我这个老太婆就感动的不行,我该怎么感谢你们啊?”文臣们连忙谦虚:“太后,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刘娥赶紧说:“这样吧,皇亲国戚的子孙都得到了推恩,你们也把子孙亲戚都报上来吧,有机会我也给你们的子孙亲戚推恩封荫。”文臣们听了都特别兴奋,于是纷纷的自己亲族都报给刘娥,刘娥通过这种方式缕清了文臣的亲族关系,并把这个关系图都写在墙上,每当有封赏的奏折报上来,刘娥都会根据这个图仔细推敲多方制衡,防止文臣们某个派系权力过大,这样就很好的保证了在刘娥称制期间,没有出现朋党之争。

第三件,发行交子,推行纸质货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贵金属贫乏的国家,刘娥将由四川商人发明的纸币“交子”改为官方发行,在成都设立“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首届交子发行1256340贯,备本钱360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宋廷正式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又称“官交子”,比西方1661年由欧洲瑞典银行发行的纸币早了600多年。交子的发行大大的促进了宋朝商业的快速发展,这也是富宋的重要原因之一。纸币制度同时也被北方的辽、金以及后来的元所学习和继承,直到朱元璋被玩坏,才被张居正以白银取代。

同时,刘娥也倾尽全力培养仁宗赵祯,为了让仁宗成才,刘娥显得过于严厉,动辄以礼法约束,但是仁宗另一个养母杨妃对仁宗就非常的娇惯,仁宗从小就畏惧刘娥而亲近杨妃。但是宋仁宗是知道刘娥都是对他好,刘娥到死,宋仁宗侍奉刘娥也周全备至,正所谓“太后保护帝既尽力,而仁宗所以奉太后亦甚备”。

公元1033年,刘娥病重,称制十一年的刘娥知道这次躲不过去了,于是赦免了自她称制以来被贬的大臣们,寇准、曹利用等刘娥的政敌们恢复旧有官职,并将丁谓从贬黜的远地内迁。

身后清白

当月,刘娥病死,于是仁宗在皇仪殿召见群臣宣布了刘娥的死讯,然后他问了一个问题:“太后弥留之际多次扯自己的衣服,朕怎么也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仁宗这一问的目的是很明显的,有会来事的赶紧说出黄的想法,参知政事薛奎说:“这是太后不想穿着龙袍下葬。”仁宗立刻表现的恍然大悟,让人给刘娥换上太后的礼服。

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非常让人恶心的事,赵家皇族最有威望的赵元俨(八贤王的原型)站出来说了一个大八卦,“皇上,老臣跟你说个秘密,你其实不是刘娥的儿子,你是李氏生的,刘娥是把你亲妈弄死了把你夺过来的。”

宋仁宗大怒,他既自责于不能跟亲妈相认,也愤恨于刘娥的狠毒,于是让人包围了刘娥亲族的府邸。并亲自到李妃灵柩所在的洪福院查看,结果发现李宸妃被以后礼下葬,在水银养护下,面色如生。宋仁宗这才明白,他亲妈李妃是自然死亡,并且获得了最高规格,刘娥从来也没有亏待过李妃,仁宗又回忆起刘娥对自己的好,发出了一句感慨:“人言其可信哉!”后来仁宗又得知,仁宗的母亲李妃出身寒微,没啥亲人在身边,刘娥曾经派刘美(刘娥前夫)、张怀德到民间寻找李妃的亲属,只找到了李妃的弟弟李用和,并安排在三班中当了一个小官。

宋仁宗亲自到刘娥灵柩前焚香祭拜,哭着说:“自今以后,大娘娘一生清白了!(仁宗称刘娥为大娘娘,杨淑妃为小娘娘)”

而可悲的是刘娥临死前赦免的政敌们一看刘娥死了,并且知道原来刘娥不是仁宗的亲妈,于是开始疯狂的诋毁刘娥,他们不但写奏章诋毁,而且到民间通过各种文学作品写,宋仁宗听说之后,非常愤怒,说:“你们说的都是啥跟啥啊!”于是下旨不论朝廷还是民间都不允许诋毁刘娥。

但是仁宗还是高估了宋朝文人的节操,他们写出了千古名作《狸猫换太子》,把刘娥描写城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把他们自己写成擎天保驾的大忠臣,一直传唱到今天。掌控舆论颠倒黑白,何其歹毒。

仁宗即位之初,宋朝的大臣们在富弼的带领下跟仁宗说:“皇上,你知道吗,刘娥称制的时候,陛下你是完全在刘娥控制之下的,,都是有忠臣们的保护,刘娥才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没有像武则天一样篡位当皇帝,现在您当了皇帝了,你要奖赏我们这些忠臣啊!”我不否认富弼是个忠臣而且是能臣,但是这样吃人血馒头好吗?老太太已经享受了皇帝的一切,她当皇帝的意义是什么。刘娥自己的亲族都死绝了,全天下她就俩亲人,一个是她的前夫干哥哥,一个是她养大的儿子赵祯。她篡位难道是想把皇位传给她的前夫干哥哥吗?他们这是欺负老太太死了不能还嘴啊!

这就是宋朝士大夫的节操!!!!!!

现节选后世对刘娥的评价:

司马光:章献明肃皇太后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上皇太后疏》)

苏轼: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 至天圣、景祐极矣。(苏轼《六一居士集》)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