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婚宴婚车 » 英国婚宴食物

英国婚宴食物

发布时间: 2020-10-22 11:09:59

1、英国王室成员的婚礼总是很盛大,他们的婚礼有什么特别的礼节?

 策划一场婚礼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英国皇室的新娘梅根,相信对此深有感触,除了各种细节的确认,跨越几世纪的皇家传统和礼仪也是必修课呢。

皈依皇室

首先,梅根将在伦敦肯辛顿宫(Kensington Palace)举行的私人仪式上接受洗礼,并确认加入英国国教。此举是对教会最高首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表达敬意,同时也是梅根公开宣布其宗教信仰的场合。

花艺传承

1858年,当皇家公主维多利亚结婚时,她手捧的花束里就装有母亲维多利亚女王自家花园内的桃金娘。从那时起,包括剑桥公爵夫人在内的每一位皇室新娘在举行婚礼大典时,手捧的鲜花中都会夹有来自这同一株桃金娘的一枝花朵,而这株植物至今仍然生长在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王子的私人府邸——位于怀特岛(Isle of Wight)的奥斯本宫(Osborne House)里的土地上。所以,梅根也将遵循这一甜蜜的皇室传统。

黄金赠礼

到了1923年,皇太后又使用罕见的威尔士黄金,发起了另一项皇家传统。在威尔士郁郁葱葱的雪墩山国家公园(Snowdonia National Park)内,坐落着一座Clogau St David金矿,这里最优质的黄金被开采出来,用于制造皇室大婚的婚戒。虽然随着大量开采,这里的黄金已告罄,但现已转型为专营珠宝的家族企业的蔻爱(Clogau),依然保持着极限量的黄金饰品供应。此外,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也做了适度储备,预计至少还可以制作出两枚黄金婚戒。不过,哈里王子是否会在大婚之后依然佩戴戒指则有待观察,因为按照英国上流社会的传统,男性是倾向于尽量不佩戴包括婚戒在内的任何珠宝的。

皇家盛宴

婚礼仪式结束后,梅根和哈里王子将设宴款待列位宾朋。有趣的是,无论宴席何时举办,通常都被称作“婚礼早餐”(Wedding Breakfast)。而至于宴会菜单,伊丽莎白二世及皇太后都选择了正统的法餐,而剑桥公爵夫妇则选用了各式英国本土佳肴。

如果梅根和哈里王子同样依照惯例行事,泽西岛皇家牌(Jersey Royal)土豆和赫布里底(link is external)(Hebridean)的小龙虾都可能会被摆上餐桌。此外,他们还可能会提供来自诺福克郡(Norfolk)和萨福克郡(Suffolk)的皇室家庭农场的Gressingham香酥鸭,供宾客们大快朵颐。

在温莎农场商店(Windsor Farm Shop)能够方便地购买到来自皇家农场的牛肉、猪肉和羊肉。你可以犹如君王一般,在位于温莎和梅登黑德(Maidenhead)的皇家自治区中漫步观赏,这里的农场商店也同样向公众开放。或者,也可以循着梅根和哈里王子的婚礼游行线路游览,最后通过风景如画的长径公园(Long Walk),进入温莎城堡(Windsor Castle)一探究竟。

为了能为宾客打造完美的用餐体验,梅根和哈里王子还可能会前往伦敦顶级奶酪店Paxton & Whitfield(link is external)选择各式精品英国奶酪。到早在1797年就已开业的、位于伦敦杰明街(Jermyn Street)上的旗舰老店,挎上购物篮尽情挑选吧。随后前往附近的圣詹姆斯公园(St James’ Park)、格林公园(Green Park)等皇家公园,一边观赏大屏幕上直播的皇室婚礼,一边享用一顿惬意的野餐。

优雅礼节

此外,梅根还需要学习传统皇家婚礼的各种礼仪规则。前皇室管家及礼仪专家Grant Harrold)这样形容道:“这对新婚夫妇将从温莎城堡的圣乔治教堂(St George’s Chapel)的甬道缓缓走过,然后在女王陛下面前停下来,哈里王子弯腰鞠躬,梅根则行屈膝礼。”

一般来说,婚宴上通常由新娘和新郎带头开始宴会。但按照皇室礼仪,任何人均不得抢在女王陛下之前进食。同样,当她用餐结束后,其他人也都应停止进餐。“女王作为一位优秀的女主人,当然会确保在所有宾客都吃完后再停下来”,Harrold先生补充说。

有消息称,公众也将被邀请参加这场婚礼庆祝活动,届时会有许多人预定Harrold先生的“王室礼仪”课程(Royal Etiquette workshop),参加者将在那里学习在接触皇室、贵族及贵宾时应遵守哪些礼节。

相信如所有新娘一样,梅根也将在大婚之日光芒四射,并完全融入到王室家庭传统之中,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英国和美国婚礼习俗上的不同点

英国大致是这样:The wedding tradition of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 has been around for hundreds of years. Many brides have been asked on their respective wedding days if they have gathered something old, new, borrowed and blue to carry with them as they walk down the aisle. The tradition of carrying or wearing one of each item is said to bring luck and fortune to the newly married couple. Have you ever stopped to think what the saying really means? What is its origin and what does each item represent?

The original saying dates back to the Victoria times and states,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 and a silver sixpence in your shoe."

Something old……

A bride may wear or carry something old to represent her continued ties to her family and her old life. Many brides wear a piece of family jewelry as their old item. Some brides wear the wedding dress worn by their mother or grandmother. In many cases, something old may also be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new……

Wearing something new is supposed to represent success and hope in the bride's new life and in her marriage. If the bride purchased her wedding dress new, it may represent her new item, but any item that is new may be used. Something "new" is usually the easiest category1 to fill.

Something borrowed……

The borrowed item should be something borrowed from a friend that is happily marri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ir happiness will rub off on you and bring lasting happiness to your marriage. Some brides borrow an item of clothing, a piece of jewelry, a handkerchief or perhaps a beaded purse.

Something blue……

Wearing something blue dates back to biblical times when a blue wedding dress was worn to represent purity, fidelity4 and love. Over time this has changed from wearing a blue dress to wearing just a blue band around the bottom of the bride's wedding dress to modern times where it is commonplace for the bride to wear a blue garter.

Silver sixpence……

Placing a silver sixpence in the bride's left shoe is said to be a symbol of wealth. This not only refers to financial wealth, but also a wealth of happiness and joy throughout her married life. Since most brides probably don't even know what a sixpence is, this part of the tradition is not used very often in modern times. However, if a bride would like to include it in her wedding, she can purchase a silver sixpence from many companies that sell bridal supplies such as garters and invitations.

Some brides are more traditional than other and may take a great deal of care in selecting one item for each category. It may be traditional for the women in their families to wear the same piece of jewelry.

Other brides aren't bound by tradition but still may choose to carry out the custom at someone else's request. If they don't want to carry numerous items, they may simply carry two handkerchiefs in a small beaded bag——hey may choose to buy a new, white handkerchief and borrow a blue one from a family member. That would provide them with something new——the white handkerchief, as well as something that is old, borrowed and blue——the blue handkerchief. The handkerchief just may come in handy ring the wedding for drying their joyful tears.

3、英国人求婚到结婚过程及婚礼?

一般来讲,英国婚礼和传统的欧洲婚礼相同,分为仪式和婚宴2大部分,整个流程按照7个步骤来进行(其中前两个为仪式部分,后五个为婚宴部分):宾客到场祝福、婚礼仪式(一般在教堂进行)、宾客及新人合影、drink reception(类似国内的酒会)、宾客入席及婚宴致辞(按照伴郎伴娘中的一人、新郎父亲、新郎的顺序)、婚宴、小型音乐会或者舞会。

吃蛋糕一般在合影之后,有时也放在drink reception中进行,至于开香槟庆祝好像英国人不太时兴这个(老美比较喜欢),少数英国人会选择在婚宴致辞的时候。至于司仪不太清楚指什么,如果是婚宴的话一般都是亲人或很好的朋友来串场,讲话应该是贯穿始末的。

4、英国的婚礼和葬礼简介

在英国,婚礼一般是在周六的下午,在教堂或登记处举行。教堂本来是为基督徒设立的,但在教堂结婚也是传统的方式。新娘穿着白色的礼服,戴着面纱,拿着花。新郎穿着西装,等在教堂的圣坛。

当新娘到达时,风琴开始演奏结婚进行曲,在音乐中,新娘的父亲带着他的女儿走过长廊,然后把新娘的手交到新郎手里,于是婚礼开始了。仪式的重要部分当然是交换结婚戒指,当这对新人结婚时,他们在教堂签署结婚登记证,然后他们穿过教堂来到院子里。在院子里他们的朋友和家人向他们扔大米和五彩纸屑,向他们祝福。

婚礼后的宴会称为招待会,通常是一个有三道菜的晚餐,加上许多含酒精的饮料。在第三道菜或甜点之后,主人开始发言了。新娘的父亲(他支付婚礼的费用)通常讲他的女儿以及他初次遇见女婿的情况。傧相的发言总是说新郎多么出色。最后新郎发言,他通常会表示对新娘下嫁与他的感激之情。这些发言有时会很长,常常会提到相关人士的长篇故事。发言的原意是越幽默越好,但是根据酒精消耗量的大小,发言常常会变得比较放肆。在发言结束后,通常会有乐队演奏伴舞或者迪斯科助兴,直到每个人都累趴下。通常新人会第二天一早出发去渡蜜月。

婚礼并不便宜,如上所述,新娘的父亲通常会买单。当然,客人们为新人买一件礼物是很普遍的,也许是一个微波炉,或者一个去夏威夷两周的假期。近来,新人们会列一份清单,注明他们想要的东西,客人会根据各自的情况从清单里选送。

英国有三种婚礼:英国国教婚礼、天主教婚礼以及世俗婚礼,即非宗教仪式婚礼。由于信仰不同,这三种婚礼有不同的要求和习俗。这里主要介绍英国国教婚礼。
英国国教也称为圣公会,1533年,亨利八世禁止英格兰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岁贡。次年,他又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罗马教皇而以英国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其后,这项运动又得到英国国王爱德华六世(1537——1553)的支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则宣布女王为国教惟一最高领袖。教会虽在组织制度和仪式等方面仍保留了天主教的旧制,但在教义上已具备了一些新教的。

这里有篇文章:燕儿和老安是在上海相识相爱又在广州共续生活的,故事还挺浪漫,可以用有缘千里一线牵来概括。总之这中国新娘和英国新郎终于决定走进美丽的围城。入城仪式当然不能轻慢。为了照顾双方的家人朋友,婚礼要举行两场,两地各办一场。第一场在英国。于是我带着无数对英国的幻想和推测,从法国坐完了两趟飞机再乘车深入英伦腹地,来到一个叫Barnsley的地方。这里略有山峦,到处是碧绿的草地或树林,错落着深棕色的砖墙别墅。房子周围总有精心修饰的花草。对于我这个初到英论的游客,但眼前的景致赏心悦目到心旷神怡。当然,这次的主题还是婚礼。言归正转。

国内的婚礼图的是热闹,通行的做法是广邀亲朋好友,张灯结彩喧嚣一片,大闹至少三天三夜才善罢甘休。筹备当然更是大费周折。相比之下,英国式的婚礼少了那种盛气,但轻松而温馨。

这么重要的仪式当然不能没有准备,新郎的家人也忙活了大半年。大到宴会厅小到胸花,件件都是反复斟酌,精心挑选。婚礼前的晚上,新郎给我们介绍了婚礼的具体过程,列了清楚的时间表,一切精确到分钟。英国人的严谨和时间观念可见一斑。

照英国的规矩,结婚当天新郎新娘在仪式之前是不能见面的。新娘的父亲挽着女儿缓缓走进礼堂,把手交到新郎的手里才算两人新的开始。所以婚礼前夜新郎只能住到酒店,直到第二天仪式开始。看不见他做什么,估计更是坐立不安,才用电话不时远程监控我们的进度。

如平时一样地起了床,吃过早饭。10点15分出发,驱车15分钟到发廊做头发。小镇的发廊只有一间木质装修的大厅,最醒目的是中间柔软的红色沙发。看上去宽敞而舒适,更象谁家的客厅。客人可以喝到暖暖的咖啡或茶。只有进门小小的个柜台和四角的镜子和理发椅告诉你这里是发廊。发型师小姐娴熟地让每根头发各就各位,再带上新娘的金冠。在预计的半小时之内完成,非常准时。完全没有国内的满头发胶和鲜花,新娘看上去高贵而现代,漂亮极了。11点钟回家化妆换衣服吃午饭,一切必须在2点15分前完成。12点钟是午饭时间,三明治和奶茶。午饭时婚礼用的鲜花准时送到。一阵小小的忙乱之后,2点15分出发,到婚礼会场。车程预计30分钟。路况很好,我们提早到达,但不能进场,只能在路边等着。

婚礼在当地最大的酒店举行,没有任何宗教色彩,司仪是当地政府的Register,应该相当于我们的民政部门吧。没有时间细细探究,但仍然看得出这个酒店由从前的豪宅改建,四面有大而雅致的英式花园。在摄像机的跟随下,我们陪新娘走进酒店,新娘在入口摆了几个幸福的造型,今天的摄影师看上去很专业。

一进去,新娘和随行的新郎的母亲就被领进礼堂旁边的小厅,照计划上看,是Register例行公事要提问做记录。我们只能在门外静静地等待。很快,所有人面带笑容地出来了。我们分头进会场,婚礼要开始了。身为伴娘的我随新郎的母亲从侧门进礼堂,坐在左手第一排,这是规矩。边厅里问了什么问题,燕儿的回答是什么,对我来说也是个迷。

我还来不及坐定看看四周情况,婚礼进行曲就响起。3点正,婚礼开始。正门打开,新娘身着象牙色的婚纱隆重出场,轻轻含笑,缓缓点步,头纱在身后微微飘起。新郎满面激动开心的笑容,接过新娘的双手。所有人的目光这时才转移到司仪。和法国由当地行政长官亲自主持的风俗不同,司仪是一位年轻女士,前台左边还有一位同来的书记员。

司仪的开场白相信大家在类似的电影片段里都见过了。需要补课的拜托看一遍电影《四个婚礼一个葬礼》。但需要伴娘念一首诗对我倒是新鲜事。前一晚的临阵磨枪没有白费,还算圆满完成任务。原以为自己第一次念英语诗还是班门弄斧,在这么多英国人面前念一定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却居然一点都没有怯场。倒是站在一个有利的角度,发现新郎新娘激动而紧张,觉得有一点感动。婚礼继续进行,老安和燕儿先后都说了“我愿意”,跟着司仪当众宣布了今后相守相偕,矢志不渝的誓约,然后在婚书上签字。坐在身边的新郎母亲已经感动得双目含泪了。而我这时才有机会偷偷看了看来宾的情况。大约二三十个人,身着礼服,除了小孩,都专注地看着主席台,见证了这对新人新的起点。可以想象他们这时和新郎新娘一样幸福。

交换戒指之后,大家都积极为新人抢下这历史的镜头。当然少不了轮流合影。一个小时后,仪式就都结束了。司仪和她的书记员离开,其他人则转移到一间半露天的餐厅,开始浅酌合影。这时我才有机会接触今天的其他来宾。作为到场的唯一女方宾客和远道而来中国客人,我受到了他们特殊的照顾。新郎的母亲先后给我介绍了这些来宾。他们都是新郎的亲戚和多年老友,有老有少,还有新郎的小学老师,当然因为她是新郎母亲的多年好友。

这时候摄影师成了主持者。他组织我们轮流分批和新郎新娘在花园里摆造型合影。然后我们一起把彩碎抛向天空。这是对新人的祝福。英国还没有转暖,不时有凛人的寒风。新人必须继续拍外景照片,我们则缩回温暖的餐厅聊天。和英国人享有的“冷漠高傲”的名声完全不同,这里的人友好而好客。我还和新郎8岁的大侄子结下了短暂的友谊。

英国人的晚饭时间相对法国来说较早,婚宴也不例外。小憩之后,六点半我们就进入饭厅,开始准备用餐。对于咱中国人来说,这一顿的菜单当然重要,但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晚餐还需要一个主持人,现在是伴郎。开始用餐前,照例新郎发言。现在气氛就轻松多了,新郎自由发挥,没有定式。老安的发言简单实在,是我喜欢的风格。然后伴郎也要发言。今天的伴郎是老安的弟弟。他要宣读别人寄来的贺卡。新郎新娘当众打开收到的礼物,还分发礼物。晚宴的另一个亮点是切结婚蛋糕。在吃完晚饭喝咖啡的时候,新郎新娘手执手共同切下第一刀,旁边的小朋友们早就急不可耐了,这当然是抓抢镜头的好机会。

晚饭后,有些客人先告辞走了。留下的人就开始跳舞狂欢。背景音乐是70年代的YMCA之类。一家人坐在一堆,又唱又跳。那时的我已经累得不行了,只是觉得非常的温馨。第二天一大早去机场,匆匆结束了这次英国之行。对这个地方我的了解还很少。只知道这样的婚礼很简单,但有余味,很香。
基督教
葬礼简介:

基督教葬礼由牧师或神父主持,在墓穴周围举行祷告愿死者安息升入天堂。有时候前半部分在教堂举行。天主教还为死者举行追思弥撒等。基督教和西方传统葬礼的主要色调为黑色。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认为应尽快举行简单的土葬,有“亡人奔土如奔金”之说。一般在死亡三天内举行。由死者亲人或其他穆斯林用水清洗尸体后以白布包裹。为死者行站礼祈祷。之后运往墓地土葬,尸体面朝圣地麦加天房(克尔白)方向,无棺材或陪葬品。整个葬礼过程中要求参与者节哀沉默。

5、英国婚礼是怎样进行的?

在英国,婚礼一般是在周六的下午,在教堂或登记处举行。教堂本来是为基督徒设立的,但在教堂结婚也是传统的方式。新娘穿着白色的礼服,戴着面纱,拿着花。新郎穿着西装,等在教堂的圣坛。

当新娘到达时,风琴开始演奏结婚进行曲,在音乐中,新娘的父亲带着他的女儿走过长廊,然后把新娘的手交到新郎手里,于是婚礼开始了。仪式的重要部分当然是交换结婚戒指,当这对新人结婚时,他们在教堂签署结婚登记证,然后他们穿过教堂来到院子里。在院子里他们的朋友和家人向他们扔大米和五彩纸屑,向他们祝福。

婚礼后的宴会称为招待会,通常是一个有三道菜的晚餐,加上许多含酒精的饮料。在第三道菜或甜点之后,主人开始发言了。新娘的父亲(他支付婚礼的费用)通常讲他的女儿以及他初次遇见女婿的情况。傧相的发言总是说新郎多么出色。最后新郎发言,他通常会表示对新娘下嫁与他的感激之情。这些发言有时会很长,常常会提到相关人士的长篇故事。发言的原意是越幽默越好,但是根据酒精消耗量的大小,发言常常会变得比较放肆。在发言结束后,通常会有乐队演奏伴舞或者迪斯科助兴,直到每个人都累趴下。通常新人会第二天一早出发去渡蜜月。

婚礼并不便宜,如上所述,新娘的父亲通常会买单。当然,客人们为新人买一件礼物是很普遍的,也许是一个微波炉,或者一个去夏威夷两周的假期。近来,新人们会列一份清单,注明他们想要的东西,客人会根据各自的情况从清单里选送。

英国有三种婚礼:英国国教婚礼、天主教婚礼以及世俗婚礼,即非宗教仪式婚礼。由于信仰不同,这三种婚礼有不同的要求和习俗。这里主要介绍英国国教婚礼。
英国国教也称为圣公会,1533年,亨利八世禁止英格兰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岁贡。次年,他又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罗马教皇而以英国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其后,这项运动又得到英国国王爱德华六世(1537——1553)的支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则宣布女王为国教惟一最高领袖。教会虽在组织制度和仪式等方面仍保留了天主教的旧制,但在教义上已具备了一些新教的

燕儿和老安是在上海相识相爱又在广州共续生活的,故事还挺浪漫,可以用有缘千里一线牵来概括。总之这中国新娘和英国新郎终于决定走进美丽的围城。入城仪式当然不能轻慢。为了照顾双方的家人朋友,婚礼要举行两场,两地各办一场。第一场在英国。于是我带着无数对英国的幻想和推测,从法国坐完了两趟飞机再乘车深入英伦腹地,来到一个叫Barnsley的地方。这里略有山峦,到处是碧绿的草地或树林,错落着深棕色的砖墙别墅。房子周围总有精心修饰的花草。对于我这个初到英论的游客,但眼前的景致赏心悦目到心旷神怡。当然,这次的主题还是婚礼。言归正转。

国内的婚礼图的是热闹,通行的做法是广邀亲朋好友,张灯结彩喧嚣一片,大闹至少三天三夜才善罢甘休。筹备当然更是大费周折。相比之下,英国式的婚礼少了那种盛气,但轻松而温馨。

这么重要的仪式当然不能没有准备,新郎的家人也忙活了大半年。大到宴会厅小到胸花,件件都是反复斟酌,精心挑选。婚礼前的晚上,新郎给我们介绍了婚礼的具体过程,列了清楚的时间表,一切精确到分钟。英国人的严谨和时间观念可见一斑。

照英国的规矩,结婚当天新郎新娘在仪式之前是不能见面的。新娘的父亲挽着女儿缓缓走进礼堂,把手交到新郎的手里才算两人新的开始。所以婚礼前夜新郎只能住到酒店,直到第二天仪式开始。看不见他做什么,估计更是坐立不安,才用电话不时远程监控我们的进度。

如平时一样地起了床,吃过早饭。10点15分出发,驱车15分钟到发廊做头发。小镇的发廊只有一间木质装修的大厅,最醒目的是中间柔软的红色沙发。看上去宽敞而舒适,更象谁家的客厅。客人可以喝到暖暖的咖啡或茶。只有进门小小的个柜台和四角的镜子和理发椅告诉你这里是发廊。发型师小姐娴熟地让每根头发各就各位,再带上新娘的金冠。在预计的半小时之内完成,非常准时。完全没有国内的满头发胶和鲜花,新娘看上去高贵而现代,漂亮极了。11点钟回家化妆换衣服吃午饭,一切必须在2点15分前完成。12点钟是午饭时间,三明治和奶茶。午饭时婚礼用的鲜花准时送到。一阵小小的忙乱之后,2点15分出发,到婚礼会场。车程预计30分钟。路况很好,我们提早到达,但不能进场,只能在路边等着。

婚礼在当地最大的酒店举行,没有任何宗教色彩,司仪是当地政府的Register,应该相当于我们的民政部门吧。没有时间细细探究,但仍然看得出这个酒店由从前的豪宅改建,四面有大而雅致的英式花园。在摄像机的跟随下,我们陪新娘走进酒店,新娘在入口摆了几个幸福的造型,今天的摄影师看上去很专业。

一进去,新娘和随行的新郎的母亲就被领进礼堂旁边的小厅,照计划上看,是Register例行公事要提问做记录。我们只能在门外静静地等待。很快,所有人面带笑容地出来了。我们分头进会场,婚礼要开始了。身为伴娘的我随新郎的母亲从侧门进礼堂,坐在左手第一排,这是规矩。边厅里问了什么问题,燕儿的回答是什么,对我来说也是个迷。

我还来不及坐定看看四周情况,婚礼进行曲就响起。3点正,婚礼开始。正门打开,新娘身着象牙色的婚纱隆重出场,轻轻含笑,缓缓点步,头纱在身后微微飘起。新郎满面激动开心的笑容,接过新娘的双手。所有人的目光这时才转移到司仪。和法国由当地行政长官亲自主持的风俗不同,司仪是一位年轻女士,前台左边还有一位同来的书记员。

司仪的开场白相信大家在类似的电影片段里都见过了。需要补课的拜托看一遍电影《四个婚礼一个葬礼》。但需要伴娘念一首诗对我倒是新鲜事。前一晚的临阵磨枪没有白费,还算圆满完成任务。原以为自己第一次念英语诗还是班门弄斧,在这么多英国人面前念一定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却居然一点都没有怯场。倒是站在一个有利的角度,发现新郎新娘激动而紧张,觉得有一点感动。婚礼继续进行,老安和燕儿先后都说了“我愿意”,跟着司仪当众宣布了今后相守相偕,矢志不渝的誓约,然后在婚书上签字。坐在身边的新郎母亲已经感动得双目含泪了。而我这时才有机会偷偷看了看来宾的情况。大约二三十个人,身着礼服,除了小孩,都专注地看着主席台,见证了这对新人新的起点。可以想象他们这时和新郎新娘一样幸福。

交换戒指之后,大家都积极为新人抢下这历史的镜头。当然少不了轮流合影。一个小时后,仪式就都结束了。司仪和她的书记员离开,其他人则转移到一间半露天的餐厅,开始浅酌合影。这时我才有机会接触今天的其他来宾。作为到场的唯一女方宾客和远道而来中国客人,我受到了他们特殊的照顾。新郎的母亲先后给我介绍了这些来宾。他们都是新郎的亲戚和多年老友,有老有少,还有新郎的小学老师,当然因为她是新郎母亲的多年好友。

这时候摄影师成了主持者。他组织我们轮流分批和新郎新娘在花园里摆造型合影。然后我们一起把彩碎抛向天空。这是对新人的祝福。英国还没有转暖,不时有凛人的寒风。新人必须继续拍外景照片,我们则缩回温暖的餐厅聊天。和英国人享有的“冷漠高傲”的名声完全不同,这里的人友好而好客。我还和新郎8岁的大侄子结下了短暂的友谊。

英国人的晚饭时间相对法国来说较早,婚宴也不例外。小憩之后,六点半我们就进入饭厅,开始准备用餐。对于咱中国人来说,这一顿的菜单当然重要,但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晚餐还需要一个主持人,现在是伴郎。开始用餐前,照例新郎发言。现在气氛就轻松多了,新郎自由发挥,没有定式。老安的发言简单实在,是我喜欢的风格。然后伴郎也要发言。今天的伴郎是老安的弟弟。他要宣读别人寄来的贺卡。新郎新娘当众打开收到的礼物,还分发礼物。晚宴的另一个亮点是切结婚蛋糕。在吃完晚饭喝咖啡的时候,新郎新娘手执手共同切下第一刀,旁边的小朋友们早就急不可耐了,这当然是抓抢镜头的好机会。

晚饭后,有些客人先告辞走了。留下的人就开始跳舞狂欢。背景音乐是70年代的YMCA之类。一家人坐在一堆,又唱又跳。那时的我已经累得不行了,只是觉得非常的温馨。第二天一大早去机场,匆匆结束了这次英国之行。对这个地方我的了解还很少。只知道这样的婚礼很简单,但有余味,很香。

6、2011年4月29日,英国威廉王子大婚,到场的各国政要多达1900人,盛况空前.在婚宴上,调酒师为宾客准备了

假设每杯酒有100克,则原来有纯酒精:100×45%=45(克),
则后来每杯酒有:45÷36%=125(克),加入了汽水:125-100=25(克)
浓度为:45÷(100+25×2)=30%
答:这位不甚酒力者喝的是度数为30%的鸡尾酒;
故选:D.

7、英国王室的婚礼,为什么那么引人注目?

英国王室的婚礼,是受到许多国家首脑来关注的。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贵族与平民的结合因为是独一无二的啊。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婚礼能不应人瞩目吗?

8、英国婚礼的过程详细点的 谢谢

一般来讲,英国婚礼和传统的欧洲婚礼相同,分为仪式和婚宴2大部分,整个流程按照7个步骤来进行(其中前两个为仪式部分,后五个为婚宴部分):宾客到场祝福、婚礼仪式(一般在教堂进行)、宾客及新人合影、drink reception(类似国内的酒会)、宾客入席及婚宴致辞(按照伴郎或伴娘中的一人、新郎父亲、新郎的顺序)、婚宴、小型音乐会或者舞会。

吃蛋糕一般在合影之后,有时也放在drink reception中进行,至于开香槟庆祝好像英国人不太时兴这个(老美比较喜欢),少数英国人会选择在婚宴致辞的时候。至于司仪不太清楚指什么,如果是婚宴的话一般都是亲人或很好的朋友来串场,讲话应该是贯穿始末的。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